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已经郑重声明,日本宣布“购买”钓鱼岛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也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严重践踏。
B . 最近在我国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出现的H7N9型禽流感病例,患者的主要反应是咳嗽、发热、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C . 某些地方政府以牺牲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生态资源为代价来发展地方经济,这些短视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其中的教训非常深刻。
D . 张晓薇同学进入高三以后的学习状态一直不太稳定,接连几次在全市大型的模拟考试中成绩都不太理想,屡试不爽,心情异常郁闷。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规模的扩大,我国的烟雾污染日趋严重,使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眼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B . 这两天,一条名为《我是谁》的1分30秒的视频被广泛转载,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打广告,网友纷纷点赞:“暖心接地气!”“没想到有一天被我党广告圈粉!”C . 各级党组织只有当好选人用人的舵手,秉持公道正派的工作,坚决抵制各种歪风邪气,才能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D . 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诗词大会”不日亮相央视,吸引了广大观众充满紧张感的观看中学习诗词知识,领略诗词之美。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86分)3. (6分) (2017高一下·株洲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季羡林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我们中国人确实从西方国家拿来了不少的西方文化的精华。
同时,我们也拿来了不少的糟粕。
我曾提出了一个主张:“送去主义”。
意思是把中国文化的精华送到西方国家去,尽上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
我的根据何在呢?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四大发明是人尽皆知的,勿待赘言。
至于无数的看来似乎是细微的发明,也出自中国人之手,其意义是决不细微的。
我只介绍一部书,大家一看便知,这部书是阿里〃玛扎海里的《丝绸之路》。
然而,日往月来,星移斗转,西方兴起了产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影响遍及全世界。
最早的殖民主义国家,靠坚船利炮,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任务。
后来的帝国主义国家,靠暂时的科技优势,今天制裁这个国家,明天惩罚那个国家,其劣根性至今没有丝毫改变。
现在屈指算来,西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已经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拿走了不少优秀的精华,但是,仍然有许多精华,他们没有拿走。
比如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其中有糟粕,也有精华。
眼前全世界大声疾呼的环保问题实际上是西方人“征服自然”的恶果,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如能切实行之,必能济西方之穷。
另外,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而获得成功,对世界其他国家就很有借鉴的价值。
这些东西如珠子在前,叫人家,特别是西方,却偏不来拿。
怎么办呢?你不来拿,我们就送去。
我们首先要送去的就是汉语。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汉语是“王”。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大部分和现代的智慧,也大部分保留在汉语言文字中。
中国人要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外国人要想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都必须首先抓汉语。
因此,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首先送出去的也必须是汉语。
此外,汉语本身还具备一些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优点。
我在工作中发现:汉语是世界上最短的语言。
使用汉语,能达到花费最少的劳动,传递最多的信息的目的,汉语之功可谓大矣。
说来说去,一句话: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这既有政治意义,也有学术意义。
我们首先要送出去的就是汉语言文字。
(1)对文中“送去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奉行“送去主义”,既有政治意义,也有学术意义。
我们首先要将汉语言文字送出去。
B . “送去主义”要送去的,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精华,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等有价值的文化精髓。
C . “送去主义”中最关键的任务就是要送去汉语言文字,因为汉语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D . 全世界环保问题是西方人“征服自然”的恶果,如能切实实行中国的文化,必能济西方之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因为汉语言具备一些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优点,所以,我们才提倡“送去主义”。
B . 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早已被其他国家的人们所记载。
C . 作者在文中之所以提倡“送去主义”,原因之一是我们要尽上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
