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得体会 观察液压零件体会

心得体会 观察液压零件体会

观察液压零件体会观察液压零件体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辅导有意见:实验名称液压元件拆装实验作者学号同作者辅导员实验时间年月日成绩签名实验一液压元件拆装实验一、实验目的: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实训以达到下列目的:1、进一步理解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的正确拆卸、装配及安装连接方法。

3、掌握常用液压泵维修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用液压泵、工具及辅料:1、实验用液压泵:齿轮泵2台、叶片泵2台、轴向柱塞泵1台。

2、工具:内六方扳手2套、固定扳手、螺丝刀、卡簧钳等。

3、辅料:铜棒、棉纱、煤油等。

三、实验要求:1、实习前认真预习,搞清楚相关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对其结构组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针对不同的液压元件,利用相应工具,严格按照其拆卸、装配步骤进行,严禁违反操作规程进行私自拆卸、装配。

3、实习中弄清楚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零件、组件特殊结构的作用。

四、实训内容及注意事项: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拆解各类液压泵,观察、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照规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1、齿轮泵型号:CB-B型齿轮泵。

结构:泵结构见图1-1及图1-2。

①工作原理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增大,完成吸油过程。

在排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减小,实现排油过程。

图1-1外啮合齿轮泵结构示意图图1-2齿轮泵结构示意图1-后泵盖2-滚针轴承3-泵体4-前泵盖5-传动轴②拆装步骤1、拆解齿轮泵时,先用内六方扳手在对称位置松开6个紧固螺栓,之后取掉螺栓,取掉定位销,掀去前泵盖4,观察卸荷槽、吸油腔、压油腔等结构,弄清楚其作用,并分析工作原理。

2、从泵体中取出主动齿轮及轴、从动齿轮及轴。

3、分解端盖与轴承、齿轮与轴、端盖与油封。

(此步可以不做)4、装配步骤与拆卸步骤相反。

③拆装注意事项1、拆装中应用铜棒敲打零部件,以免损坏零部件和轴承。

2、拆卸过程中,遇到元件卡住的情况时,不要乱敲硬砸,请指导老师来解决。

3、装配时,遵循先拆的部件后安装,后拆的零部件先安装的原则,正确合理的安装,脏的零部件应用煤油清洗后才可安装,安装完毕后应使泵转动灵活平稳,没有阻滞、卡死现象。

4、装配齿轮泵时,先将齿轮、轴装在后泵盖的滚针轴承内,轻轻装上泵体和前泵盖,打紧定位销,拧紧螺栓,注意使其受力均匀。

④主要零件分析轻轻取出泵体,观察卸荷槽、消除困油槽及吸、压油腔等结构,弄清楚其作用。

1、泵体3泵体的两端面开有封油槽d,此槽与吸油口相通,用来防止泵内油液从泵体与泵盖接合面外泄,泵体与齿顶圆的径向间隙为0.13~0.16mm。

2、端盖1与4前后端盖内侧开有卸荷槽e(见图中虚线所示),用来消除困油。

端盖1上吸油口大,压油口小,用来减小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径向不平衡力。

3、油泵齿轮两个齿轮的齿数和模数都相等,齿轮与端盖间轴向间隙为0.03~0.04mm,轴向间隙不可以调节。

五、思考题:1、齿轮泵由哪几部分组成?各密封腔是怎样形成?答:①齿轮泵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前后泵盖、滚针轴承、泵体、传动轴、前后支承座、齿轮等。

