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蓄电池工艺之浇铸解析

蓄电池工艺之浇铸解析

1、目的为了保证浇铸工序的质量,使操作员工掌握铸板工序的正确操作方法、质量要求及工艺操作流程,确保操作过程安全,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规定了浇铸工序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工器具、工艺操作流程、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安全警告标识说明及相关工艺参数。

适用于电动车用铅酸蓄电池的浇铸工序。

3、职责本工艺操作规程由浇铸工序的操作员工严格遵守,并做好本工序的工艺过程记录。

车间主任和生产部负责监督执行,并归口管理,负有管理职责。

本工序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检查由生产部和技术部监督执行,负有监督和管理职责。

本工序产品的首件检验和过程检验由操作工自检,再由检验员检验判定,质管部负有管理职责。

4、原材料、半成品、工具及设备4.1原材料正板栅合金,负板栅合金。

5、质量要求和检验项目及验收规则5.2、检验规则5.2.1首件检验:首件检验首先由操作工自检合格后 ,由班组长复检,检验员专检。

5.2.2操作过程检验:操作工对单件产品进行自检,检验员每小时进行一次巡检。

5.2.3入库检验:将自检合格的板栅以100片为1摞,板耳交错,整齐堆放在木托板上,堆放高度板栅不超过3摞。

待车间主任和质检员抽样检查合格后,填写标识卡方可入库,盖上塑料膜防尘。

正、负板栅时效硬化不少于7天,由检验员复检确认无板栅冷裂才可转入下一道工序。

5.2.4检验员的具体工作内容见《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788.1.1个人工前安全防护操作者进入操作现场前应换好工作服,穿好劳保鞋,戴好手套口罩等劳保防护用具。

8.1.2开机前的设备及场地检查⑴电气线路要求完好,如有破损,立即报设备部维修,确保用电安全。

⑵冷却水箱有水且要求清洁。

⑶液化气管路完好和接头牢靠。

⑷压缩空气压力达到0.5MPa以上。

⑸检查设备表面及场地应清洁、干燥,无粉尘、铁锈等有害杂质避免在生产过程中污染板栅。

8.1.3材料检查⑴分别检查正、负极板栅合金,是否有质管部出具的合格标识,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⑵正、负板栅用合金不能混放。

8.2熔合金铅8.2.1熔铅炉空炉使用时,用割炬火焰逐条将合金铅锭熔化,至炉内铅量到电热管中部,加热管通电升温熔化,否则会烧坏电热管。

8.2.2通过温控仪设置熔铅炉温度(正板栅合金420~440℃,负板栅合金440~480℃),8.2.3待合金铅熔化后再向炉内加入事先在熔铅炉加料口预热过的合金铅锭,至铅液面保持在炉口面以下10cm左右。

