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学概论》考试重点

《药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1)第一阶段:主要利用天然药物;德国化学家塞特纳从鸦片中提取分离出第一个活性成分一一吗啡。

(2)第二阶段:开创化学药物的应用领域;磺胺药、抗生素的发现与大量使用成为了药物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3)第三阶段:60年代开始,B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等药物的发现成为药物发展史上第二次飞跃的标志。

(4)第四阶段:生物技术药物;Hirose和Itakura用基因工程法表达了生长抑素,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基因工程法生产具有药用价值的产品,标志着基因工程药物开始走向实用化阶段。

2. 药学的定义P5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应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3. 药学与哪些学科有联系【掌握】P5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应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学与化学、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是要学的理论基础,药学与医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化学是药学的研究基础。

(2)医学为药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3)药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4. 药学的主要任务【掌握】P6(1)研究新药及其制剂(2)阐明药物作用机制(3)研究药物制备工艺(4)制定药品的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5)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6)促进、评估及保证药物治疗的质量,制定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 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5•药品的定义P7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1)制定研究计划和制备新化合物阶段(2)药物临床前研究阶段(3)药物临床研究阶段: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I、n、『w期。

(4 )药品的申报与审批阶段(5)新药监测阶段按照其适用范围可以将GMP划分为三类:(1 )具有国际性质的GMP(2)国家权力机构颁布的GMP(3 )工业组织制订的GMP8•国家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行执业药师制度【熟悉】P16-17第二章生药学概论生药一般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药材的总称。

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生药的拉丁名是国际上通用的名称,由两部分组成:药用动植物学名+药用部分名称(1)降低或消除毒性或副作用(2 )缓和或改变药物的性质和作用(3 )提高疗效(4 )便于调配和制剂(5 )纯净药物、利于贮藏(6 )除臭矫味4. 生药产地加工目的【掌握】P31-32(1 )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保持药材的纯净(2 )进行初步处理如蒸煮和熏晒等,使药材干燥(3 )通过整形和分等,筛选出不同等级,便于按质论价(4)形成一定的商品性状5. 生药的鉴定三大依据标准【掌握】P36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6•生药理化鉴定【熟悉】P39-417.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一级药材(虎、豹、赛加羚羊、梅花鹿)【熟悉】P46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第三章天然药物化学(1)定义: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

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和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 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知识。

(2 )基本概念:①化学成分:天然药物中含有的各种化学物质②生理活性成分:对机体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成分③有效成分:A.是发挥防病治病作用的物质基础B.天然药物成分中具有医疗效用的单体化合物C.能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的化学成分2. 挥发性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熟悉】P84 3•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P85-87(1 )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2)根据化合物在两相溶剂间分配比差别进行分离(3)根据物质吸附力差别一一固-液吸附进行分离(4 )根据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子量大小差别进行分离(5)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4.红外光谱可非为特征频率区和指纹区第四章药物化学1. 将药物制成前药作用【熟悉】P1342. 硝酸甘油【熟悉】P1493. 可以引起幼儿牙釉质变黄的抗生素(四环素)【熟悉】P1564链霉素【熟悉】P156第五章药理学1•药物代谢动力学定义P162药物代谢动力学亦称药物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式,定量地描述与概括药物通过各种途径(如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肌内注射,口服给药等)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

2. 药物的吸收P164-165口服给药注射给药舌下给药皮肤给药吸入给药3. 特异质【熟悉】P177(1)定义:受体多为糖蛋白或脂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细胞浆或细胞核内,是一种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与之相结合并通过信息转导与放大系统触发相应生物效应的细胞成分。

(2)特性:特异性、灵敏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1)激动剂:能激活受体直接产生效应的配体为激动剂。

主要包括副(1)传出神经系统药物:①拟胆碱药:(2)②抗胆碱药:③拟肾上腺素药:麻黄碱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①镇静催眠及抗惊厥药:A.毛果芸香碱(缩瞳;降低眼压;视调节痉挛)B.新斯的明(重症肌无力)阿托品(3)A.地西泮(抗焦虑,用于焦虑症、抗惊厥、抗癫痫)B.巴比妥类C.抗惊厥药(注射硫酸镁)A.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镇吐;降温;加强中枢抑制作用)B.硫酸锂A.拟多巴胺类药B.中枢抗胆碱药④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物:①抗心律失常药②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强心苷类③抗心绞痛药:硝酸甘油④抗高血压药①利尿药:A.正常人每昼夜排出的尿量约1~2L,平均为1.5L。

