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病人的护理
急救处理
抢救生命 伤口包扎 妥善固定 迅速转运
护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察
观察:四“P”征
疼痛(pain) 苍白 (pale) 无脉搏(pulse) 麻痹(plegiae)
护理诊断
疼痛: 躯体移动障碍 有感染的危险 知识缺乏 焦虑 潜在并发症
1.疼痛 与外伤所致的组织创伤、踝 关节活动所致疼痛有关。
1.疼痛 与外伤所致的组织创伤、踝关节活动所致疼痛有关。
内踝如此,外踝也如此。 外踝或腓骨下端被认为是处理关节损伤
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有时需要依靠 内固定腓骨来保持踝关节的完整性。 下胫腓关节的分离应完全纠正,必要时 需内固定。
原则:在充分认识损伤特点的基础上,以 恢复踝关节的结构及稳定性为原则,灵活 选择治疗方案。
无移位,无关节分离:石膏固定于外翻或 内翻位,6-8周。
血肿机化演进期:约2~3周 原始骨痂形成期:约4~8周 骨痂改造塑形期:伤后6~8周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局部无反常活动。 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外固定解除后肢体能满足以下要求:上肢能向前平
举1kg重量达1分钟。下肢不扶拐能在平地连续行走 3分钟,并不少于30步。 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 从观察之日起到最后一次复查的日期,其所经历的 时间为临床愈合时间。
增加,心率减慢,睡眠改善。
3.自立缺陷 与病人骨折后日常生活不 能完全自理有关。
(1)护理目标 :通过三种护理活动即全部补偿系统、部分 补偿系统和教育支持系统,病人逐步恢复自理,无骨折后并 发症发生。
(2)护理措施 1) 注意病人的生活照料,加强头发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
理,以防止术后并发症。 2)加强病情观察,以早期发现可能产生的并发症。 3)鼓励并协助病人早期活动,并逐步增加活动量。 (3)护理评价:病人骨折后得到悉心护理,自理能力逐步
良情绪。 3)告诉病人患病后出现这些情绪反应是正常的,协助病人使用以前成
功的应对措施。 4)让病人了解真实的病情,以其他病友为例,说明骨折的预后一般是
比较好的,使病人树立信心,安心接受治疗。 5)帮助病人寻找可靠的心理支持系统。 (3)护理评价:病人焦虑程度明显减轻,表现为情绪较稳定,饮食量
踝关节骨折病人的护理
解剖概要
构成:胫骨远端、腓骨远端、距骨体。 外踝,内踝,后踝: 踝关节背屈位时稳定;跖屈位时,间隙增大
,活动度增大,不稳定,易骨折。 活动范围:背屈20°-30°,跖屈45 °-
50 °,内翻30 °,外翻30 °-35 °。
足与踝关节解剖
足关节及韧带
足肌及足背肌
【专科检查】
左足皮肤晦暗,远端皮温稍低,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左踝关 节ROM:背伸20°趾屈30°内翻5°外翻5°。
【专科诊断】
左踝关节外伤、骨折
学习目标
掌握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 措施
熟悉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骨折和并发症及心 理问题
了解骨折的病因、骨折的愈合过程
病因
间接暴力:多见,跖屈扭伤。 直接暴力:骨折复杂。
分类
Ⅰ型:内翻内收型 Ⅱ型:
外翻外展型: 内翻外旋型: 特征:三踝骨折,胫腓下韧带完整,不发
生踝关节脱位。
Ⅲ型:外翻外旋型
临床表现和诊断
踝部肿胀,淤斑。 内翻或外翻畸形,严重者可出现开放性骨
折脱位。 压痛,活动障碍。 X线:踝关节正、侧、双斜位;胫腓骨全
长像。
治疗
治疗前应了解一些因素: 距骨与胫腓骨下端紧密接触,是骨折复 位的关键,因为两踝均通过韧带与距骨 相连。 采用与损伤相反方向,将距骨与胫骨远 端的关系恢复正常,踝关节的解剖位置 将恢复,由于这一位置很难保持,故需 用内固定。
踝关节运动肌群
屈肌群:小腿三头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 、胫骨后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等; 肌拉力线从踝关节冠状轴前方通过 伸肌群:胫骨前肌、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等 肌拉力线从踝关节冠状轴后方通过 内翻肌群: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前肌 和胫骨后肌等; 外翻肌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和趾长伸肌 等
病例
轻。
2.焦虑 与疼痛、担心疾病的预后等 因素相关
2.焦虑 与疼痛、担心疾病的预后等因素相关;病 人表现为情绪急躁、焦虑、偶尔哭泣、进食量少、 心率增快、睡眠较差。
(1)护理目标:病人能正确对待疾病,使用有效的应对方式,焦虑减 轻。
(2)护理措施 1)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外界刺激。 2)关心病人,鼓励病人诉说对疼痛、即将接受治疗的感受,并发泄不
有移位,有关节分离:切开复位内固定。
Ⅰ型:双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8-12 周。
Ⅱ型: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内踝:松质骨螺钉。 外踝:一般用钢板。 后踝:影像1/3-1/4关节面时,内固定
。
Ⅲ型: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折的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是逐渐演进的修复过程,可分 三个阶段。
【病史】
患者:査显峰,男性,32岁,已婚,工人,因车祸后左 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2月余入院。
病人于2010年12月27日不慎被车撞击左踝部,立即感到左 踝部疼痛、畸形、不能活动,逐渐肿胀,到上海市第一人民 医院就诊,摄片:左踝骨折。予以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一 月后拆除石膏后左关节肿胀明显,曾在第六人民医院进行理 疗等治疗,效果欠佳,目前仍不能负重、关节肿胀、活动受 限来我院进一步康复。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全身因素 局部因素 医源性因素
功能锻炼
主动锻炼
1、骨折早期:伤后1~2周、等长舒缩运动
2、骨折中期:2周后、等长舒缩运动及主动运动 3、骨折后期:伤后6~8周、负重运动
被动锻炼
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休克、感染、脂肪栓塞、骨筋 膜室综合征、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
晚期并发症:关节僵硬、损伤性骨化、创伤 性关节炎、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性骨坏死、 压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栓塞
(1)护理目标:通过应用镇痛剂,病人疼痛减轻。 (2)护理措施 1)协助病人采取相对舒适的体位。 2)再进行加重疼痛的操作,如换药前可适量增加
镇痛药剂量,以减轻病人的疼痛。 3)妥善固定患肢,避免肢体远端移动。 4)观察病人使用镇痛剂的效果,其次是镇痛剂所
带来的副作用,如呼吸、循环的抑制。 (3)护理评价:病人经止痛后,疼痛明显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