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食品安全法》相关法规、标准的情况介绍
《食品安全法》相关法规、标准的情况介绍
医学临床证明对特殊群体易造成危害的; 经过电离辐射或者电离能量处理过的; 属于转基因食品或者含法定转基因原料的; 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等规定,应当标注其他 中文说明的。
食品安全法
123号令
GB 7718-2011
√
√
√
X
√
√ 部分有要求
√ 增加联系方式
√
√
√
√
√
√
√
√
√ 添加剂通用名称X √ 增加食品添加剂项X
➢ 背景: 食物过敏是客观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但在现阶段 我国对食物过敏尚缺乏风险分析的情况下,食物过 敏的风险管理措施和风险沟通工作应当分阶段逐步 开展。
标示内容-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
➢ 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在标签内 容
对于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要求在标 签上标示不涉及商业秘密的内容
标示内容-定量标示和规格
➢ 配料的定量标示
特别强调添加的配料或成分,应标示含量 特别强调配料或成分含量较低或无时,应标示含
量
➢ 净含量和规格
净含量:净含量+数字+法定计量单位 净含量应与食品名称在同一展示版面标示 固、液两相物质食品应标示固形物含量 规格的标示:单件预包装食品净含量和件数
食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贮 存条件
对于关乎商业秘密的内容如未在标签上表示,则 应当在说明书或合同中注明。
22
GB 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标准的主要变化
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框架
立项制定/修订
GB2760 的发展
➢ GBn50-1977 ➢ GB2760-1981 ➢ GB2760-1986 ➢ GB2760-1996 ➢ GB2760-2007
2760规定的带入原则且在最终产品中不起工艺作 用的,不需要标示
17
附录B 食品添加剂在配料表中的标示
示例
➢ B.2.1全部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 ➢ B.2.2 功能类别名称 +国际编码 ➢ B.2.3 功能类别名称 + 具体名称 ➢ B.2.4 功能类别名称 + 具体名称或国际编码
*(过敏原或个别无INS编码) ➢ B.2.5添加剂单列项
定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使用量。如苯甲酸
B.1.5食品用香精的辅料 ➢ 生产、贮存和应用必需 ➢ 符合QB/T1505《食用香精》规定 ➢ 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使用品种和使用量 ➢ 在最终食品中不起技术功效目的
B.1.6食品用香精标签 ➢ 符合QB/T4003《食品香精标签通用要求》规定
➢ 目前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仍然执行现行的GB7718,2010 年6月1日以后,还执行质检总局的《食品标识管理规 定》
13
预包装食品标签法规要求的比较
标识项目 1 食品名称 2 食品的产地 3 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 4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5 净含量
6 配料清单 、配料定量标识
7 企业所执行的标准号 8 质量等级 9 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及QS标志 10 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11 中文说明:
说明: ➢ 该条文是对标准中列出的具有同一功能和共同使用范围的着色剂、防腐
剂、抗氧化剂在其共同的使用范围内混合使用时如何确定各自使用量的 规定。 ➢ 不具有同一功能或具有同一功能没有相同的使用范围的食品添加剂不受 本条约束; ➢ 其中着色剂要求具有同一色泽,如同是红色或蓝色,如果一种添加剂是 红色,一种添加剂是蓝色,即使其具有相同的使用范围,在使用时也不 受本条的约束。 ➢ 按照该条要求各自的实际使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能超过1。
B.2食品用香料分类: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改变
使用原则
➢ 加工助剂应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使用时应具有工艺必要性,在达到预 期目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使用量。
➢ 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终成品之前除去,无法完全除去的,应尽可能降低其 残留量,其残留量不应对健康产生危害,不应在最终食品中发挥功能作用。
GB 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标准替代情况 ➢ 增加了2007年至2010年卫生部公告内容 新旧标准的主要变化 ➢ 标准名称 ➢ 标准格式
➢ 查询方式的修改:删除了原标准中表A.2 ➢ 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修改
(营养强化剂挪到新GB14880,消泡剂纳入助剂) ➢ 修改了食品分类系统 ➢ 增加了食品用香料、香精的使用原则,调整了食品用香料的分类; ➢ 增加了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原则,调整了食品工业用加工助
食品添加剂的现状
法规环境: ➢ 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的问题 ➢ 对食品添加剂的严格监管 ➢ 对食品添加剂的负面认知
新标准 ➢ GB2760-2011 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标准 ➢ GB 26687-2011 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
制/修订的标准 ➢ 食品添加剂规格标准——指定和制定 ➢ 食用香精——立项修订为安全标准 ➢ 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安全标准—— 起草过程中
以直接用于食品加香 ➢ 范围:不包括只产生甜味、酸味或咸味的物质,不包括增味剂 B.1.2 ➢ 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自限性 ➢ 列出了没有加香必要,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香精的食品类别 B.1.3 ➢ 用于配制食品用香精的食品用香料品种应符合本标准规定
