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齐桓公伐楚-古代汉语第一册

齐桓公伐楚-古代汉语第一册

词”,学术界一般称助词。
43
18
“之”字结构
❖ 不虞
❖ 省略
谓语
❖ 主语“吾”君涉来自君之涉吾地宾语
吾地
主语 谓语
宾语
43
19
类似的结构
❖ 貢之不入 ❖ 昭王之不復
43
20
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 五侯九伯:五等诸侯,九州之伯。 ❖ 女:后来写作“汝”,你。 ❖ 实:可、得、能。 《史记·齐太公世家》:
齐侯 卿

郑伯
冉有
❖ 周 王 楚子 大夫(季氏)
❖ (天子) 许男 (家)
子路

鲁侯
(家臣)

晋侯

(诸侯的国)
43
5
内容简介
43
6
齐国——齐桓公、管仲
楚国——楚成王、屈完
战争的原因:
周王室衰弱 齐国“尊王攘夷”
精彩的唇枪舌战:
齐国的理由: 包茅不入 昭王南征不复
楚国的回答: 寡君之罪 君其问诸水滨
问也。”《礼记·曾子问》:“召公言于周 公。”孔颖达正义:“言,犹问也。”
43
15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 马牛不相及也。
❖ “北海”、“南海”,犹言极北、极南的地 区,非指“海洋”之海。《尔雅·释地》: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荀子·王制》:“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 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hé、齿革、 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杨倞 注:“海,谓荒晦绝远之地,不必至海水 也。”
乃且复召之,因复更嫁之。桓公大怒,将伐蔡。仲
父谏曰:“夫以寢席之戏,不足以伐人之国,功业
不可冀也,请无以此为稽也。”桓公不听。仲父曰:
“必不得已,楚之为菁茅不贡于天子三年矣,君不
如举兵为天子伐楚。楚服,因还袭蔡,曰:‘余为
天子伐楚,而蔡不以兵听从。’因遂灭之。此义于
名而利于实,故必有为天子诛之名,而有报仇之
10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 以:率领。《史记·齐太公世家》:“齐桓公 率诸侯伐蔡。”《左传·僖公十八年》:“宋 襄公以诸侯伐齐。”《史记·齐太公世家》作 “宋襄公率诸侯兵送齐太子昭而伐齐”。
43
11
43
12
蔡溃,遂伐楚。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蔡女为桓公妻,桓公与之
乘舟,夫人荡舟,桓公大惧,禁之不止,怒而出之。
大家好
1
齐桓公伐楚
《左传·僖公四年》
43
2
相关知识
43
3
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结构关系
❖ 最高统治者:周王(天子 拥有整个天下。《诗经·小雅·北 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其次:诸侯国的国君(按旧说分“公侯伯子男”五个不同等 级,各国君主即按照所封爵位称呼,如“宋公”“齐 侯”“郑伯” “楚子”“许男”——他们的封地称为 “国”。)
43
31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 于召陵。
❖ 如,动词,到……去。
❖ 据《史记•楚世家》:“楚成王使将军屈完以 兵御之。”
43
32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 乘:乘车,古注:“同载也。”
43
33
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 继,与不谷同好如何?”
“五候九伯实得征之。” ❖ 夹辅:辅佐。
43
21

43
22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 赐给齐国的疆域?齐国可以征讨的范围?
❖ 穆陵:一说是齐国的地名,即山东临驹县的 穆陵关;第二种看法认为应该指现在湖北麻 城的穆陵关,当时在楚国境内。
❖ 无棣:一种说法是齐国北部的边邑,在现在 山东无棣县的北部;第二种看法认为是指现 在河北卢龙县。
43
16
风马牛不相及
❖ 用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关。 ❖ 原意的几种解释: (1)风,放逸、走失。(齐楚相距甚远)
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 (2)风,牝牡相诱。马与牛不相类,虽发
情也不致相诱相及。
43
17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 虞:料想,预料。 ❖ 涉:进入。 ❖ 之:连词。注意:这种“之”,教材称“连
43
24
徵≠征
❖徵:
❖征:
❖ 1.徵召、徵收、徵求、 ❖ 遠行、征伐、奪取 ❖ 徵詢、徵兆


征 簡化爲
❖ 2.Zhǐ,五音之一。
43
25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 征:巡行。 ❖ 寡人是徵=寡人徵是。 ❖ 寡人是问=寡人问是。
43
26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敢不供给?
❖ 之:连词。 ❖ 寡君:谦辞。 ❖ 敢,謙敬詞,等於説“豈敢”、“胆敢”。
43
27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 其:语气词,表委婉语气,相当于“还是”、 “恐怕”。
❖ 诸:之于。
43
28
师进,次于陉。
❖ 次:军队临时驻扎,《左传•庄公三年》: “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43
29
❖ 齐国进攻楚国的经过以及楚国使者同齐国的 初次交锋。
43
30
课文第二段
齐国的威胁: 谁能御之 何城不克
楚国的回答: 方城为城 汉水为池
战争的结果:
43
召陵结盟——楚国归顺齐国,承认其霸主地位。
7
无棣

桓 公 伐 楚 示 意 图
卫 朝歌

临淄
穆陵

曹 鲁 曲阜
郑 新郑 宋 陶丘
许 宛丘 商丘

召陵 陈 淮

新蔡

水 方城山



43
8

课文串讲
43
9
课文第一段
43
43
23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 缩酒,寡人是征。
❖ 共:后来写作“供”,供应,供给。
❖ 无以——是一个凝固形式,后面接动词或动 词词组,表示“没有用来……的东西”,例 如“军中无以为乐”(《史记·项羽本纪》)。
❖ 徵:责。《史记·齐太公世家》:“王祭不具, 是以来责。”
❖ 寡人是征:宾语前置。
❖ 再次:诸侯国中的卿、大夫(他们也有自己所统治的区域, 即自己的封地,当时称为“家”,故“家”也同“国”一样, 是一级政权机构,所以后来组成双音词“国家”。)
❖ 最末:家臣——替在诸侯国中服务的贵族管理“家”的人员。 如孔子的学生冉有、季路就是季氏的家臣。
43
4
春秋时期统治集团层次示意图

宋公

43 实。”
13
同义词辨析:征、伐、侵、袭
1. 同:进攻
2. 异:
❖ 伐:有理由的而且是公开的进攻。
❖ 侵:不需要任何理由,不用钟鼓。
❖ 袭:偷偷地进攻。
❖ 《左传》:“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 轻曰袭。”
4❖3
征,褒义,上对下,有道对无道;伐,中性。 14
楚子使与师言曰:
❖ 使:动词,派遣使者。 ❖ 与:介词,跟,对。 ❖ 师:指以齐国为首的诸侯联军。 ❖ “言”训为“问”。《广雅·释诂》:“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