8.2.4浇铸过程中液面高度不符合6.2.3条时,要及时向熔铅炉内加入烘干的合金铅锭。

8.3开机预热8.3.1模具加热当正板栅合金铅温度升至400℃左右,负板栅合金铅温度升至420℃左右时,打开模具加热旋钮,并设定加热温度。

模具加热时动、定模必须闭合。

8.3.2铅勺加热⑴新机使用时,选择手动供铅将电热管淹没后才能对铅勺加热。

⑵停机后再使用时,加热前应检查电热管是否被铅覆盖,不允许电热管干烧。

⑶打开模具加热旋钮,同时打开铅勺加热旋钮,并设定加热温度。

⑷铅嘴堵塞时应对铅嘴进行加热。

8.4喷模处理a.量取配方量的去离子水倒入铝锅中,将其加热至40℃以上。

b.称取配方量的骨胶加入正在加热的铝锅中,搅拌均匀。

c.称取配方量的聚乙烯醇倒入正在加热的铝锅中,搅拌均匀。

d.加热至沸腾,边加热边不断搅拌,使固体物质充分溶解。

e.趁热过滤出清液,趁热往清液中加入配方量的软木粉,边加入边搅拌均匀。

f.冷却至室温备用,使用时用40-60目筛过滤。

g.贮存期以脱模剂不腐臭为原则,但最多不得超过15天。

h.在容易造成脱模剂腐烂的季节,可适当减少一次配制量(建议一次配制10L左右)。

其他季节,可适当增加配制量(采用配制桶配制,一次配制约90L)。

8.4.3喷模⑴待模温上升到规定温度后,打开模具,接通动模气道的压缩空气,用钢丝刷清理干净模面。

⑵用铜丝刷仔细将铸模横竖筋条、边框、结点、挂条、浇口清理干净。

⑶将配制好的脱模剂搅拌均匀后加入到喷枪储液罐内,调整好喷枪喷嘴的大小,使喷出的脱模剂呈均匀雾状。

⑷分别对动模、定模均匀喷涂脱模剂(一般先喷动模,再喷定模)。

喷涂时喷嘴垂直于模面,距离模面20—30厘米,走枪速度均匀,先上下移动喷枪,再左右移动喷枪,移动时保证肘部移动而非腕部移动,走枪速度以喷上模面的脱模剂水分即刻蒸发为准。

根据模具特点,喷涂5层以上,喷涂完成后用竹片刮净板耳、板脚、边框内的脱模剂,然后适量补喷,用铜板适量铲去板栅边框部位排气道的脱模剂。

⑸擦净导柱上的脱模剂,对导柱打油,对顶针打油,拔掉动模上的压缩空气气管,合上模具。

8.5开机铸板8.5.1确定各温控点达到设定温度后,检查铅勺内铅液量(必须保证电热管被铅覆盖),如铅液量不足,需要手动供铅。

8.5.2选用手动气阀开合模具2~3次,转动手动气阀使模具闭合,打开出铅口,选择手动供铅数次,以铅勺出口流铅为止,然后选择自动供铅并将手动供铅气阀打到关的位置,开启主机试运转2~3片。

如浇口过大,需停止主机,选择手动下铅,手动开合模1~2次后复位,直至铅勺内铅量适中为止,再开启主机。

如出现不合格或浇铸不成型,需停止主机,手动开启模具,推开动模拉杆,拉杆复位,把动模拉到喷模架上,再对模具进行脱模剂或其他方面调整,并重新浇铸,直到板栅合格为止。

8.5.3 试浇10~50片左右,待板栅成型良好时,对板栅进行首件自检,首检项目包括:边框厚度、极耳厚度、大片板栅重量、小片板栅重量、外观(正板注意有无热裂,负板注意有无气孔)。

经质检员确认连续5片板栅各项均合格后,方可连续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随时逐片自检板栅外观,每半小时自检一次板栅重量和厚度(每次抽检5片)。

