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创新名城建设推进情况工作总结范文
一、2018 年科技创新工作完成情况
1、多措并举,创新生态更加优化
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两落地一融合”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高规格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大会、对接国际创新资源合作交流会、重点科技企业座谈会,切实抓好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签约了一批高端国际合作项目。
组建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将科技局下沉到高新区办公,科创服务实现“零距离”。
建立区领导联系重点培育企业制度,制定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保障暂行办法,召开高企申报宣讲培训会,设立10 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5 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基金,举办11 场银企对接会,通过“苏科贷”、“宁科贷”、“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方式,帮助232 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6 亿多元,进一步激发了全区科创活力。
2、精准施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实体化运作区“两落地一融合”推进办,把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作为主攻方向,举办校企专场对接会,全年共有64 个企业(含载体)与51 所高校院所精准对接149 个项目,与企业(含载体)签约项目95 个。
积极协助“国家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5家新型研发机构签约落地,其中3 家通过市级备案,共孵化、引进企业13 家,6家民营企业入选市级独角兽、瞪羚企业俱乐部。
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深入开展创新型企业培育、科技企业“小升高”行动,坚持“日报告、周调度、
旬推进”,全年共有107 家企业(含复审34 家)通过认定,超额完成全年考核任务。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R&D 稳定在3%以上,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55.17 亿元,同比增长1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8%,全区专利申请总量达5954 件,PCT 完成27 件,有效授权发明专利1331 件,万人授权发明专利达30.3 件。
深入实施“创业南京”英才计划,集聚培育市级以上高端人才123 人,落户院士项目3 个,顶尖专家集聚数列全市第三。
常态化开展8 期“溧智创业营”活动,成功举办第二届江苏(溧水)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河海、南航“溧智科创实验室”顺利挂牌运行。
3、统筹资源,载体功能更加完善
实行以开发区和高新区为龙头、镇街园区为配套的“一区多园”一体化运行模式,进一步加强与联东U 谷、清华启迪、北京经开区等高水平园区建设运营商的载体合作共建,100 万平方米高标准创新载体建设竣工22万平方米,并集中配套建设研发中心、商务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实现企业拎包入住。
白马园区升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工作有序推进,以“绿色智慧农业”为主题的升建工作进入到冲刺阶段。
围绕主导产业,全力打造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东屏新材料、和凤机电、白马食品和农业机械特色产业集群。
和凤园区被评为市级特色产业集聚区、幸庄科技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小微企业示范基地。
经过努力,溧水高新区在全市15 个高新区中位列第9,在新成立的7 个高新区中位列第2,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二、2019 年度创新工作计划
1、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