食品用香料、香精的使用原则 新增
B.1.4 ➢ 同时具有香料和食品添加剂功能的物质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2760规
剂名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每个添加剂品种规定的主要内容
➢ 食品添加剂的中文名称
➢ 食品添加剂的英文名称 ➢ 食品添加剂的CNS号
GB7718 食品添 加剂标示
➢ 食品添加剂的INS号
➢ 食品添加剂的功能
➢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
➢ 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
修改了个别添加剂名称: 单,双,三甘油脂肪酸酯 =〉单,双甘油脂肪酸酯
成分及其含量。”
12
目前标签管理的现行规定
➢ 质检总局《食品标识管理规定》(2007年102号令)
➢ 质检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 (2009年123号令)
➢ 卫生部等七部委2009年6月《关于贯彻实施《食品安全 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卫监督发〔2009〕52号)
“在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之前,原有食品相关标准继续有效。”
直接向消费者提供
非直接向消费者提供
不适用于食品储运包装标签和散装食品 标识。由于储运包装不属于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
食品包装,旨在储藏运输过程中提供保护,不必要 按预包装食品标签标注。
标示内容-食品添加剂
➢ 食品添加剂
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或 功能类别名称+具体名称/国际编码(INS号) 与其他配料一同标示或建立添加剂项 食品添加剂的名称不包括其制法 小于总量25%的复合配料中的添加剂,若符合GB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3.1 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基本要求
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
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3.2 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
19
附录C 部分标签项目的推荐标示形式
推荐标示形式,参照选用;可调整;应容易识读,并与推荐形式基 本涵义保持一致。
➢C.1净含量和规格 ➢C.2日期 ➢C.3保质期 ➢C.4储存条件
非强制性标示内容-致敏物质的标示
➢ 八大类,参照CODEX STAN 1,规定对配料中的食品 过敏原在配料表中以易辨识的名称标示,或在配料 表邻近位置加以提示。
➢ 加工助剂应符合相应的质量规格要求
C.1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要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 C.2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
谢谢!
➢ GB2760-2011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基本框架
➢ 前言 ➢ 正文 ➢ 范围
术语和定义 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 食品分类系统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食品用加工助剂 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
➢ 附录
– 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 B食品用香料名单 – C食品用加工助剂使用名单 – D胶姆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名单 – E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 (23个) – F食品分类系统 (16大类)
➢ GB 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2011年6月20日实施)
确保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 ▪ 严格审查产品配方中食品添加剂使用 ▪ 食品添加剂否有合法有效的证照 ▪ 标识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不断改版
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2012年4月26日前改版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2011年6月20日前改版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14880-xxxx《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涉及标签改版,过渡期未知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
GB xxxx-xxxx《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涉及标签改版,过渡期未知 食品营养标签标准》
其他产品的食品安全标准
是否涉及标签内容,过渡期?
保持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 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 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混合使用原则
关键点: ➢ 表A.1列出的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相同色泽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
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
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标准的主要变化
背景
➢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条规定:食品安全标 准应当包括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 标识、说明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