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生态学

产业生态学

1.控制环境污染和办法的历史演变过程?(1)污染物处于自由排放阶段,(2)工业污染末端治理阶段(3)清洁生产2.产业生态学研究的意义?(1)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系统与字眼生态系统冲突的问题。

(2)为提高企业京城里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

(3)对其他学科产生重大影响。

(4)有利于加快可持续发展步伐。

3.生命周期评价基本结构为定义目标与确定范围清单分析影响评价改善评价4.产业向导环境政策指政府机构针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所指定的政策或规则以协调产品各相关负责人的环境责任,并通过有效的信息工具辅助实施。

5.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实际上是一种环境保护原则,他要求生产者对其产品的整体生命周期特别是产品的回收,循环利用和最终处置承担责任。

6.企业三重底线:经济利益社会责任生态责任。

7.产业生态学的特点:(1)以系统论观点研究和解决问题(2)多学科交叉与融合(3)以产品和服务为研究核心(4)采用定量分析方法(5)产业生态学关注科技动态(6)可操作性强(7)前瞻性(8)富有挑战性8.产业生态系统在一定区域或范围内,有制造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组成,通过企业间物质环和能量流动的功能流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生态产业系统。

9.生态产业链:指产业集群中处于上下游层次的企业,由于投入产出关系所形成的类似于实物量的产业链,可分为垂直的供需链和横向联合的协作链。

10.自然生态系统与产业生态系统间的相同点(1)两个系统中都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两系统内各要素都存在共生关系(3)两种生态系统的形成,发展和崩溃都是一个动态的进化过程11.自然生态系统与产业生态系统之间不同点(1)参加的主体不同(2)自然生态系统具有产业生态系统无法比拟的复杂性(3)物流能流方式不同(4)分解者作用不同(5)自然生态系统只受生态学规律的约束,而产业生态系统还要受市场规律的制约12.现代产业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级生态系统向二级生态系统过渡的模式的主要表现?(1)产业系统利用物质与能量的有限性(2)物质与能量流动的简单网络化(3)产业系统中的废物很少回收再利用13.理想产业系统四个组成部分:资源开采者。

物质处理者,消费者和废物消费者。

14.产业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发展也有赖于整个系统的平衡,这种平衡的内在机制是市场价值规律,而平衡的实现要靠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机制和能力。

15.产业集群:指由一定数量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中,以实现聚集效益的现象,一般包括同一类型和不同类型两种产业的集群。

16.产业共生:指不同企业通过合作,相互利用各自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17.产业生态结构的三要素: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18.产业生态系统基本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再生者,外部环境19.生态经济学:是以生态原理学为基础,以经济学原理为向导,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从最广泛的范围研究生态和经济的结合,从整体上去研究生态系统和生产力系统相互影响,互相制约和相互作用,解释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旨在倡导生态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改变,高效合作利用一切资源。

20.绿色会计:是将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传统会计学相互结合,将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纳入会计核算,以会计特有方法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正确核算企业的社会效益,并向利益相关提供企业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的一种会计理论和方法。

21.生态工程:主要是指依据符合生态系统中物种公升,物质循环再生及生态控制原理,通过实施一系列软硬结合的工程技术手段和系统评价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方法,来实现符合生态系统内功能优化,结构和谐,过程高效,从而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

