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美在笔尖绽放——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上渗透写字教学的心得体会

让美在笔尖绽放——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上渗透写字教学的心得体会

让美在笔尖绽放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上渗透写字教学的心得体会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基础,以及世界文明宝库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

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物体。

它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魅力。

汉字的形体结构闪现着的民族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同字词都传达着各自不同的信息,并有各自的书写规范。

所以,要准确地表情达意,就要讲究汉字书写的规范化。

而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社会交际功能,又首先是通过汉字的书写来表现的,所以,自古有言:“人能写字,字能写人。

”透过字迹,往往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学习习惯、为人秉性、做事态度等。

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一直忽视写字训练,尤其是在新课程实施以后,文本解读成了重中之重,阅读教学成了改革的主战场,课堂中充斥了太多的架空琐碎的分析,开放性的讨论为新时代的师生所喜爱,“言之有理”成为人们的共识,于是,写字教学更是失去了立足之地,学生的书写水平不可避免地直线下滑。

更令人感到可怕的是,调查结果显示:如今百分之九十的语文教师,自己都不能书写一手工整规范、潇洒漂亮的汉字。

如此恶性循环,轻来说之是不幸,
重来说之
是灾难。

谁之罪?又该谁来承担这个历史责任?
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日趋功利,从地方政府到教育职能部门,
从校长到教师,从家长到学生,没有多少人在乎写字的问题了,能写一手好字已不再是什么让人羡慕的事了,只有骄人的学业成绩才能给人带来实惠:给学子带来前途;给领导带来荣誉;给学校带来声望。

所以,只有当写字教学进入评价标准,成为衡量学业的一道杠杆,人们才无法回避写字教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写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升书写的速度。

”不过在初中《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六册书中,只有七年级(上)在附录中象征性地体现出该要求,除此之外,再也无法从课本中寻觅到与写字相关的材料与内容。

当然,也没有发现随语文教材相配备的全国性统一写字教材,或者相关具体的写字教学说明。

缺乏科学适用的教材,导致一些以前用心于此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常常感到茫然;更何况如今绝大部分的语文教师甚至还有很多名师,大脑中根本没有写字教学这个概念;同样,因为没有权威的教材和硬性的规定,学生也就不把写字当成重要的事情。

识字重要,写字也很重要。

写字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从教学实际看,因为学生课业负担普遍较重,书写质量每况愈下,书写问题数不胜数,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严重防碍。

因为初中课程中没有专门开设写字课,增强学生写字教学就成了语文教师当仁不让的责任。

正视现实,增强对语文教学的全面理解,立即矫正中学写字教学的不良现状,切实提升写字教学的实效,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
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写字教学呢?
一、初中写字教学的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升书写的速度。

《海南省中学语文教学基本常规(试行)》中指出:每周至少1次使用《写字》教材实行写字练习。

我校当前学生书写现状并不乐观,能达到准确、端正、清楚,行款整齐、卷面干净这个基本要求的学生人数不足三分之一。

学生书写速度虽然普遍较快,但大多为自编行书,离规范、通行的行楷字的要求相差甚远。

因为新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开设写字课,学校也没有开设写字课,写字课变得名存实亡。

所以,在不能开设专门写字课的情况下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写字教学,提升学生的写字水平,具有现实的必要。

很多学生认为,书写是小事,成绩才是大事。

何况电脑的普及正在日益冲击着手写汉字,手写汉字的使用机会将会越来越少,汉字的规范化书写也日益被人们忽视。

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日常书写中出现了字迹潦草,不易辨认;文面不洁,乱涂乱画;坐姿不正,执笔不对且错字很多等若干问题。

郭沫若先生曾说过:中小学生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

诚然如此,练习写字实际上是一个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和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