8.5.4浇铸过程中,如发现板栅有缺陷,应及时调整,避免大量不合格品产生。

对常见板栅缺8.5.5在浇铸过程中,每次加合金铅量不超过2条,否则会引起铅液温度大幅度下降。

回料要均匀添加,以免合金组分波动过大,影响浇铸性能及板栅品质。

9.铸板机调整方法9.1 模温调整:模具用电加热管加热,由冷却水降温。

正常情况下通过主机屏上的温控仪设定和控制模温。

当模温过高时,通过打开冷却水阀门降温。

9.2铅勺温度控制:通过主机屏上的温控仪设定和控制铅勺温度。

9.3主机速度:通过位于主机底部侧边的主机变速器调节。

9.4模具开合:通过手动气阀实现开合,此为试模用。

若模具停在打开位置,开主机时模具不能闭合;要使模具自动闭合,必须转动手阀,使模具处于闭合状态才能启动主机。

9.5 调整贮片架宽度:板栅长度改变时,可调整贮片架的调节手轮,使贮片架的开档距离与板栅长度相匹配。

9.6调整切刀宽度:板栅宽度改变时,可调整下定位机构的调节螺栓,以满足不同板栅宽度的要求(通常是更换新浇铸模、切刀模之后)。

9.7调整整机机械传动动作同步性:以切刀为基准,调整切片定位横条、翻板凸轮、切片定位横条凸轮,最终使开合模动作与翻板动作相协调,板栅运行全过程无损伤变形。

9.8停机步骤:9.8.1停机1天以内不工作时,应关闭熔铅炉控制箱的加热停止按钮。

不要切断控制电源(电源指示灯亮、风扇运行),以供定时加热启动用。

在熔铅炉控制箱上,操作工只要按熔铅炉电控箱操作说明中有关说明进行操作,调好定时时间(需定时加热时),将时控自锁向右旋到底。

9.8.2如果预定停机时间超过1天,即可将主电源关闭。

9.9加热系统检查:每星期检测一次熔铅炉、铅勺、模具的电热管和热电偶是否正常。

电热管不正常时,及时更换电热管;若实际温度与显示温度的差异大于20℃则应更换热电偶,或检测温控仪是否失效。

10、操作安全注意事项10.1用手置于动、定模之间清理夹铅时谨防夹手!10.2扳手、喷枪等置于电控箱上时,易导致漏电、短路、触电!10.3硬质金属块、板、棍、棒掉进切刀口时,易导致切刀损坏!10.4正确使用劳保用品,防止烧伤、烫伤。

10.5注意安全,电控柜及电热管地线必须接触良好,不准戴湿手套操作电器设备,电闸应有护罩,以防触电事故及电击火灾事故。

10.6铅合金入锅须保持表面清洁、干燥,否则先在锅台边烘干或擦拭干净后再缓慢送入锅内,以免铅液飞溅伤人。

10.7搬运铅合金及板栅和模具时,必须小心摆放并要放置稳当,以免砸伤人。

10.8电控柜、温控仪、热电偶、温度计应按设备安全规程进行定期保养和校验,保持生产设备处于完好状态,防止设备事故。

电热管严禁裸露,加热时必须有合金液淹没,以延长使用寿命。

10.9每班做好生产记录,填写半成品标识卡,下班前搞好工作场地卫生和设备清洁,做好交接班工作。

10.10操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现有不明现象或错误时,应停止操作,上报车间主管。

11、设备、模具维护与保养11.1铸板机11.1.1冷却水箱随时要有足够的冷却水,避免水泵电机缺水空转,造成电机烧坏。

11.1.2油雾器要常加20#机油,保证开合模气缸充分润滑。

若缺油,气缸密封圈容易磨损,导致气缸漏气而拉不紧模具。

11.1.3对铸板机传动部位要勤加润滑油(特别是轴承座油杯孔,切刀连杆油杯孔),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避免零部件磨损。

这样会延长机器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维修频次。

11.1.4喷模后,对导向杆加20#机油,严禁干磨。

11.1.5铅液低于铅锅面10cm左右时要及时加铅,否则会损坏加热管。

往熔铅炉里勤加铅,每次1~2条为宜,保证熔铅炉有正常温度。

11.1.6投放铅条时应顺着铅锅壁慢慢滑下去,注意不要让铅条碰坏加热管。

11.1.7在正常浇铸过程中,对切刀要勤浇冷却液,但要少加以不流到地面为准。

尽量减少板栅卡刀并避免其它金属进入切刀。

如切刀磨损就会出现板栅剪切部位翻边,或切刀刀块崩口。

11.1.8储片架不宜储太多的板栅,以减少翻板凸轮的轴承负荷。

如翻板负荷太大,会导致凸轮轴承破裂及轴承横杆变形。

11.1.9每班需对机器进行彻底清洁,清除各处附着的脱模剂,以保证设备完好。

11.1.10严禁敲打设备,控制箱上严禁放置物品。

11.2铸板模11.2.1当出现开合模卡壳时,应检查模具是否变形,模具温度是否偏高,上、下模温度是否偏差太大。

必要时应由维修工适当调节模具的矫正杆,调节开合模四颗顶杆螺钉,使模具顶针顶出长度一致。

11.2.2要经常检查模具加热器的接线柱螺母是否始终是锁紧状态,不要让铅液溅到接线柱上,以免烧坏接线柱。

因故拔、插模具加热器前,一定要先关掉加热器电源,以免烧坏插头、插座。

11.2.3卸装动模应注意:合上卸模架卸动模时,模具导柱与卸模导柱是否平齐,否则要调整。

卸动模时,应两手托住动模,平行地把动模拉到卸模导柱上,拉动时拉力要均匀一致。

装动模时,应两手拉住动模,平行地把动模推到模具导柱上,注意两手推力要均匀一致。

11.2.4卸装模具时,一定要先关闭模具加热器。

11.2.5在喷模过程中,必须接通压缩空气,这样会减少模具气道的堵塞。

如气道堵塞,板栅在浇铸过程中会出现断筋或缩筋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