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建筑工程施工中如何做到绿色施工前言国际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但这的发展是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前提才得以发展。
自然资源和能源是让人类能够得以持久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保障,因此建筑行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建筑业就必然有一个“绿色化”的趋势。
在国际上越来越提倡发展绿色环保理念和实施,保护全人类共有的生存环境的影响下,各行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开始了绿色革命的高潮,即绿色施工管理,建筑类工程项目因施工耗时长、工程内容复杂、任务量大等特殊原因,在工程的进行中经常会对使得周围的环境遭到破坏导致恶劣的影响,所以绿色施工管理是成功实施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环保和资源能源的保护,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将绿色施工的理念贯彻到企业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并且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落到实处。
二、绿色施工的含义绿色施工是指在实施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当中,在项目质量及安全得以保证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及管理技术,尽量减少因施工而造成资源浪费或环境污染等情况,以使四节一环保得以实现。
其中四节一环保包括能源的节约、土地的节约、水资源的节约以及材料的节约和环境保护。
绿色施工不仅仅是指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而且还包括利用先进工艺、改变传统理念以实现低能消耗、经济环保的目标。
三、绿色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及现况相关著作资料中对绿色施工的定义是:工程施工中,在确保了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最基本的要求为前提下,通过科学高效的管理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运用,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和降低破坏环境等有着负面影响的施工工程。
努力做到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内部组成管理、策划管理、施工管理、监督管理和对工作的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目前中国的绿色工程施工管理的发展还在初级探索的阶段,又加上绿色工程施工受到了中国传统粗糙不够专业的管理的影响,在工程项目实施的具体细节中,存在了许多问题。
四、绿色施工技术应用措施以某工程为例,该办公楼为一类高层办公楼,建筑面积59619 平方米,框架- 核心筒结构,地下 2 层,地上31 层,楼高130.5m。
作为某省首批授牌的全国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在绿色施工管理、措施细化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4.1 绿色施工管理4.1.1 组织管理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部绿色施工计划、目标的宣传发动和组织落实工作。
项目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的自查工作,每月检查不得少于两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项目施工员负责施工组织及各种方案的落实工作。
项目材料员负责物资材料供应计划和协调工作。
4.1.2 实施管理在绿色施工过程中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①将绿色施工方案的内容及要点对所有管理人员、工人进行交底;对方案的实施进行动态管理。
②在生活区、生产区设立宣传栏,及时宣传节能节材的方针要求等。
③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方案,合理划分流水段,提高模板、木材、钢管支撑架等材料的周转次数。
4.2 绿色施工措施细化4.2.1 节材措施与材料资源利用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项目部制定了节材措施,主要包括:消耗材料和控制措施、周转材料控制措施。
①消耗材料和控制措施:编制材料采购计划,从计划上控制。
编制材料采购台账、进场验收记录、从过程中控制浪费。
编制材料消耗台账、可回收利用物资清单,从末端控制浪费。
②周转材料控制:优化模板、钢筋工程方案,并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图纸技术交底,设置模板、加工钢筋等,对在制作、安装过程中所造成的操作损耗和浪费,安排专人加强维护、保养、监督,提高材料的周转次数和使用率。
③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如高效钢材、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技术,高强混凝土、自防水混凝土、预应力技术等提高节材效能。
现场临建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应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
4.2.2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①节水措施。
施工前,对工程项目的参建各方的节水指标,以合同的形式对进行明确,便于节水的控制和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②雨水回收利用。
施工期间设置雨水收集系统,用于路面冲洗、厕所冲洗、挖土时控制扬尘、绿化浇灌等,后期回填土后周边设置排水沟、二级沉淀池和场区硬化,收集雨水,使其流向地下室消防水池,再进行循环水的使用。
③节水器材的使用。
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用水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在水源处设置明显的节约用水标识。
盥洗池、卫生间采用节水型水龙头、低水量冲洗便器或缓闭冲洗阀等。
4.2.3 节能与能源利用①节能措施。
项目部根据《绿色施工规程》要求,制定可行的节能减排技术措施。
优先考虑低消耗的施工工艺,避免出现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运转的现象。
