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1-5单元复习重点1、我们在呼吸1、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课本2页上面的呼吸器官图要会标出各个器官的位置)2、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
3、我们吸入体内的气体是氧气。
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我们体内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不断的进行着交换,肺是它们的交换场所。
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4、人体胸腔舒张时吸气体进入肺部,胸腔收缩时气体排出肺部。
5、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
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运动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2、心脏和血管1、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脉搏:指的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
身体上太阳穴、手腕、脚踝、脖子、大腿内侧等。
脉搏跳动的次数与心脏跳动的次数有关。
正常的人脉搏跳动的次数和心脏跳动的次数是一致的。
3、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4、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
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
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
5.抽烟、喝酒会对心脏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6、不锻炼的心跳比经常锻炼人的心要快。
经常锻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休息的时间也就更长一些。
运动后心跳加剧,脉搏跳动的次数也随之加快。
7、年龄越小,心跳的越快;年龄越大,心跳的越慢。
3、我们的大脑1、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
人类有语言功能,在大脑皮层有相应的语言中枢。
2、大脑的形状:就像一团核桃仁状的豆腐脑,非常柔软。
3、人的大脑皮层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包括: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
4、语言中枢由运动型语言中枢(说话中枢)、视运动型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听性语言中枢、视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组成。
它们分别处于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
通过合理锻炼可以使大脑各部得到均衡发展。
5、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克服自己的短处。
6、颅骨具有保护大脑的作用。
7、少年儿童每天应保证9——10小时的睡眠。
8、保护我们的大脑应做到剧烈运动时要戴头盔、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等。
4、和谐统一的身体1、人体的各个器官共同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项任务,它们之间相互协调,是和谐统一的整体。
当某一器官健康受到影响时,也会波及人体其他部分的健康,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的健康,但长期的睡眠不足却会给人体其它器官带来各种各样的疾病。
我们每天应该保证9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2、人体平静时,呼吸和心跳平稳,运动后呼吸的次数和心跳的次数会加剧。
3、影响我们健康的因素有吸烟、酗酒、睡眠不足、营养不良、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第二单元2、他能跳动地球吗1、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只要给它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木棒,他就能撬动地球。
其中运用了杠杆的原理。
2、像这种能够撬动地球的装置叫杠杆。
3、支点:杠杆在工作时总围绕一个点在转动,这个点就是支点。
阻力点:悬挂重物的那个点。
动力点:对杠杆用力的那个点。
4、杠杆省力、费力的条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杠杆省力。
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杠杆费力。
当支点和阻力点一定时,动力点离支点越近越费力,越远越省力。
5、杠杆的作用:省力、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6、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水井压水装置、镊子、钓鱼竿、剪刀、钳子、天平、称等。
3、轮轴1、轮轴:像自来水开关这样由轮和轴组成的装置叫轮轴。
2、辘轳可以算得上是最早的轮轴了,我国在3000多年前就发明了辘轳。
辘轳是由把手、轮轴和绳索三部分组成的。
3、轮轴具有省力、省距离的作用。
当轴粗细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
当轮大小相同时,轴越粗越省力,轴越细越费力。
轴带动轮转动费力,但省距离。
轮带动轴转动省力,但费距离。
4、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门把手、拧子、扳手、汽车方向盘、自来水开关、水阀等。
4、滑轮兄弟1、定滑轮:位置被固定,不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作用: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应用在起重机、旗杆顶端等机械上。
2、动滑轮: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作用: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应用在塔吊等机械上。
