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与肺血栓》
静脉血栓与肺栓塞 的诊治策略
1
内
血栓分类
容
提
深静脉血栓形成
要
肺血栓栓塞症
2
一、血栓分类
3
血栓形成(thrombosis)
是指在一定条 件下,血液有 形成分在血管 内形成栓子, 造成血管部分 或完全堵塞、 相应部位血供 障碍
4
血栓分类
依血栓成分可分为 血小板血栓 红细胞血栓 纤维蛋白血栓 混合血栓
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具临床意义。 Virchow早在1856年就归纳
了促发静脉血栓形成 的因素包括: 静脉内膜损伤、 静脉血流淤滞 高凝状态。
10
DVT病因与发病机制
①手术
损伤血管内膜,尤其 是骨科、胸腔、腹 腔及泌尿生殖系手 术
②肿瘤
确切机制不清,通 常认为致癌因素可 激活凝血瀑布
11
DVT病因与发病机制
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
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
(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
等。
血栓栓塞 83.3%
血P栓 TE栓 83塞.3%
脂 脂肪 肪栓栓塞塞3.3%
羊 羊水 水栓栓塞塞1.1%
14
DVT临床表现
深静脉血栓形成可 有局部症状,但临 床上有些患者可以 毫无局部症状,而 以肺栓塞为首发症 状,系严重的致死 性并发症。
15
DVT临床表现
1. 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 常为单侧,患肢肿胀发热,沿静脉走向可能有
压痛。有些病例皮肤呈紫蓝色,系静脉内淤 积的还原血红蛋白所致,称之为蓝色炎性疼 痛症,有时腿部明显水肿使组织内压超过微 血管灌注压而导致局部皮肤发白,称之为白 色炎性疼痛症,并可伴有全身症状,又称中 央型DVT
配合Doppler 测算静脉内血流速度,并观察 对呼吸和压迫动作的正常反应是否存在。 此种检查对近端DVT的诊断阳性率可达 95%;而对远端者诊断敏感性仅为50%70%,但特异性可达95%。
18
DVT诊断
2. 静脉压测定 患肢静脉压升 高,提示测压处近心端静 脉有阻塞。
3. 放射性核素检查125I纤维蛋 白原扫描偶用于本病的诊 断。
急性近端DVT抗凝治疗至少持续6-12个月以防复 发。对复发性病例或恶性肿瘤等高凝状态不能消除 的病例,抗凝治疗的持续时间可无限制。
孤立的腓肠肌部位的DVT发生肺栓塞的机会甚少, 可暂不用抗凝治疗,密切观察。如有向上发展趋势 再考虑用药。
22
DVT治疗
新型抗凝药物 近10年凝血因子陆续应用于临床
素(LMWH),无需严格血液学监护、疗效 优于普通肝素等优点,已被推荐代替普通肝 素用于DVT及肺栓塞患者,剂量为4100U5000U,iH、q12h 肝素用药时间一般 不超过10天。
21
DVT治疗
华法林(warfarin)与肝素重叠用药3-4天。国 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INR) 2.0-3.0
按血管种栓
5
临床分类
1. 静脉血栓形成 最为多见。常见于深静 脉如腘静脉、股静脉、 肠系膜静脉及门静脉等。 多为 红细胞血栓或 纤维蛋白血栓
6
临床分类
①血栓形成的局部肿胀、疼痛; ②血栓远端血液回流障碍;如远端水肿、胀痛、
皮肤颜色改变、腹水等; ③血栓脱落后栓塞血管 引起相关脏器功能障碍, 如肺梗死等。
16
DVT临床表现
2. 小腿深静脉血栓
3. 锁骨下静脉穿刺
因有较丰富的侧支循
及置管操作日益增
环可无临床症状、偶 有腓肠肌局部疼痛及 压痛、发热、肿胀等, 又称周围型DVT
多,上肢静脉血栓 形成病例也日渐增 多,波及上肢的症 状体征与下肢相同
17
DVT诊断
1. 超声 二维超声显像可直接见到大静脉内的血栓,
4. 阻抗容积描记法和静脉血 流描记法。
5. 深静脉造影。
19
DVT治疗
治疗DVT的主要目的是预防肺栓塞, 特别是病程早期,血栓松软与血管壁粘 连不紧,极易脱落,应采取积极的治疗 措施。
1. 卧床 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直至 水肿及压痛消失。
20
DVT治疗
2. 抗凝 可静脉应用肝素,近年广泛应用低分子量肝
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 药物无预防作用,对 于有明显抗凝禁忌者, 可采用保守预防方法, 包括早期起床活动, 穿弹力长袜。定时充 气压迫腓肠肌有较好 的预防效果。
26
三、肺血栓栓塞症(PTE)
三、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
27
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PE)
7
临床分类
2. 动脉血栓形成
多见于冠状动脉、脑动脉、肠 系膜动脉及肢体动脉等,血 栓类型早期多为血小板血栓, 随后为纤维蛋白血栓。
3. 毛细血管血 栓形成
常见于DIC、血 栓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 (TTP)及溶 血尿毒症综合 征(HUS)等。
8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9
DVT病因与发病机制
中国专家 建议 2014
因子Ⅹa抑制剂-利伐沙班、 阿派沙班、依度 沙班
因子Ⅱa抑制剂-达比加群
优势:固定剂量,无需常规监测凝血,药物 和食物相互作用少,颅内出血并发症少。
23
DVT治疗
3. 溶栓治疗
对血栓形成早期尿激 酶等也有一定的效 果,早期应用可促 使尚未机化的血栓 溶解.
4. 不宜用抗凝治疗或 DVT进展迅速已达 膝关节以上者,预 防肺栓塞可用经皮 穿刺作下腔静脉滤 器放置术和取血栓 术。
③外伤
特别是脊 柱、骨盆 及下肢骨 折
④长期卧床 血流缓慢因素之一
⑤妊娠 雌激素的作用;
12
DVT病因与发病机制
⑥高凝状态
抗凝物质缺乏、骨 髓增生性疾病、 异常纤维蛋白血 症和弥散性血管 内凝血等
⑦静脉炎或医源性 静脉内膜损伤
如静脉介入诊疗 操作
13
DVT病理
由于血液淤滞及高凝状态所 引起,所以血栓与血管壁 仅有轻度粘连,容易脱落 成为栓子而形成肺栓塞。 同时DVT血液回流受到明 显的影响,导致远端组织 水肿及缺氧,形成慢性静 脉功能不全综合征。
24
DVT预防
对所有易发生DVT的高危患者均应提前进 行预防。股骨头骨折、较大的骨科或盆腔手 术,中老年人如有血粘度增高等危险因素者, 在接受超过1小时的手术前大多采用小剂量 肝素预防。术前2h肝素5000U ih,以后 每8-12h1次直至患者起床活动,华法林和 其他同类药物也可选用。
25
DVT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