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上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密度的公式:ρ = m / v(公式变形: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³或cm³)水银的密度为13.6×10³千克/m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³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³千克。
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kg/m³或g/cm³,(2)两者的关系:1g/cm³=1000kg/m³1kg/m³=1×103-g/cm³(3)水的密度:1×10³kg/m³或1g/cm³1毫升= 1cm³= 1×106-m³1吨=1000千克=1×106克(4)单位转化:1毫升= 1×103-升1升=103-m³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5.密度知识的应用:(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6.压强的计算公式:P=F/S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7.压强的单位:帕(1帕=1牛/米²,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8.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9.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 液g h)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VgG F 排排排液浮ρ==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kg/m ³,V 排取m ³) 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 和浮力F 浮的大小。
①F 浮<G 下沉 ②F 浮>G 上浮③F 浮=G 悬浮 此时V V 物=排 ④F 浮=G 漂浮 此时V 排 <V物注意:① 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 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 浮=G (沉到水底时:F 浮+F 支持力=G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①当ρ液>ρ物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ρ液<ρ物 时,下沉 ③当ρρ物液=时,悬浮5. 浮沉条件的应用第九节水的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1.水的利用和保护沉淀水资源的净化过滤蒸馏2.水资源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3.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我国有300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深圳也严重缺水4.水的净化自然沉淀法(1)沉淀法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2)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3)蒸馏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第二章地球的外衣第一节大气层1. 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2.激烈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天气的重要原因。
对流运动的规律: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空气的热胀冷缩3. 如果没有大气层:A 地球上没有生命B 地球上没有声音C 昼夜的温差大D 受陨石袭击E 受紫外线直接照射4. 人类对大气层的影响:A 有毒气体排放,污染大气如形成酸雨B 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C 臭氧层破坏,紫外线长驱直入,危害人类皮肤第二节天气和气温1. 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各天气要素的综合状况要素:气温(基本要素),气压,湿度,风,降水等2. 天气于气候的区别:天气:短时间如阴转多云晴空万里鹅毛大雪烈日炎炎气候:长时间如四季如春秋高气爽终年高温冬暖夏凉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温度计一般放在百叶箱中,A 保护作用,以免风吹雨打B 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门朝北)C 通风,受地面辐射影响不大,能真实反映大气温度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4.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5.人体最感舒适温度在22℃第三节大气的压强1. 大气压强的存在:A 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强2. 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高度高,空气密度小应用:*高山反应。
人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3. 流速大,压强小(气体/液体)。
用压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关键抓住变化后形成压强差。
具体事例:**机翼下侧流速小于上侧,所以下侧压强大于上侧**当火车高速行驶时,人不能离铁轨太近,为什么?原因:流速大,压强小,离铁轨较远处大气压强大于铁轨附近大气压强,人会被大气压向铁轨处,非常危险。
**两船平行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者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10帕,或等于760毫米汞柱(10高水)4. 大气压强的单位:帕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55.大气压的大小常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第四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A 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在同一高度,同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B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1.高压区:空气下降,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空气上升(遇冷)多为阴雨天气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A气压增大,沸点升高实验手段:往里充气,原来沸腾的水停止沸腾,温度计温度升高。
*应用:高压锅B气压降低,沸点减小实验手段:往外抽气,原来不沸腾的水重新沸腾。
第五节风1.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只有在同一高度上的运动才是风。
形成原因:同一水平下高压气体向低压气体流动。
2. 风的基本要素:风速和风向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单位:米/秒,千米/时通常用风级(0—12级)表示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往北吹:南风O——东风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1 .水汽含量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常用%来表示)表示空气中含有水汽的多少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水汽含量也大。
2. 测湿度的工具:干湿球温度计结构:有干球温度计(普通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包裹着湿棉纱的温度计)原理:干球温度计测大气温度湿球温度计会蒸发,蒸发要吸热,温度计示数变小,出现干湿差大气湿度大,蒸发慢,降温小,干湿差小;大气湿度小,蒸发快,降温大,干湿差大3. 降水的条件:A 充足的水汽(相对湿度达到100%)B 空气上升,温度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C 空气中有微笑的尘埃,有凝结核,水汽可以凝结变大4. 降水量用毫米表示。
人工降水的方式: 1. 降温打干冰 2. 凝结核打碘化银第七节明天的天气怎样1. 天气图:表现不同地方天气信息的地图等压线:气压相等的地方连成的线2.天气系统:A 高压:气压从中心向周围减小的高压地区天气:晴朗干燥B 低压:气压从中心向周围增大的低压地区天气:阴雨天气C 冷锋:冷空气强度大于暖空气,并向暖空气方向移动,天气:降雨、大风、降温天气D 暖锋:暖空气强度大于冷空气,并向冷空气方向移动,天气:降雨、过后气温升高F 台风:低压气旋(强低压系统),中心风力十二级以上锋面雨:冷暖气流势均力敌,带来大范围,长时间的降水,又叫梅雨对流雨:长发生在副热带地区,雨量大,范围小,时间短。
第八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1. 天气:短时间的大气状况2.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年平均气温赤道附近高,两极低 B 四季分明(夏季高,冬季低)3.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迎风坡:吹来的风含有丰富水汽,空气受阻上升→遇冷凝结→降水天气湿润,降水多,植被茂盛背风坡:空气下沉干燥少雨,植被低等,植被单调2)海拔高:温度低,植被稀少海拔低:温度高,植被茂盛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比热----单位质量(1千克)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要吸收(放出)的热量。
单位:J/(kg.℃)水的比热:4200 J/(kg.℃)表示地含义:1千克水,温度温度升高(降低)1℃,要吸收(放出)的热量是4200焦计算物质吸放热量的多少:Q = Cm∆t---表示变化的温度 C 表示比热m 表示质量5. 比热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大,升温快,降温也快。
如沙土比热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小,升温慢,降温也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