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高考作文试题的感知,总结新材料作文试题审题立意应注意的问题。

2、通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探究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进而逐步提高审题立意的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对高考作文试题的感知,总结新材料作文试题审题立意应注意的问题。

学习难点:通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探究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进而逐步提高审题立意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自主探究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环节:回顾自己近一年来新材料作文写作的实践,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

二、研讨探究:认真阅读近几年湖南高考作文试题,尝试写出立意,并探究高考作文试题的出题规律,及审题立意应注意的问题。

1、(2011年湖南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立意:1、从“自我中心”到“具有他人意识”是一种成熟;2、尊重他人、保持谦逊的品性;3、学会感恩、懂得分享;4、语言艺术是沟通人际关系的桥梁;5、要学会角色转换,要进行换位思考;6、俯下身子去交往,构建社会和谐。

2、(2008年湖南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

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

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

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参考立意:①置身太近反而难以把握;②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③距离产生美/美在朦胧,美在平淡3、探究高考作文试题的设题规律及审题立意应注意的问题。

设题规律:①题型:材料+提示语+要求(或材料+要求)②要求是固定的,切合考纲要求③命题材料更贴近时代、社会和考生的生活。

关注人生,关注社会,让大多数考生有话可说。

④注重思辨性,富含生活哲理,材料的寓意往往含而不露。

审题立意时应注意:①审材料:新材料作文给出材料,规定了作文的范围和含意,审题需要解读出材料中所蕴含的“意”,这是准确立意的前提。

观点不能脱离材料,可多角度立论,行文时只选定一个。

②审提示语(范围、角度、意图)③审作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要求自己根据材料提炼出观点;“也许……,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都要求我们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都应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独特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文体特征要鲜明。

三、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方法方法一:整体把握,抓关键词句法例题1:(2009年宁夏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暑假里,几个高中生一块儿回学校参加篮球训练。

他们看到有个女孩儿蹲在街边,地上用白粉笔写着:前来旅游,钱包被偷,无钱吃饭和回家,求好心人帮帮我。

他们中的小赵动了心,在裤兜里摸出10元钱,放在女孩面前。

走过去之后,小钱说:“谁出来旅游还带粉笔?善良落入了不诚信的圈套。

”小孙说:“别因他人行骗,自己放弃行善。

”小李说:“诚信?善良?彭宇救人成了被告,谁还敢善良啊?”小周说:“矿工聂清文去救人被困死井下,人们在他的遗体旁发现一顶安全帽,上面用白粉笔写着他欠人家多少钱。

这是最善良的人留下的最诚信的遗言。

”小吴说:“我提议,咱们训练后再回去看看,不管这个女孩儿说的是真是假,我们都得做些什么。

”大家都说好。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讨论:对比以下几种立意角度,说出其中的优劣,为什么?A、诚信不可失B、坚守善良C、铭记诚信,时时行善D、多说不如实干E、莫行善,以免陷入骗局立意A的病因:没抓住材料的主体(主要对象、事件等);这则材料的主要对象不是女孩,而是几个高中生。

立意D的病因:囫囵吞枣,只抓大概(表层)或只抓只言片语,没仔细揣摩材料的本质。

立意E的病因:随意解读,忽视倾向。

审题指导:第一步:反复阅读材料,从整体上把握基本内容;第二步:划出观点句、议论句、情态词、动词等;第三步:概括事件始末或人物态度(人物+事件+结果)第四步: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抓住材料中能够揭示内容的关键词句反复推敲)第五步: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立意:1、永怀善良之心;2、留住善良;3、让善良之花盛开;4、莫让善良丢失;5、行善是一种美德练习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

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

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

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审题指导:第一步:找出关键词句;第二步:由具体现象提炼为抽象道理,即突破生活表现,挖掘材料寓意。

善于类比,巧抓“事”与“意”的相似点,深入挖掘内在含义。

参考立意:①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②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③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④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等。

方法二:由果溯因法例题2:(2011年辽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

哲学家问:“你们怎么啦?”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我什么味也没闻到。

”另一个上去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

”哲学家把那个苹果交给大家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第一步:概括事件始末或人物态度(谁-怎么做-怎么样)第二步:对不同人物的结果或态度逐一探究“为什么”(原因: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第三步:由浅入深,确定最佳立意(原因往往有多个,抓最主要的原因来立意会更符合题意。

不少材料的原因往往表现出的只是表面上的浅层次的原因,应仔细揣摩关键词句)第四步:根据“要怎样”“不要怎样”或“只有---才能”的基本格式,写出观点句。

参考立意:1、面对权威,敢于坚持真理,不要迷信权威,不要盲从,随波逐流 2、实践出真知,求真务实 3、独立思考,不盲从盲听盲看盲信4、莫让圆滑挡住了追求真理的脚步练习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它的食物是蜗牛。

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拿它无可奈何。

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萤火虫如何对付它呢?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那东西细得像头发,很尖利。

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而蜗牛根本不把萤火虫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

萤火虫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

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觉。

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

参考立意:从蜗牛角度:贪图安逸享乐必酿成苦果;不可轻敌,麻痹轻敌往往会自取灭亡从萤火虫角度: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吸取有用的经验,变劣势为优势。

方法三、求同寻异法例题3:(2010年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材料,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岁的托尼把手伸进瓶子,满满地抓了一大把糖果,他想抽出手时,瓶口太小,出不来。

他一颗糖果都不想放弃,手又抽不出来,“哇”地一声哭了。

农场主规定每个雇工除了工钱之外,还可以自选一筐水果带走。

20岁的托尼看中一个装得最满的大筐,费了半天劲也没搬动。

他喘了喘气,重选了一小筐,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果园。

老板宣布,谁能追回一笔30万英镑的贷款,就把其中的10万奖给他。

员工纷纷出马,却都无功而返。

58岁的托尼也申请试试,两天后就将追回的20万贷款交给了老板。

原来他告诉对方只需交21万就算结清,对方终于还款,他也得到了1万英镑的奖金。

审题指导:第一步:多则材料的文题。

材料一多,材料之间必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关系。

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学会辩证思维,从现象到本质地深入分析,抓住多则材料间的"关联点"。

第二步:抓住每则材料的关键词句或是探求其原因,由关键词或原因,仔细揣摩材料间的关系,找出其共同点;第三步:根据共同点确定立意参考立意:有舍才会有得;只有理性而又智慧地放弃才能得到最终的成功。

例题4:(1997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材料二: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上别人碰上麻烦事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审题指导:第一步:材料的特点是两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

抓住每则材料的关键词句,找出材料间的“关联点”第二步:材料中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在审题时,找出正反材料之间的对立点,从正反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提炼观点,立意成文。

第三步:用“要(正面)……不要(反面)”这样的并列复句来表达。

参考立意:欣赏别人,更要有自己的行动练习3:(2009全国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美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

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发表论文《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材料二: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的机会。

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