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行业发展规划
20xx年—20xx年
近年来,全球各个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都把发展精细化工产品作为传统化工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其化工产业均向着“多元化”及“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电子、汽车、机械工业、建筑新材料、新能源及新型环保材料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电子与信息化学品、表面工程化学品、医药化学品等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精细化学品市场规模将保持高于传统化工行业的速度快速增长。
精细化工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附加值较高,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综合技术水平。
我国十分重视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目前精细化工行业已经成为化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已取得较大的发展。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近年来我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发展迅速,2005年到2017年,我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由1.62万亿元增长至8.71万亿元,业务规模扩大超过5倍。
作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一部分,精细化工行业在我国行业统计中分类为专用化学品业制造业。
2005年-2014年,我国专用化学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从3,169亿元增长到1.94万亿元,业务规
模扩大超过6倍,增长速度较快,且增长速度高于化工行业的整体平
均水平,具体情况如下: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为多
个行业服务的精细化工行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得到了快速发展。
精
细化工总产值占化工行业总产值的比例为精细化率,精细化率的高低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进步程度等诸多
方面。
全世界范围而言,目前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精细化
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我国部分精细化工产品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已
经开始在国际市场拥有更多的竞争力,并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但由于基数相对较低、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等原因,我国精细化率
总体相对较低。
虽然我国已逐渐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及中
间体的加工地与出口地,但在高端化工类产品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
有较大差距,部分高科技产品进口依存度较高。
由于精细化工行业在
化工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未来我国将持续把提升
精细化工行业科技水平、提高精细化率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方向之一。
精细化工产品具有产品种类繁多、应用领域广泛、工艺技术复杂、产品附加值高、产品对下游客户粘度较高等特点。
近年来,借助于高
新技术的进步,随着石油和化工行业向深加工方向发展,国际国内精
细化工行业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化工行
业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精细化工行业也较为发达,代表了当今世界精细
化工的最高发展水平。
由于精细化学品的难以替代性,其应用范围不
断向纵深扩张,精细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化工行业发展必然趋势。
近十多年来,我国重视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把精细化工作为化
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列入多项国家发展计划,从政策和资金
上予以倾斜支持。
随着科研力量及产能的提升,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已
得到迅速发展,精细化率不断提升。
目前精细化工细分品种与日俱增,其产能、产量、品种和生产厂家仍在不断增长。
尽管如此,与化学工
业发展历史更加悠久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精细化工产品的整体技术
水平仍然偏低,精细化工行业的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
差距,高性能、功能化和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进口依存度仍然较高。
相比发达国家的精细化率水平,我国的精细化工行业仍具有较大的提
升空间。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工业化及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尤其是国家对精细化工行业的高度重视,未来
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将迎来良好机遇和广阔空间。
新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产业发展要把握好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要求,结合产业自身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科学制定具有战略性、前
瞻性和导向性的发展规划,全面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对扩大就业,
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为加快区域产业
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本指
导意见。
第一条发展路线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产业发
展和应用为导向,明确目标任务,开展专项行动,实现产业稳增长、
调结构、转方式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应用。
第二条发展原则
1、坚持创新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并推广关键核心
内容,加快新产品研发与应用进程,完善标准体系,增强自主创新和
品牌建设能力。
2、坚持协调发展。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需求,鼓励产学
研用相结合、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3、坚持优化布局。
统筹资源、能源等因素,立足区域市场需求,
合理布局产品产能。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形成周边带。
4、需求导向。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注重需求侧政策
支持和引导,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加快推进新产品新服务的应
用示范,将潜在需求转化为企业能够切实盈利的现实供给,培育符合
市场需求新消费新业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5、开放融合。
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
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
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
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第三条产业背景分析
“十二五”时期,面对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和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
折的外部环境,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大力
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全行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
显著增强,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继续维持较快增长态势,产
值年均增长9%,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2015年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万亿元。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学品生产国,甲醇、化肥、农药、氯碱、轮胎、无机原料等重要大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主
要产品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乙烯、丙烯的当量自给率分别提高到50%和72%,化工新材料自给率达到63%。
“十二五”时期,石化和化工行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巴斯夫、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杜邦等国际化工跨国公司积极拓展在华业务,建设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品档次明显提升。
国内石化化工企业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跨国并购,中国化工收购
马克西姆-阿甘公司、倍耐力公司等取得较好成效,提高了国内行业全
产业链竞争优势。
轮胎行业在天然橡胶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地区重点布局,投资建设多家工厂。
氮肥行业已向孟加拉、巴西、越南、新西兰
等国家输出合成氨、尿素生产技术。
钾肥行业在海外10多个国家投资
了20余个项目,弥补了国内钾肥供应不足。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转型升级、迈入制造强国
的关键时期,行业发展面临的环境严峻复杂,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相
互交织,增长潜力和下行压力同时并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步伐艰难缓慢,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深
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升温。
美国大规模开
发页岩气、页岩油,伊朗重返国际原油市场,化石能源替代技术快速
发展给国际油价回升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中东、北美等低成本油气资
源产地的石化产能陆续投产,全球石化产品市场重心进一步向东亚和
南亚地区转移,部分石化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同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从国内看,“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随着新型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我国经
济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为石化和化学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的涌现,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消费需求个性化、高端化转变,亟需绿色、
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
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
速换档、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石化和化学工业进入新的
增长动力孕育和传统增长动力减弱并存的转型阶段,行业发展的安全
环保压力和要素成本约束日益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
绿色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
“十三五”期间,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拉
动下,石化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2015年我国城镇化
率约为56%,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60%,超过5000万人将从农村走向
城市,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将极大地拉动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