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钧,旧时对尊长或者上级用的敬词。

如“钧裁”,指对上级裁决的敬称,也指恭请作出决定。

B. 古代常用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千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天启壬戌”为年号千支兼用法。

C. 《诗经》收录了我国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关雎》选自“风”,《蒹葭》选自“雅”。

D.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均是我国古代文学游记类作品的经典之作,其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答案】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

有敬辞和谦辞,古代纪年法,文学常识,涉及面广,是对学生的综合考查。

C项说法不正确。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不是选自“雅”。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提取选项中的关键词语比对相关知识,仔细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说”在古代是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顾的《爱莲说)。

B.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人称山中宰相。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C. 雨果,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D. 《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答案】 D【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

文中“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B.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C. 《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谈读书》《屈原》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德国的培根、中国的郭沫若。

D. “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如《送东阳马生序》;“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出师表》。

【答案】 C【解析】【分析】C、应是:英国的培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表,文中以实情、实礼、实事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C. 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集《呐喊》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的先河,许多优秀文章如《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被收入其中。

【答案】 D【解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是选自《呐喊》,而是选自《朝花夕拾》。

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时需要平时进行系统的识记,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5.“诗词与书法研究小组”推送了书法作品《行路难(其一)》。

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后的回复,其中对该书法作品评价得当的一项是()A. 字体为隶书,写得非常重大气,横画长而直画短,整体略微宽扁。

B. 字体为楷书,在笔画的长与短、粗与细,以及体势的大与小、肥与瘦上有变化。

C. 字体为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汪洋恣肆,狂乱中又不乏优美。

D. 字体为行书,运笔自如,气势贯通,潇洒有致。

【答案】 D【解析】【分析】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行书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写起来很轻松。

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据此可知这幅作品应该为行书。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书法的文学常识。

平时学习时一定要结合有关书法作品掌握各种书体的特点,答题时要据此进行分析。

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是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结,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C. 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如“汉阴”指汉水北岸。

D.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述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答案】 C【解析】【分析】C.对相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

“汉阴”指汉水南岸。

“阴”指山北水南。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 《狼》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 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 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答案】 C【解析】【分析】A.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苏氏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

B.““志”意思是动词,记述,《聊斋志异》就是在他的书斋里记述奇异的事。

C.说法正确。

D.律诗并不是要求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而是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有关律诗的文学常识。

学习律诗,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闻报道的特点是内容真实、时效性强、语言简明,分消息、通讯、特写等类型,《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通讯。

B. 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告诫年轻人要刻苦学习,至今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C. 《平凡的世界》展现了黄土高原古朴的民风、独特的习俗,表现了主人公淳厚朴实的品格、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D. 英国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在《我的老师》中,真实记叙了莎利文老师耐心教育“我”并使“我”成长进步的感人事迹。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D.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不是英国的。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9.下面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的一项是()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它是一种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

中国戏曲强调神似,强调写意,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A. 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B. 强调神似和写意C. 具有高度综合性D. 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答案】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章句段分析能力。

这种题型首先要求我们认真筛选信息,其次对信息进行整合,由此分析出正确答案。

选段是针对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其特点是:很高的传统技艺性、高度综合性、强调神似,强调写意。

BCD概括出了艺术特色,准确无误。

但A项“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中国戏曲的影响,而非题干要求的“艺术特征”。

故选A。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信息的能力。

回答时要仔细审题,谨慎答题。

10.某展室的墙壁上贴有不同书体书写的“科学”一词,按书体演变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 ② ③ ④ ⑤A. ⑤③②④①B. ⑤②①④③C. ③⑤②④①D.③②⑤①④【答案】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根据所学,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发展出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草书(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楷书(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楷书有楷模的意思)、行书(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小篆创始于秦代;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晋代开始盛行;草书形成于汉初。

本题中五种字体分别为①行书;②草书;③隶书;④楷书;⑤篆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