22.农业生态工程不仅与高新农业一样要高产,高效,优质。

而且有许多新特征:高值,低耗,保护与合理利用生态资产;高活力,自我调节,抵御与缓冲自然及市场冲击的能力强;高生态服务功能。

1.工业生态工程:根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等生态系统控制原理及技术,去设计规划和调控工业的生产要素及其结构工艺流程及技术从而促进工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系统工程2.绿色设计:是工业企业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着手构思开发研制生产产品以降低工业对环境的危害降低工业产品寿命终结时的处理成本原则:1 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闭环设计原则2 资源最佳利用原则3能源消耗最小原则4 避免污染原则5 技术先进原则内容:1 绿色材料的选择2 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A 减少拆卸的工作量将多个零件功能集中到一个部件B 预测产品构造避免将相互影响的材料进行组合C 易于拆卸D 易于分离E 采用标准化零部件减少零件多样性3 产品可回收性设计原则:A 避免使用有害于环境及人体的材料B 减少产品的使用的材料种类C 避免使用与标准循环利用过程不相兼容的材料或零件D 使用便于再利用的材料E 按兼容性组织材料F 允许使用重用的零部件G 鼓励用户进行循环利用1.清洁生产:是在清洁工艺无废少废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以管理技术为手段实施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污染使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最小化的一种综合性措施2.产业转型的策略包括: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区域耦合等3.生命周期评价:是从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全过程来评价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方法主要内容:1 由于原料开采造成的大气水和固体废物污染2 开采过程中能量消耗3 产品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4 产品分配和使用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5 产品最终处置产生的环境影响特点:1 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产品系统的全过程评价2 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系统性定量性过程3 生命周期评价是一个开放性的评价系统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是生命周期评价核心内容4.生命周期清单分析:是一种定性描述系统内外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方法它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每个过程负荷的分类和大小进行登记列表从而对产品或服务的整个周期系统内资源从而对产品或服务的整个周期系统内资源能源投入和废物排放进行分析1.根据ISO14043要求生命周期解释阶段所包括3要素:(识别)(评估)(报告)1.产业共生特征:1、产业共生的群落特征2、系统内部复杂性3、上下游产业关联性4、资源使用循环型5、生产成果的增值性2.产业共生的要素:1、公升单元是指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构成产业系统的各个企业都是2、公升环境是共生模式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是共生单位以外所有因素总和(包括市场环境个社会环境)3、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方式3.产业共生体三种基本形式:生态工业园、产业共生网络、复合实体共生4.产业共生作用:1、促进各产业协同进化2、促进资源充分共享和合理利用3、促进竞争形势由“排他性”转为“排异性”5.企业所有权关系确定的产业共生模式:(一)自主实体共生模式、优点:1、与完全的市场交易相比该模式由于存在共同计划企业间相互依赖以及多样性契约安排使其具有较多的交易成本2、与复合体相比由于参与共生组织的共生单元并未丧失独立性还有相当大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使其有较低的内部组织成本、缺点:1、自主实体共生模式往往通过公升单元间签订一系列合同实现当公升单元存在利益冲突时这种关系会受影响甚至瓦解2、每个合作项目对参与的公升单元在经济上都必须具有吸引力如果没有公升单元的核心商业机会不论其环保目标多么诱人都不会被付诸实施3、造成系统不稳定性(1)经营方向和生产规模变化引起的系统不稳定性(2)物流能流传输刚性a,工业剩余物在公共生产间流向和流量固定b、物质和能量传输方式和途径固定(3)共生系统脆弱性:a、公升单元对工业剩余物在数量上存在着过分依赖的关系b、如上游产业某些剩余污染物出现变化必然对下游产业工艺有影响(二)、复合实体共生模式:优点:1、具有统一的管理体系2、产权关系明确3、具有相对稳定的核心公升单元、缺点:会产生高组织成本如代理成本等如核心单元出错会损害公司的利益有可能损伤整个共生体系甚至崩溃1第I重物质流分析主要是针对那些能够引起特定环境影响物质或原料最典型的就是(SFA)2经济系统中投入物质通过经济系用后,主要流向:a部分物质会储存在经济系统中,形成生命周期较长的耐久物质以及基础设施增加等。

