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查数据分析》word版

《调查数据分析》word版

调查数据分析:(一)韶关学院低年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本次调查共有210人参加并且完成了问卷,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2%。

并且参加调查的学生具有很高的随机性,保证了本次调研具有一定普遍意义。

调查问卷共有26道问题(问卷见附表),大部分受访的学生能够如实的接受调查。

我们从中也能得到很多有用的数据。

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关于学生社会实践的频率统计结果见表1、表2,两表中显示有95.5%的同学有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只有4.5%的同学没有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

而在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中,大多数同学每月一次或一个学期一次。

当问及大学期间总共参与几次社会实践时,52%的同学是2-5次,14.5%的同学是6-10次,11.5%的同学是11次以上,可见大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频率还是比较低的。

这些同学较少参加社会实践的原因可能是社会实践平台少,缺乏足够的时间去参加、或当心上当受骗,还有些同学忽略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沉浸在大学这座象牙塔中,迈不出实践的步伐。

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建议社会与学校加强对社会实践重要性的宣传,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同时也要对社会实践进行规范,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同时,学生们也应该摆正态度,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但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充实自己的同时,更要学习如何保护自己,防止上当受骗。

表1 参加社会实践的频率表2 在大学期间参与社会实践的次数2.关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段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一天的时间中,更多同学选择下午(占49%)或全天(占22.5%)参加社会实践,而选择中午或晚上的只占2%和占7%,大多数同学更愿意在下午或全天这个时间段参加社会实践。

而问及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段,36.5%的同学倾向周末,40%的同学倾向暑假,而仅有2.5%的同学倾向寒假。

可见社会实践设置的时段也是影响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因素。

下午、全天、周末、暑假,这四个时段是同学们参加社会实践最多的几个时段,同学们可能在这些时间里比较少课,或参加社会实践的意愿更高。

因此社会实践的组织者或相关机构可以更多的考虑一下同学们的意愿时间,把社会实践安排在一下的时间如下午、周末、暑假,这既可以提高同学们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也大大保证社会实践的正常进行。

表3 一天中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表4 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段3.关于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态度从图1到图3可以反映出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应该参加或表态值得尝试,若有社会实践机会也愿意去参加,并认为参加社会实践对他们自己的未来有影响,甚至有些大学生认为有很大影响。

然而还存在极少数大学生对参不参加社会实践无所谓,有63人对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还要视情况而定,有4人还不愿意参加。

少部分人认为参加社会实践对自己未来的影响只有一般。

这些数据说明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参与热情度还是不够高的,也对社会实践的作用和地位了解的程度不够深入。

学校应该加上社会实践这方面的建设,多宣传跟普及知识,提供多点社会实践机会供大学生参与,有时可以硬性要求学生参加。

图1 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的态度图2 参加社会实践对未来的影响图3 对有社会实践机会的参加意愿4.关于其他人对社会实践的态度对于参加社会实践的性质,图6中显示有70人选择间断性的,56人选择连续性的,48人选择半连续半间断性的,26人则选择不确定性的。

这说明大学生选择社会实践的兴趣差异还是有些大的。

在进行社会实践中,家长跟学校都表示十分支持的超过半数,学校也愿意提供平台。

有30%的家长和学校表态支持,但学校无作为。

有8%的家长不太支持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甚至有2.5%的家长反对。

而学校也存在不支持也不反对或者反对的态度。

从此可以看出家长跟学校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态度还是不够重视,不想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家长跟学校应该端正态度,正视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作用,对大学生报以信心,让他们锻炼自己,学会成长。

图4 在社会实践中家长的态度图5 学校对社会实践的态度图6 一般参加社会实践的性质5.关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优劣势从图7到图9可以看出90%的大学生都认为大学社会实践既能锻炼又能积累经验,从他们自身出发,参加社会实践的优势在于有丰富的知识,闲暇的时间,良好的素质,少数有社会提供的岗位或者平台。

但是大学生工作经验不足,社会阅历少是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劣势,因此容易上当受骗。

虽然学校资源充足也作为优势,大学生时间少是劣势,可这也只是占据极少部分。

很少有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能对社会产生切实利益或者只是出于一种形式。

这些说明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作用是正面的,也很看重社会实践的参与,然而在社会实践的优劣之处上应加把劲,在优势上应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把时间安排紧凑一点,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增强安全意识,了解社会现实。

图7 大学社会实践的作用的优势之处图8大学生社会实践最大6.关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的人从图10可以看出有70%的大学生认为亲朋好友在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的,而家人、老师、恋人、其他的比例占据依次递减。

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还是比较强的,而且对亲朋好友的依赖度比对家人、老师的要高,这是不太好的,毕竟老师家长的经验会比较丰富,应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大学生应多听取不同人群的意见做参考,认真考虑。

