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易燃液体物料
回顾旧课:(3分钟)上一节课我们讲述了易燃气体物料的各种性质及着火应急处理的方法,特别是易燃液体的的危险特性,它有哪些危险特性呢?第一、易燃易爆性、第二、扩散性、第三、可缩性和膨胀性、第四、带电性、第五、腐蚀性、毒害性和窒息性。
这是可燃气体物料的主要性质。
掌握了这些性质对我们日常工作有用处,也对我们今后碰到类似的气体时懂得如何去处理打下了基础。
导入新课:这一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易燃液体物料的主要性能及其着火应急处理的方法。
这一节的重点内容是概念、危险特性及其处理方法。
一、概念:
易燃液体是指在闭杯试验温度(闪点)≤61℃时能够放出易燃蒸气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处于悬浮的固体混合物的液体;或液体的闪点大于61℃,但生产、运输的温度大于等于液体闪点的液体,退敏爆炸品液体等。
但不包括由于存在其他危险性已列入其他类项管理的液体。
(所谓退敏爆炸品液体,是指溶于或悬浮于水或其他液体中,且形成均一的液体混合物,并被抑制了爆炸性的液态物质)。
二、危险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1、高度易燃
由于液体的燃烧是通过其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物,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遇火源而实现燃烧的,因而液体的燃烧是液体蒸气与空气的氧进行的剧烈反应。
所谓易燃液体实质上就是指其蒸气极易引燃,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易燃液体被除数引燃的能量只需0.5mj左右的能量。
由于易燃液体的沸点都很低,故十分易于挥发出易燃蒸气,且液体表面的蒸气压较大,加之着火所需的能量极小,故易燃液体都具有较高的易燃性。
影响其易燃性的因素主要有相对分子质量、分子结构等。
2、蒸气易爆性
由于液体在任一温度下都能蒸发,所以,在存放易燃液体的场所也都蒸发有大量的易燃蒸气,并常常在作业场所或储存场地弥漫。
比方说加油站,都能闻到油品的气味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易燃液体具有这种蒸发性,所以当挥发出的易燃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范围时,遇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易燃液体的挥发性越强,其爆炸危险性就越大;不同的液体其挥发性(蒸发性)也不同,影响其挥发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
A、温度 液体的蒸发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这主要与分子的运动速度有关,速度越快,其克服液面的分子引力跑到空气中的分子就越多。
B、暴露面 液体的暴露面越大,蒸发量也就越大。
这主要是暴露面越大,同是从液面跑出来的分子数目就越多,所以容易挥发的液体应用口小,深度大的容器盛装。
C、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越小,蒸发得越快,反之则越慢。
D、饱和蒸气压力 液面上的压力越大,蒸发越慢,反之则越快,这主要是液面受压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液体分子飞离液体的表面,故蒸发就慢。
这是常态。
但在密闭的容器中时,液体能蒸发成饱和蒸气,即液体处于动态平衡时的蒸气。
所以对易燃液体来说,饱和蒸气压力越大,表明蒸发速度越快,蒸发在气相空间的蒸气分子数目就越多,故液体饱和蒸气压越大,其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对包装要求就越严。
E、流速 流速越快,蒸发越快,反之则越慢。
这也与分子的运动速率有关。
3、受热膨胀性
易燃液体也和其他物体一样,有受热膨胀性。
故储存于密闭容器中的易燃液体受热后,在本身体积膨胀的同时会使蒸气压力增加,如若超过了容器所能承受的限度,则有可能造成容器膨胀或爆裂。
所以,对盛装液体的容器应留有5%的空隙,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液体的体积,L
----液体在受热前的原体积,L
----液体在0~100度时的平均体积膨胀系数,见表3-22;
----液体受热的温度,℃
例:一装有乙醚的玻璃瓶存放在暖气片旁,瓶体积为24L,灌装时的气温为0℃,并留有5%的空间,暖气片的散热温度平均为60℃。
试问乙醚瓶存放在暖气片旁边是否安全。
解:先从表中查到乙醚的受热膨胀体积系数为0.00160,并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求出乙醚60℃时的总体积。
已知: =24(1-5%)=22.6(L); =60℃;=0.0016。
代入公式得:
= (1+ )=22.6(1+0.001660)=24.99(L)
因为为玻璃瓶的体积为24L,故60℃时乙醚体积超出玻璃瓶的体积。
同时通过表3-21查出乙醚在60℃时的蒸气压可达216.408kPa,故乙醚瓶存放在散热60℃的暖气片旁是有爆炸危险的,应移至其他安全地点
4、流动性
流动性是任何液体的通性,由于易燃液体易着火,故其流动性的存在更增加了火灾危险性,由于流动性,所以液体储存在储罐时,一旦爆裂,液体会四处流淌,造成火势蔓延,扩大着火面积,给施救工作带来了困难。
液体的流动性主要与液体的黏度有关,所谓黏度是指液体内部阻碍其流动性的一种特性。
常用mPa.s为单位。
5、带电性
多数易燃液体都是电介质,在灌注、输送、喷流过程中能够产生静电,当静电荷聚集到一定程度则会放电发火,故有引起着火或爆炸的危险。
液体的带电能力主要取决于介电常数和电阻率。
一般地说,介电常数小于10F/m,电阻率大于 .cm的液体都有较大的带电能力。
液体产生静电荷的多少,除与液体本身的介电常数和电阻率有关外,还与输送管道的材质和流速有关。
管道内表面越光滑,产生的静电荷越少;流速越快,产生的静电荷则越多。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产生的静电,在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
这会产生很大的危害。
(2003年发生在四川泸州的酒精火灾和2005年6月发生在湖北孝感的胶带火灾。
)
6、氧化性和自燃性
分子组成中含有硝酸根的酯类有机液体大多数具有氧化性。
它们不仅极其易燃,而且受热可自燃,甚至引起爆炸。
7、毒害性
易燃液体大都本身或其蒸气具有毒害性,有的还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其毒性的大小与其本身化学结构,蒸发的快慢有关。
不饱和碳氢化合物,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和易蒸发的石油产品比饱和的碳氢化合物,不易蒸发的石油产品的毒性要大。
易燃液体对人体的毒害性主要表现在蒸发气体上,它能通过人体的呼吸器官进入人体,造成中毒。
二、着火应急措施
易燃液体一旦着火,发展迅速而猛烈,有时甚至发生爆炸且不易扑救,所以平时要做好充分的灭火准备,根据不同液体的特性,易燃程度和灭火方法,配备相应足够的消防器材,并加强对职工的消防知识教育。
1、对于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的液体火灾,可用泡沫,干粉和卤代烷等灭火剂扑救。
2、对于能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的甲醇、乙醇等醇类,可用雾状水或抗溶性泡沫、干粉等进行扑救。
对于密度大于水的易燃液体着火时可用水扑救。
3、扑救易燃液体火灾时,应站在上风头和利用现场的掩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具,采用正确的灭火方法和战术。
回顾新课:
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有关易燃液体物料的各种性能,着火应急处理的方法,希望我们能在剩下的时间内好好将这一节的内容看一下,掌握其要点,为我们今后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