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4-1-2对供水厂水的中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有所改进,测定误差减少,能够更好的检查城市生活用水的安全。
4-2创新:应用新的检测方法快速检测水中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的数目,看是否达到城市生活用水的标准。
③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0项):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 、氯化物 、氟化物 、硝酸盐氮
④消毒剂指标(1项):应根据水消毒所用消毒剂的种类选择监测指标,如游离余氯、臭氧、二氧化氯等。
监测中发现高砷饮水或高氟饮水时,要在15天内重新抽样检测,经观测后方能确认。
选测项目:各地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监测指标。
2-2-1水的感官指标:色度、浑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
2-2-2水的理化指标:pH值、铅、汞、 砷、 硫酸盐 、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 、氯化物 、氟化物 、硝酸盐氮
2-2-3水的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2-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3-1检测仪器的正确操作和维护:色度仪的定时校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定时校正、气相色谱仪的定时校正
3-3-1、目标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农村饮用水常规卫生监测,扩大监测范围,及时了解水质的动态变化,建立城市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为供水水质卫生安全提供保障,促进城市饮水安全工程长期有效运转。
3-3-2、农村饮用水常规卫生监测
(一)监测范围
全县5个水厂,其中包括2个市级监测点。监测对象:城市集中式供水的出厂水和末梢水。
3-4可行性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食品检测技术》、《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在学校实验室实际操作,老师的指导和在实习中检验科科长、同事的指导,我掌握了生活用水检测的这项实验操作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3-4-1本人情况
自己的操作能力还是可以的,但在仪器操作方面还有点缺陷,面对新的仪器还有点生疏,不过在老师的咨询帮助和科长的指导下很快就熟练了操作。
3-4-2实验室情况
实验室的药品和仪器配置都很好,环境也符合实验室的标准。
3-5预期的研究进展
3-5-1熟练的进行各项试验指标的操作
3-5-2色度仪和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仪能够进行合理的校正和使用,试验测定能够指导供应水厂的合理、安全供水
3-5-3试剂配制(载流液)效果好,对试验结果的误差小,准确度高。
(2)评价标准:饮用水水质分析结果按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
(3)监测指标:根据城市饮用水水质特点和现行国家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城市饮用水水质监测指标分为必测指标和选测指标。
必测项目:
①微生物指标(3项):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②毒理指标(5项):砷、铅、汞、 硫酸盐 、硝酸盐(以N计)。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
1、监测点基本情况
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建设和营运时间、投资情况、水源类型、供水方式、供水范围、覆盖人口、水处理工艺等。
(1)按网络直报系统中调查表格的内容,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填写全国统一的调查表。
(2)建立覆盖所有城市水厂的基本档案。
2、饮用水水质监测
(1)水样的采集、保存和运输要求:集中式供水监测点在枯水期(1-3月)和丰水期(7-9月)各检测1次,每次采集出厂水、末梢水水样各1份;当发生影响水质的突发事件时,对受影响的供水单位增加水质监测频次。具体方法按照现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出厂水采样位置应设在出厂后,进入输送管道前,距离供水设施最近的取水口处,末梢水采样位置一般应为用户水龙头处。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在校企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下,确定顶岗实习期间研究课题,并制定出课题实施方案,顶岗实习结束后撰写毕业论文)。
1、论文题目或方向
生活用水的检测
2、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研究目标:监督水厂供应生活用水的质量,确保市民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2-2研究内容:
3-5-4速测卡计数法速度快,精确度高。
4、本课题的特点和创新之处
4-1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应用新的检测方法快速检测水中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的数目,看是否达到城市生活用水的标准。
4-1-1有现实指导意义:使我们能够快速的检测水中中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是否超标,能保证居民的健康安全。
2-3-2检测试剂的合理配制:载流溶液的配制技巧
2-3-3-检测流程的简化和改进: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用培养皿计数误差较大,检测方法有待改进(速测卡法)。
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和预期的研究进展
3-1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查询资料、检验科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