建立施工设备检查、保修和检验制度,设置专人进行维护保养,延长设备的基本效能和使用寿命。
②办公区、宿舍区、施工现场、大型设备用电分开计量。
现场分办公区、生活区、施工现场3 个区域,每个区域安装电表,另大型设备塔吊安装独立电表,按月单独计量,及时收集用电资料,建立用电节电统计台帐,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及时掌握用电情况。
③采用节能型设备。
项目临时用电在总体降耗上充分考虑三相负荷平衡,平衡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施工现场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比传统滴灯节能。
办公区和员工宿舍内均采用节能灯具,工人宿舍安装节能空调。
4.2.4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施工现场布置实行动态管理,分基础、主体、装饰三个阶段进行现场设计布置。
现场临时道路布置应结合室外工程设计,采取永临结合方式,利用永久道路基层做临时道路或道路基层,利用永久排水设施进行排水。
4.2.5 环境措施①扬尘控制。
在工地砂土采取覆盖措施、路面硬化、空余场地进行绿化、喷雾降尘、出入工地大门设洗车池用雨水冲洗车辆车轮,专人清洁洒水降尘,防止发生大气污染;运输易洒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
②噪音与振动控制。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减少夜间作业。
施工现场设置 2.5m 高连续、密闭围墙。
采用低噪音设备施工,设置电锯房。
夜间施工噪音声强值控制在国家有关规定值以下,现场设置噪声监测点,并实行动态监测。
③光污染控制。
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
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必要时在工作面设置挡光彩条布或者密目网遮挡强光。
④水污染控制。
现场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周边应设排水沟,雨水、污水分流排放。
在现场大门处设置沉淀池,基坑抽出的水清洗混凝土搅拌车、渣土车等,如此循环。
⑤垃圾控制。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避免不必要的返工造成建筑垃圾增多。
坚持执行工清料净、班后清理制度。
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分类存放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现场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委托环卫所统一清运。
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通过采取这些有效绿色施工措施,取得了很好的节能降耗效果以及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可能影响推行绿色施工因素5.1 绿色施工概念的缺失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建筑施工作业的特点,以及一线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较低,对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能源节约不重视,已经习惯了刺耳的噪声、严重的浪费和一些习惯性的不良做法。
5.2 施工单位的效益考虑对于施工单位, 绿色施工往往意味着可供的选材范围更小、材料成本更高,施工投入的成本更高,却没有相应的补偿。
解决这种矛盾,需要政府参与调节,政策适当倾斜,让实施绿色施工的企业收益得到保证,才能促进绿色施工技术推广。
5.3 项目管理方面施工人员绿色施工技术知识培训不够,工人自觉程度低。
管理者对现场材料用量、能源利用量有记录,但缺乏数据的统计。
六、推广绿色施工需考虑因素6.1 需要政府加强绿色施工政策性引导鼓励各地区加快示范工程建设,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以示范工程为平台,促进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多更快地应用于工程建设中。
此外,要在相关的工程评优中,加入绿色施工的内容要求,提升工程的绿色含量,强化激励作用,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6.2 需要提高绿色施工意识提高建筑业企业和社会公众对绿色施工的认识。
通过加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建筑工人分类培训,使广大工程建设者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有效地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
施工企业作为实施绿色施工的主力军,加强绿色施工的技术和管理创新,把绿色施工贯穿到施工全过程,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实力。
6.3 需进一步完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我国的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绿色施工导则》仅仅是提供了导向性要求。
在量化方面的指标,比如能耗指标,都没有具体指标。
因此需要及时总结地区和企业经验,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
七、结语国际社会对绿色环保意识才刚开始。
各行业的绿色施工实践也处于发展阶段,严重存在着动员不够、管理不够、监管不够等问题。
不过,绿色施工管理主要是促进工程施工项目的绿色化进程,不但减少一些自然资源不必要浪费,而且减少环境遭到破坏所带来的的恶劣影响,对于我国推动绿色施工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也对实现各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建设意义。
绿色施工注重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建筑材料的二次资源化利用;扩展文明施工内涵,创造更好的绿色、文明施工氛围,并能促进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项目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群策群力,不断总结,鼓励小节约、小创新,让绿色施工理念在施工过程中逐步诠释。
为了全世界的人民共有的生存环境,只有将绿色理念普及到各行各业中,将绿色施工的活动落实到位才能保护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这需要所有的人员不懈的努力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