图10 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人物7.关于学生最想在实践中收获到从图11可以看出,21.9%的同学最想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工作能力,18.3%的同学最想增加自信,23.6%的同学最想收获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23%的同学最想从中获得社会经验,而只有12%的同学最想从中赚取金钱。

可以得知,大学生有长远的目光,参加社会实践是更多地希望懂得处理人际关系,自己家人老师亲朋好友恋人其他15697591412310当然,也有很多同学希望获得社会经验、增强工作能力、增加自信等等对以后毕业从事的工作有帮助,而只有少部分同学希望获得金钱。

这样就更多地建议同学们在精神和物质二者之间可以兼顾,可以把目光放远一点,从社会实践中汲取精华,为以后的发展做铺垫。

图11 在社会实践中的收获8.关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内容在图13中,15%的同学参加的社会实践跟所学的专业密切相关,50.5%的同学参加的社会实践跟所学的专业部分相关,34.5%的同学参加的社会实践跟所学的部分专业不相关。

这与图14是相关联的。

在图1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中,占比例较大的就三个,主题调研、学习参观属于与自己专业相关程度高的,约占20%,社团宣传、社会志愿服务、其他属于部分相关,约占43.3%,勤工俭学、创业、兼职属于不相关,约占38.9%,这样的比例正好对应图13的相关性。

而图14选择的社会实践类型,25%的同学选择跟专业对口的,而临时工、兼职、可以锻炼能力的这些跟专业不相关的占35.5%,自己感兴趣的、自己擅长的、没特别要求、其他这些与专业部分相关的占38%。

可想而知,大学生选择的社会实践类型和内容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而选择是否与自己专业相关。

对于这个问题,建议大学生在做出选择的时162135174170898候,要兼顾自己兴趣爱好与需要,一方面有社会实践的热情,从中收获到自己想要的,另一方面要有社会实践的需要,可以适当选择跟自己专业相关的,方便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专业。

图12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图13 参加的社会实践跟你所学的专业相关性1074867129792412113密切相关部分相关不相关3010169图14 选择社会实践的类型9.关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困难在图15中,20%的同学认为与专业知识联系不大是参加社会实践的一个困难,19%的同学认为联系实践单位难度较大,18%的同学认为是缺乏应有的重视与支持,15%的同学认为缺乏足够的时间、场地,16.7%的同学认为还不够程度融入社会,这说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困难重重,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更多的是缺乏主观能动性,建议同学们能主动进行社会实践,主动联系实践单位,适当分配时间,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只有多实践多参与才能增加经验,更好地融入社会。

50185357775图 15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困难10.关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从事的工作合适自己且工资高,他是否会放弃大学生涯?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面对一份待遇好的社会实践面前,比较少的人是一定会放弃大学生涯(占8.5%),可能会放弃大学生涯的占23%,可能不会放弃的比例占19.5%,看情况的人占18%,一定不会放弃大学生涯的人还是占大多数,比例为31.5%。

我们的同学更多的还是不会轻易的放弃大学生涯,因此建议我们还是好好珍惜大学的生涯,在大学学习一些专业的知识,可以为我们以后从事职业、社会实践奠定基础。

114108105859562图16 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合适自己且工资高的工作的意愿抉择11.关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目的在对大学低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的调查过程中,分别有81.5%和20.5%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充实自己和增强社会经验,锻炼能力,同时为就业做准备和增长见识、认识更多的朋友和事物也受到接近一半学生的认可,分别占比例55.5%和57.5%,有相当一部分人则为减轻家庭负担或者自己挣钱而参与社会实践的,比例达到43%,还有一小部分群体参加社会实践只是因为学校的要求(占11.5%)或者打发时间(占13%),占全体3%认为是其他的目的。

大学生低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更多的还是积极因素比较多的,所以还是建议大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从中有所收获。

一定会可能会可能不会一定不会看情况1746396336图17 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12.关于导致学生社会实践经历缺乏的最主要因素关于导致大学生社会实践经历缺乏的最主要因素的调查调查问卷中,清楚的看到有96人次觉得是自身的问题,几乎占问卷总数的一半。

除此之外,有66人次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社会因素,占总比例的33%。

剩下的一小部分人中有28人认为是学校因素,仅剩的5%认为是家庭因素。

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导致大学生社会实践经历缺乏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都来自于自身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自身应该提高自身的实践经历意识。

2316326111161861156图18 导致大学生社会实践经历缺乏的最主要因素13.关于学校和老师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的参与度在被问及学校和老师在您的社会实践中的参与度有多少时,有28.5%的同学认为老师或者学校是积极配合学生工作,并主动为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做必要准备以及物质精神上的支持。

有16%的同学认为老师或者学校主观上全力配合,如学生要求,给予适当物质支持。

26%的同学觉得在老师能在学生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或帮助学生疏解烦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