多尿:>2.5L 少尿:100~150ml 无尿:<100mlB.尿生成的三个基本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②抗精神失常药:③抗帕金森病药:(2)拮抗剂:不能使受体激活直接产生效应的配体为拮抗剂或阻断剂。

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等7•不良反应类型【掌握】P186-1878. 常用药物药理学概述P203-C.高效利尿药中效利尿药②消化系统药物:奥美拉唑;泻药;抗组胺药9. 口服硫酸镁导泻P230和注射硫酸镁抗惊厥P210【熟悉】10.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熟悉】P213(1 )药理作用: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血栓形成(2)临床应用:用于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血栓11•硝酸甘油【熟悉】218(1 )药理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供氧量(2 )临床应用:适用于各型心绞痛的预防和治疗12. 常用抗高血压药分类【熟悉】P220(1)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2)血压标准:收缩压w 140mmHg,舒张压w 90mmHg(3)抗高血压药:利尿药、钙通道阻滞剂(钙拮抗药) 、B受体阻断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效果最好)13. 雷尼替丁的作用机理【熟悉】P229是H2受体阻断剂通选择性阻滞胃壁细胞H2受体,抑制胃酸分泌胃蛋白和胃蛋白酶分泌,用药数周后,胃酸和胃蛋白酶下降。

对心血管影响不明显。

主要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1)容积性泻药:硫酸镁(需口服)(2)刺激性泻药(3)润滑性泻药(1 )代替疗法:用于急性或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即艾迪生病;脑垂体功能减退症和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2)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3)急性严重感染,注意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

主要用于中毒性感染或伴有休克患者,一般感染不用。

(4)解除炎症症状,抑制瘢痕形成。

可防止或减轻胸膜、腹膜、脑膜、心包、关节、眼部等重要器官的炎症损害。

在炎症后期可抑制组织粘连,改善瘢痕过度引起的功能障碍。

(5)血液病:可用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等。

16. 胰岛素【熟悉】P235(1)抗生素:是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属)的某些代谢产物,低浓度时能杀灭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

包括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

(2 )抗菌谱: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3)抗菌活性:药物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

(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2 )抑制蛋白质合成(3 )抑制细胞膜功能(4)影响叶酸代谢(5)抑制DNA合成(6)抑制RNA合成19•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掌握】P241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微生物的一种天然抗生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包括固有耐药性(天然耐药性)与获得耐药性两种。

产生机制包括了:产生灭活酶;改变靶位结构;增加代谢拮抗物;改变通透性;主动外排。

20•青霉素【熟悉】P24221. 链霉素【熟悉】245、24822. 为防治磺胺药损害肾脏宜同服(加碱性药物,女口NaHCO3、阿托品类、B受体阻断剂)【熟悉】P24623•常用的抗结核药物【熟悉】P247-248第一线抗结核病药:疗效高、不良反应少、患者较易耐受的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1)定义:从中药黄花蒿中提取的一种抗疟有效成分,具有抗白血病和免疫调节功能。

(2)适应症:主要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的症状控制,以及耐氯喹虫株的治疗,也可用以治疗凶险型恶性疟,如脑型、黄疸型等。

亦可用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盘状红斑狼疮。

(3)不良反应:①少数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轻度恶心、呕吐、腹泻。

②少数个别病人可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及轻度皮疹。

③较浅时肌肉注射部位可致局部疼痛与硬结。

④超剂量使用可出现红细胞减少、外周网织红细胞消失、心肌损伤与肾上皮细胞肿胀等不良反应。

⑤存在胚胎毒性,孕妇慎用。

(1)肿瘤化疗主要存在问题:①抗恶性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②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③化疗药物对静止期细胞 (G0细胞)不敏感一一复发的根源(2)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①按药物对肿瘤细胞周期的作用分类: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周期特异性药物②按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分类:抑制核酸合成药、破坏DNA 结构与功能药、嵌入DNA干扰转录RNA的药物、抑制蛋白质合成药、影响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3)常见的毒性反应:①近期毒性:A.共有的毒性反应:a.骨髓毒性b.胃肠道反应c.脱发B.特殊的毒性反应:长期大量用药引起心、肺、肝、肾及神经系统的损害。

②远期毒性:主要见于长期生存的患者、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不育、畸胎、基因突变感应阶段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27. 干扰素【熟悉】P25428. 白细胞介素【熟悉】P254第六章药物分析1•药物分析【掌握】P255(1)概念:药物分析主要是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化学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有代表性的在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