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通史版课件: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通史版课件: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积极方面: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 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
评价 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消极方面: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 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5.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 (公有制)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内容:①土地属于国家,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 夏、商、 转让与买卖。②受封者要向国王交纳贡赋。③庶民 西周 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剥削和奴役 (井田制) 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原因: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确立:①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 春秋战国 田,都要按亩纳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 (封建土地 性。②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 私有制) 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问题:土地兼并和集中,政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第一编
中国古代史
01
通史横向贯通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中华文明的转型——元明清(1840年前)时期
02
专题纵向贯通
专题整合(一) 专题整合(二)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的经济结构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嫡长子世袭王位,是君 主,也是宗族的大宗。其他诸子分封为诸侯,是臣子,也 是宗族的小宗。
(3)“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同 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洽。这种借助血缘人 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之一。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 1.王权体制面临的挑战
脆弱性
①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 ②小农经济自身特点: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量 影响 薄弱、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 因素 ③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 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④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 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严重的自然灾害
地位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 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 推广。
2.耕作技术
(1)商周时期:掌握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 治虫灭害等技术。
(2)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垄作法 。
3.水利工程
(1)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2)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
4.经营方式
(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 国家 所有,劳动者在 田间集体耕作。
与政治机制不断更新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3.礼乐制度
(1)含义:周礼是维护等级制度的 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2)作用: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 护 分封制和宗法制 必不可少的工具。
认 知 深 化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历史遗存
(1)分封制的历史遗存:
①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族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 分封。
修建;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
传统观念及祭祖扫墓等 “忠”“孝”等伦理观念;重视家庭建设、尊老
思想 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
观念 德;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
任人唯亲等现象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 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 原因 土地私有制确立 分散性 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封闭性 特点 自足性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具有 封闭性 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 纳赋税 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 人祸的能力低等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 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 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 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集中。
(4)迷信色彩浓厚: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3.理解“家国同构”
(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 的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2.变法运动的兴起——以商鞅变法为例
(1)原因: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 大发展时期。
经济
铁农具 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 ①生产力:_______ ②生产关系:井田制瓦解,___________ 土地私有制 确立
政治
①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②建立和强化_________ 封建专制 统治成为社会发展的要求 ③社会阶级关系变化:出现新兴地主、自耕农等 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富国强兵成为各国改革的 内在动力 ①民间办学兴盛 ②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③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自己消费和 剩余部分 一直存在于社会 交纳赋税 出售 经济生活中
2.主要成就
①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冶金业 ②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出现后母戊 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嫡长子继承制 和余子分封制以及与此相适应 _____________
的大宗和小宗的区分,是宗法制的基本特征
政权 和神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以 一方面把族权、_____
尊祖和敬宗为信条,确定了诸侯与王室的关系以及诸
侯国的继承规则,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等级秩序,具有
作 维护政权的作用 用 另一方面,宗法制度本身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弊端,当 社会生产资料基本分割完毕后,它就无法应付不断滋 生的新贵。同时,“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做法,也是
到官僚。
经济 层面
由商周时期井田制下的集体耕作,到春秋战国以来
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 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从“学在官府”到私学兴起,“百家争鸣”现象出 现,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体裁丰富多 样,各具特色;实用科学是科学发展的特点。
文化
层面
第一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同姓亲族 为主体 分封对象 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_________
分布地区 特 点 纵向联系
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
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明确了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了严格的 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血缘关系 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 以_________
横向联系
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认 知 深 化
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的比较
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
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 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 概念 济单位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 和个体劳动基础上,以 济形式,是相对于商品经济 户为单位从事农业生产 而言的 特征 规模小,生产分散,技术因 循守旧,闭关自守 产生于原始社会,在奴隶社 会和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 活动的经济形式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
位,精耕细作,农业与 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时间
联系 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二)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1.经营形态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官营 手工业 民营 手工业 家庭 手工业
产品用途
流通方式
地位
至明代前期占据 军用品和官 政府直接 不在市场 主导地位,代表 府、贵族的 经营 流通 我国古代手工业 生活用品 发展水平 民间私人 经营 农户的 副业 民间消费 在市场 流通 明中叶后占据主 导地位
周平王东迁后,王畿的土地日益缩小,政治、经济实力 原 大大衰落。大国诸侯均被连绵不断的战争消耗得筋疲力 因 尽,这为诸侯国内部的卿大夫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会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成了诸侯的附庸。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不再定 期向天子纳贡、朝聘和述职,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 诸侯 出” 表 子出”的政治格局至此变为“礼乐征伐自_____ 现 诸侯国中卿大夫强宗的崛起和国君公室的衰微:出现 “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和“鲁三桓执政”。春秋 初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此时再变为“礼乐征伐自 大夫出”,甚至“陪臣执国命”
局 ①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罚 限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性 ③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知识点二
先秦时期的经济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
(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
肥力 变化而迁徙。
(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 农具,但很少使 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2.宗法制
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_________ 统治秩序 ,解决贵族之 目的 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统 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是处理同一宗族内部成员间的亲疏、等级和世
实质
袭权力的制度,是周人把血缘纽带 ________同政治关系
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特点
(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
天下共主 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大,周天子确立了_________
(2)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作 用
的等级序列等
(3)使周文化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 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加速了各民族融合的进程,推动 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总体看来,周天子 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
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 宋、许、郑、陈等。
③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 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2)宗法制的历史遗存:
封建 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对祖宗的 政治 崇拜;“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 社会 习俗 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祠家庙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