D . 虽然西方国家拿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少优秀的精华,但我们仍愿意奉行“送去主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与鲁迅的“拿来主义”相比,该文的“送去主义”更体现了一种文化自信。
B . 因为西方不知道如何拿,拿什么,所以,发展起来的我们才提倡“送去”。
C . 早在古代,我们就有“送去”的先例,所以,今天,我们完全能够自信地提倡“送去”。
D . 真正的“送去”意义是重大的,不但可以让西方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还能解决他们许多问题。
4. (80分) (2018高一上·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价值刘永飞苏国良还没回到村里,却已成为村人的笑柄。
起初,村人将信将疑,可是待苏培盛回来之后,一切得到证实,原来苏国良还真是个“二百五”。
苏培盛是腊月二十七的下午回到村子的,当晚已有多家备宴来请。
席宴间,主人极尽奉承之能事,说他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还说什么“国有邓小平,村有苏培盛”。
苏培盛听了这句话,噗的一声吐出酒菜,差点笑岔了气儿。
他说,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我是一小偷,能和邓小平比吗?主人说,“别管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不是邓小平说的么,别把自己说得那么难听。
你看看这几年村里起了多少高楼,哪一栋不比外村的气派,这都是您的功劳呀,要不然,光凭他们出去打打工能盖起这样的楼?下辈子吧。
再说了,这都啥年代了,小偷咋啦,我看比那些贪官污吏高尚多了,还是那句话,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酒肉吃完,好话说尽,主人这才借着酒劲儿说出了自己的小九九。
说什么自家的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又说考上了大学又能怎样呢,还不如趁早跟你培盛叔出去历练历练。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苏培盛自然无法拒绝,他吐掉牙签说,行,年后跟我走,只要别学苏国良就成。
不会的,不会的,酒桌旁一直沉默寡言的后生信誓旦旦地说。
酒足饭饱,苏培盛打着嗝,在主人一家的簇拥下,歪歪斜斜地走了。
一年前的这一天,苏培盛也是这样从苏国良的家里走出来的,那时候和现在唯一不同的是,苏培盛眼里噙着泪花,他在门口心情复杂地拍了拍苏国良的肩膀说:“放心跟我走,今后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
”可是,谁都没有料到平日里并不憨傻的苏国良第一单“买卖”就搞砸了。
在这之前,苏培盛在技术和心理上亲自培训他。
在培训心理时,苏培盛说,干这行最重要的是不能紧张,要装得跟没事儿人似的。
他还说,别怕被人抓住,你要谨记,现在已不像早些年,如今管闲事儿的人越来越少了。
当然,即使碰到个“愣头青”也没关系,咱们人多,稍微一打掩护就能脱身。
那是个星期天,一个妇女怀抱着一个哭个不停的婴儿去医院,幸运的是一车人没一个给她让座的,这就大大降低了“做活”的难度。
更可喜的是,那妇女从口袋里取纸巾时忘了拉拉链,厚厚的皮夹子裸露在外,这可真是无赐良机!可是,就是这闭上眼睛也能十拿九稳的活儿,愣让苏国良搞砸了。
煮熟的鸭子飞了,飞就飞了吧,尽管小组成员对苏国良不满,苏培盛还是替他说好话,他说,谁没个第一次呢。
其他成员问苏国良那么容易的事儿为什么不伸手,他说觉得良心上过意不去,还说一看就是乡下来的,没了钱孩子的病怎么办?那不是要人家的命吗?他这么一说大家都不乐意了,他们说敢情就你有良心,有良心你还干这行?这次也就算了,关键是接下来的几单活儿全砸了。
做贼不偷东西,在团伙里是大忌,你总不至于让别人养吧。
促使苏培盛让他离开的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儿,那次,也是在公交车上,偷窃对象是个老人。
苏培盛知道苏国良的毛病,只让他打掩护,可是就当自己人逼近老人时,苏培盛却清晰地看到苏国良趁一个刹车,猛地将老人撞了一个趔趄。
老人警惕了,生意又砸了。
看着小组成员一张张愤怒的脸,苏培盛平静地说,国良,你走吧。
可,他是个老人呀,我实在不忍心……好啦,苏培盛打断了他的话,他说,我需要的是个能偷东西的贼,而不是个有良心的人!这不,苏国良离开的消息传到村里,村人的嘴巴都快笑歪了,他们说:“良心,良心能值几个钱,他们家祖孙三代倒是都讲良心,结果呢,穷得连个婆娘都找不到……”新年到了,归来的人都在庆祝一年的收获,唯有苏国良家冷冷清清。
去年的今天父亲还在,甚至老父亲求苏培盛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父亲说自己无能,连给孩子找个媳妇的本事都没有,他希望苏培盛能把苏国良带出去。
他知道,父亲说这番话时,内心一定很痛苦。
野外,爆竹声四起,许多人家都在拜祖。
直到夜幕降临,苏国良才买了纸,默默地去了祖坟,他要请列祖列宗回家过年。
远远的,他见自家的坟地里有火光跳动。
这么晚了,谁会来我家坟地呢?走近了,他看到一个身影堆坐在父亲坟前。
火光暗淡下来,眼前一片模糊。
“二爷,您千万别怨我,不是我不收国良,而是我不忍心看他变成一个跟我一样的人,二爷,我虽不讲良心,可是我知道良心金贵呀。
当初要不是您在大灾之年宁可全家饿肚子也要来救济我这个孤儿,怕是我的尸骨早就没了呢。
二爷呀,今天这世道坏啦,不是良心不值钱了,是良心太贵重了,一般的人已经拥有不起了……”这是苏培盛的声音,苏国良听着听着,再也忍不住地蹲在地上“呜呜”地哭起来。
(选自《小说月刊》2014年第8期)(1)第一段写“苏国良还没回到村里,却已成为村人的笑柄”的作用是什么?(2)第一段写“苏国良还没回到村里,却已成为村人的笑柄”的作用是什么?(3)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原来苏国良还真是个“二百五”。
②主人这才借着酒劲儿说出了自己的小九九。
(4)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原来苏国良还真是个“二百五”。
②主人这才借着酒劲儿说出了自己的小九九。
(5)文中描写以“主人”为代表的村里人奉承宴请苏培盛,有什么作用?(6)文中描写以“主人”为代表的村里人奉承宴请苏培盛,有什么作用?(7)结合全文主题,谈谈本文标题“价值”的含义。
(8)结合全文主题,谈谈本文标题“价值”的含义。
(9)第一段写“苏国良还没回到村里,却已成为村人的笑柄”的作用是什么?(10)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原来苏国良还真是个“二百五”。
②主人这才借着酒劲儿说出了自己的小九九。
(11)文中描写以“主人”为代表的村里人奉承宴请苏培盛,有什么作用?(12)结合全文主题,谈谈本文标题“价值”的含义。
(13)第一段写“苏国良还没回到村里,却已成为村人的笑柄”的作用是什么?(14)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