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当早,存高远
助磨剂的作用机理
由于助磨剂的作用很复杂,又受磨矿过程中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其作用机理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还没有统一的观点,仍处在多种假设之中。
这些假说的提出者,各自提出自己的论据证明自己的假设,目前这些假设尚不能达到统一,但他们均能对一些现象作出解释。
主要有Rehbinder 的吸附降低表面能假说、Westwood 等的吸附对近表面位错迁移、R.Klimpel 的以降低矿浆粘度为主导的流变学理论及吴明珠的综合假说。
笔者倾向于吴明珠提出的综合假说,认为助磨剂在助磨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主要以两大学派为主导,即吸附降低硬度学说及以降低矿浆粘度为主导的流变学理论。
这两个理论虽各有其局限性, 但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磨矿阶段。
由于影响粉碎效率的因素是很复杂的,除应力施加的方式外,还有物料的强度性质、表面性质、矿浆的粘度、颗粒的絮凝和分散状态等。
因此,可以将上述两种理论看成是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某一种作用机理是主要的,另一种居次要地位,但从整个粉碎工艺过程来看,这两种作用机理是同时存在的,助磨剂的作用无疑是这些作用效果的叠加。
粗磨时,吸附降低硬度学说起主导作用,宜用降低硬度型药剂;细磨时,流变学理论占主导地位,宜用降低粘度型药剂。
较理想的助磨剂应是既能降低硬度,又兼有分散作用的药剂。
试验证明,将降低硬度的药剂与分散剂配合使用,如使用得当,会得到好的助磨效果。
因此,助磨剂在助磨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有:①影响物料的强度(硬度)。
Rehbinder 认为,一切固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超显微裂缝所组成的缺陷网包割着的独特的胶体结构。
这些独特的超显微裂缝的平均间距为
0.01~0.1μm。
当固体受力发生形变时,新表面即以它们为基础逐渐发展形成,在缺陷最多的地方发生破坏。
倘若卸载,在分子力的作用下,已经扩展的微裂缝又会重新愈合。
当加入助磨剂,由于两亲结构特征,表面活性剂渗透到微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