如存量净增长b以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或耗散流等形式输出到环境中c无已知一弄狂产品半成品最终产品输出值其他的地区或国家等3输入经济系统包括a化石燃料b矿物质c生物1生态效率特征:(1)生态效率最核心内涵是以少产多(2)生态效率是一种产业经营管理的哲学(3)生态效率是实现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4)上台效率基础是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循环2生态效率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1)指标必须与保护环境人类健康和该神生活品质有关且有重要意义(2)指标能促进决策者改善产品环境行为(3)指标能体现各产业差异性(4)指标评测与监控基准(5)指标必须可量化成以判断估算(6)指标应让使用者易于理解(7)指标应着眼于对产业的总体评估着眼于物质和能量的将量化(8)指标必须考虑经营过程以及产品上有(供应证)和下游(使用消费者)相关的问题3生产效率的提套途径包括哪些a物质将两b提高能源效率及能源脱碳c功能经济d清洁生产4能源脱碳的政策及提高能源效率方法方法:a实施物质将两化战略以减少能源的消耗b重新组织无滞留路径减少工业体系运行对能源的需求c逐渐用石油代替煤炭以天然气代替石油d使用氢燃料e使用生物质能代替碳氢化合物f使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政策:a推行对小煤炭企业的关停并转和整合提高煤炭生产的规模效益b考虑资源行业社会成本关注资源的社会综合效益c提高耗能行业的行业准入标准严格限制新建高耗能项目d大力推广先进的身产技术和节能技术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技术标准e制定合理的能源价格,一方面要有效促进能源生产与流通,另一方面要有效抑制能源过度消费f加强新能源立法与经济奖励完善能源税收与节能企业税收优惠政策5清洁生产目标a尽量使用低污染无污染原料代替有毒有害原料b清洁高效的生产工艺使物料和能源高效率装化成产品减少有害废物排出,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物和能源,实行再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c向社会提供清洁产品,这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和环境不产生污染危害或将有害影响减少d在商品使用寿命终结后能够便于回收利用,不对环境造成污染或潜在威胁e完善的企业管理,保障清洁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能够顺利实施1.脱钩:指经济增长而物质消耗下降2.扶沟:经济增长的同时物质消耗也增多1.面向环境的设计概念:指在产品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环境特性,要求尽量减少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有害物质等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等,同时是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原材料获取,生运输使用到产品报废回收等)中的废物排放最小火尽可能减少对生产者使用者及周围人群的不良影响目标:a减少产品和五福的五连使用量b减少产品和服务的能量使用量c减少有毒物质的排放d加强物质的循环使用e可持续低利用和再生资源f提高产品的耐用性意义:a调动企业保护环境的积极性b改进设计c改进市场定位d肩上将来所负的环境责任2实施面向环境设计的步骤a调查b推动c激励和监控d反馈3生态指标工具的应用常用步骤a确定生态指标评估的目标b画出产品的生命示意图c确定产品的材料和加工方法d填表e分析结果4节能设计是设计合理的产品结构功能工艺或利用新技术是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消耗能量最低能量损失最少5绿色包装定义:是从环境保护优化产品包装方案,是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最少实施途径:a包装材料减量化b包装材料再利用c材料使用循环化d包装废物可降解性e 智能化大致可分为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和包装废物回收处理三方面1 生产者责任延伸至开展工作主要的几个方面a经济政策b废物管理责任c所有权责任d政策约束和导向e信息责任2生产者责任延伸至实现方式a资源方式b墙纸方式c经济手段3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至注意a生产泽恩延伸至应注意鼓励生产者改进其产品设计,从而实现对环境更加有好的目的b生产者延伸至应更关注结果而不是实现手段,要鼓励创新,在具体实施方面赋予生产者更好的灵活性c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必须充分考虑产品特性及其多样性d要充分论证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至的目标,成本和效益,比较哪些资源方法和强制方法以确保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在获得环境效益的同时,保证其实施的经济型1产品导向环境政策的总体目标a降低产品产量b设计环境有好产品c优化产品的使用和处置方式2推行产品导向环境政策的意义a产品导向环境政策以产品为中心,将环境政策带入一个崭新的领域b由于产品导向环境政策面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期间涉及产品的生产者,运输者,供应商,贸易商,消费者,再循环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等诸多利益相关方,因此,它以相关方的广泛参与为特征,强调了利益相关方面合作与责任共担c产品导向环境政策强化了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主张以最少干预为原则,尽可能利用市场的力量来实现政策目标1清洁生产内容a情节的能源b情节的生产工艺c清洁的生产d清洁生产的全过程控制2绿色审计主要内容a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符合性审计b企业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审计c环境管理与控制系统审计d关于有害物质贮存与处置的审计e环境经济责任的财务审计1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与设计的原则a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b生态效率原则c综合统筹原则d生命周期原则e区域发展原则f 高科技高效益原则g软硬件异重原则2生态工业园规划设计步骤a组建规划队伍b园区规划范围c现状调研阶段d规划目标确定e方案设计阶段3生态工业园规划设计内容a物质组成b水系统集成c能源集成d技术集成e信息共享f设施共享4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a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原则b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c科学性原则d时空性原则e多样性原则1中国生态农业特色a以综合效益为目标,将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邮寄结合起来,把生态效益看成是去的长久经济效益的保障,在进行经济建设和发展农业以及林业的过程中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b将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形成多种多样生态农业结构模式和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是传统农业精耕细作与现代农业高产稳产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合理的整合来提高投入的产出效率和效益c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d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2进行园区建设的原则a整体性原则b协调性原则c合理性原则d高效性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