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与人生教学反思

哲学与人生教学反思

《哲学与人生》教学反思与感悟






田小锋
《哲学与人生》教学反思与感悟
彬县职教中心田小锋
随着国家对中职学校的教材改革,《哲学与人生》课也在教材的整合与提升过程中被中职学校作为德育教学必修课程供学
生使用。

它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既是对哲学课程的重大创新,也是发挥哲
学指导作用和解决人生问题的体现,是中职学校一门全新的德育必修课程。


过本门课程,教会学生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
的人生态度,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积极在社
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

《哲学与人生》更新教育理念,更突出了职教特点。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该课程教学进行初步探索,已在教学中取得一定成效。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知识亮点
在《哲学与人生》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千方
百计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
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充分信任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同时,创设自主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
探究,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使
每个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学习理论知识,并通过自身的理解牢牢掌握,增强
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哲学是照亮人生道路的灯塔,学生有许多困惑,需要得到哲学思想的引
领。

哲学是点燃人生智慧的火炬,学生有必要掌
握初步的哲学思维方法。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必须学习《哲学与人生》。

作为教师,应从学生成才发展的终极意义来看待这门课程,而非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完成学校指派的工作。

这样,教师就会有上好该课程的使命感
和责任感,就会投入足够的热情和充分的精力去研究。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教师也不要气馁,更不能轻易放弃。

在教学中,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内容,找
出知识亮点,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所谓知识亮点,就是教学内容中内涵
最丰富、意义最深刻、实用价值最大、表述最精彩东西。

例如,教学“事物发
展的永恒性及本质”时,运动、变化、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发展的实质、量
变的含义、质变的含义、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及方法论要求等知识点就是亮点。

通过对知识亮点的突出,知识条理就更加明晰,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枯燥乏味
的课堂教学也得以改变。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要提高《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就必须让学生求之于知,激之
于情,强之于志,悟之于理,践之于行,养之于能。

在课堂上解放学生的脑,让
其自由思考;解放学生的口,让其自由讲,让德育课真正“活”起来。

1、采用活动化教学方式。

青少年听课存在“以兴趣为主导”
的倾向,对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比较排斥。

因此,教学时,
教师可使用图片、音像资料等教学工具,将枯燥的基本概念和
理论渗透在具体、有趣的实际案例中进行讲解。

根据学生的心
理特点,适应时代潮流,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满堂灌”
教学模式,适时开展一些专题讨论,让学生通过对身边或亲身
经历的事感悟对错,在潜移默化中校正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

2、采用问题引导法。

传统的德育课教学往往是教师根据教
材提出问题,然后向学生灌输一个又一个的结论或规律。

即使有学生发言,也是
重复教材上的知识。

这样,学生只能机械地储存知识,而无法能动地运用知识。

因此,笔者采用“问题引导法”,即教师在讲课前先提出与本次教学内容有关的
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再回答。

多数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有的则是唯一的,学
生可通过语言、形体、图示等任何一种方式作答。


如,讲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时,首先问学生:“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通过学生的讨论,逐
渐引导他们理解。

学习有方,学无定法,没有最好的学习方法,只有符合自己年
龄、学科特点及个性心理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

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在于,不
仅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还可鼓励学生反思学习,最终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
果。

3、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就是要
用哲学去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中职《哲学与人生》的教学与感
悟把哲学的思想与人生结合在一起。

这是中职德育课程的创新,
也是用哲学思想指导人生问题的体现。

一方面,让学生学习马
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对
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行为选择和以后人生的发展都
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例如,在《现象和本质与明辨是非》
的教学中,共安排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10例,其中两个问题很
好地体现了“哲学”与“人生”的有机结合。

设计这些问题的
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学会分清是非、
区分善恶、辨别真假,做遵守纪律、知法守法的善良人。

指导
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教材内容呈现多元化。

《哲学与人生》教材从版面的设
计到插图的安排都有很大变化,图文并茂、形式生动活泼,面
貌焕然一新,教材的可读性、可教性得到大大增强。

其中的案
例教学有学生身边发生的故事和最具典型的哲理故事等,栏目
设置丰富,有名人名言、精美插图、体验与探究,以及相关链
接等,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

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运用教材中的体验与探究、拓展性栏目、
方法性栏目、教材图片等教学资源,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进行多种探究活动。

如果运用得好,还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实行德育课改革后,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摆上了重要的地位。

笔者认为,
可在该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
实践等方式,注重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

例如,讲授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时,采用案例、讨论、合作、视频、
故事等方式引入教学,引导学生谈感兴趣的人生话题,谈拜金
主义、享乐主义的危害性;谈社会热点问题,等等。

加深对知
识要点的理解,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总之,《哲学与人生》是一门对学生有重要意义的课程,自身也具有提高学习趣味性和吸引力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创新地运用教材,智慧
地开展教学,使课堂时时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会学生
学哲学、用哲学、有人生哲学的准备,让每个中职生都有阳光
人生、快乐人生、幸福人生、成功人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