3、滑轮兄弟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
作用: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人们常常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
5、在斜坡上1、古埃及人修筑了斜坡来帮助搬运修建金字塔的大石头。
金字塔是利用斜面来搬运大石头的,因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这种装置。
人们把这种装置叫斜面。
2、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高度相同,斜面越长越省力。
长度相同,斜面越高越费力。
其他条件不变,表面越光滑斜面越省力。
盘山公路修成“S”形是为了省力。
大桥引桥修成盘旋状,应用了斜面的原理。
车辆上陡坡时走曲线最省力。
斧头、凿子、螺丝钉、台阶是变形的斜面。
斜面可以省力,但也会给人们带来不便。
6、有趣的传动1、小马达是通过齿轮传动和皮带传动的装置将动力传到玩具小车车轮的。
2、动力的传动方式有三种:齿轮传动、链条传动、皮带传动。
第三单元1、地球的故事1、地球是我们的家园。
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地球赤道周长大约4万千米,需要4000万个同学手拉手才能围住。
这需要成人一刻不停的步行大约1年的路程。
(课本44页最上面小信箱里面的内容必须背过)2、2003年10月15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
3、郑和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航海家。
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风光无限的地貌1、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也叫地貌2、地形(地貌)的类型有:山地、平原、高原、沙漠、海洋、湿地等。
3、我们家乡的地形属于山地。
3、地球的内部1、地球内部是一个运动着的高温、高压环境、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2、地球的结构像一个煮熟的鸡蛋。
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从外向内)。
地壳是地球的表面层,也是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场所。
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地幔下面是地核。
4、地球仪1、人们设计制作地球的表面模型叫做地球仪。
2、地球仪上蓝色部分代表海洋(71%)、黄色部分代表陆地(29%)。
说明地球是由大部分的海洋和小部分的陆地组成。
3、纬线:在地球仪表面,沿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圈的线。
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经线: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4、南北半球以赤道来划分,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东西半球以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的经线圈来划分。
5、地图1、中国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
2、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地图比例尺:指的是地图上的线段长度与实地相应距离只比。
它表示地图图形的缩小程度。
如1:10000,即图上1厘米长度相当于实地10000厘米。
地图上的比例尺一般都以里面(CM)为单位。
6、漂移的大陆1、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在地图上,南美洲东岸与非洲可以很好的拼接在一起。
2、大约3亿年前,我们今天所知的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欧亚大陆、南极大陆等统一属于一块超级大陆。
3、大陆飘逸学说较好地解释了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地形、地质构造、生物群落的相似性等一系列问题。
4、1911年,魏格纳开始搜索资料,验证自己的猜想,他从地质学、古生物学、气候学等中搜集到了证明自己猜想的资料。
第四单元1、电池1、电池有正极(用+号表示)和负极(用—号表示)。
2、电池的种类:干电池、蓄电池、锂电池。
干电池用途:手电筒、收音机、遥控器、玩具车等中。
蓄电池用途:玩具车、收音机、照相机、钟表等中。
锂电池用途:手机、摩托车、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等中。
3、一个完整的电路由电池、导线、灯泡、开关组成。
2、怎样控制电路1、用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与断。
3、设计电路1、开关、电池、灯泡、电动机的符号必须会画会认,并能应用于电路图当中。
2、一个简单的电路由电池、开关、灯泡(用电器)、导线组成。
4、导体与绝缘体1、导体:指的是容易让电通过(导电)的物体(铜、铁、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等)。
绝缘体:指的是不容易让电通过(不导电的物体(像塑料、橡胶等)。
半导体:指的是它的导电性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物体。
2、导体有:金、银、铜、铝、铁、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等都是导体。
绝缘体有:塑料、橡胶、泡沫、玻璃、陶瓷、纯净水、蒸馏水等都是绝缘体。
半导体有:锗、硅、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
3、用半导体制作的电子元件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通讯等各个方面。
5、电与我们的生活1、人们利用水力、火力、核动力、风力等使发电机工作产生出强大的电流,再通过输电网将电送到千家万户。
6、安全用电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
为了用电的安全,人们用橡胶、塑料等绝缘体制作电气设备的外壳。
2、为了用电安全,人们设计制作了许多提示大家注意的安全标志。
3、安全用电常识:见书81页第五单元1、科学家寻求问题的答案时,往往是从猜想与假设开始的。
猜想与假设是依据已有的经验。
2、法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依据“电可以产生磁”的事实,做出了磁应该也能产生电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