②齿轮泵各密封腔是齿轮的每个凹齿与泵体的内圆腔壁和端盖三部分组成,所以它们三者是影响齿轮泵的的工作性能与以自吸能力。

2、齿轮泵的密封工作区是指哪一部分?答:齿轮泵的密封工作区是指:一对参数和结构相同的渐开线齿轮的相互滚动啮合,将油箱内的低压油升至能做功的高压油的重要部件。

3、图2-2中,a、b、c、d的作用是什么?答:封油槽d的作用:用来防止泵内油液从泵体一泵盖接合面外泄。

4、齿轮泵的困油现象的原因及消除措施。

答:(1)齿轮泵产生困油现象的原因:齿轮重迭系数大于1。

(2)消除困油的措施主要有:在前后盖板或浮动轴套上开卸荷槽。

5、该齿轮泵有无配流装置?它是如何完成吸、压油分配的?答:6、该齿轮泵中存在几种可能产生泄漏的途径?为了减小泄漏,该泵采取了什么措施?观察液压零件体会答:(1)该泵主要存在的泄漏途径主要有:端面泄漏、径向泄漏、齿轮啮合处泄漏(2)减小泄漏的措施主要有:齿轮和盖板之间增加一个补偿零件,如浮动轴套,浮动侧板7、齿轮、轴和轴承所受的径向液压不平衡力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解决?答:(1)齿轮、轴和轴承所受的径向液压不平衡力的形成:齿轮泵工作时,在齿轮和轴承上承受径向液压力的作用。

泵的右侧为吸油腔,左侧为压油腔。

在压油腔内有液压力作用于齿轮上,沿着齿顶的泄漏油,具有大小不等的压力,就是齿轮和轴承收到的径向不平衡力。

(2)解决径向液压不平衡力的主要措施:解决径向不平衡问题的简单办法是缩小压油口,使压油腔的压力油仅作用在一个齿到两个齿的范围内,也可以采用开压力平衡槽的办法来消除径向不平衡力。

六、心得体会:通过此次的液压元件拆装实验,让我在已拥有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再进一步加强了本身的动手能力和对齿轮泵的结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老师的分析之下,让我对液压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第二篇、液压元件拆装和分析指导书观察液压零件体会请同学们准备实验一的预习报告,准备轴向柱塞泵和单向节流阀拆装实验即可,预习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元件结构图和简述元件工作原理。

实验报告一定写明班级、姓名、学好和任课老师,否则无法记录实验成绩!实验一液压元件拆装和分析实验目的:液压元件的品种规格繁多,通过对典型液压元件侧拆装实验,加深对相关液压元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1液压动力元件拆装分析实验液压动力元件起着向系统提供动力源的作用,是液压系统不可缺少的核心元件。

液压泵是为液压系统提供一定的流量和压力的动力元件,它将原动机输出的机械能转换为工作液体的压力能,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

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可加深对泵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的了解。

液压泵的种类主要包括各种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

1.1CB-B型外啮合齿轮泵拆装(1)实验目的了解CB-B型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2)实验内容拆装CB-B型外啮合齿轮泵,并分析其结构特点。

(3)实验原理CB-B型外啮合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齿轮泵,属于分离三片式结构。

CB—B齿轮泵的结构如图1-1所示,当泵的主动齿轮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齿轮泵右侧(吸油腔)齿轮脱开啮合,齿轮的轮齿退出齿间,使密封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经吸油管路、吸油腔进入齿间。

随着齿轮的旋转,吸入齿间的油液被带到另一侧,进入压油腔。

这时轮齿进入啮合,使密封容积逐渐减小,齿轮间部分的油液被挤出,形成了齿轮泵的压油过程。

齿轮啮合时齿向接触线把吸油腔和压油腔分开,起配油作用。

当齿轮泵的主动齿轮由电动机带动不断旋转时,轮齿脱开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变大则不断从油箱中吸油,轮齿进入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减小则不断地排油。

图1-1CB-B齿轮泵的结构1-轴承外环2-堵头3-滚子4-后泵盖5-键6-齿轮7-泵体8-前泵盖9-螺钉10-压环11-密封环12-主动轴13-键14-泻油孔15-从动轴16-泻油槽17-定位销(4)拆卸步骤a.用内六角扳手拆掉连接前后泵盖与泵体的内六角螺栓。

b.用铜棒和橡胶锤轻轻敲击驱动轴,使前后泵盖与泵体从结合面处分离。

c.取下后泵盖、泵盖和泵体间的“O”型圈以及泵体定位销。

d.从前泵盖上取出主动齿轮和主动轴。

观察液压零件体会e.取下前泵盖和泵体间的“O”型圈。

f.从前泵盖上取出被动齿轮和被动轴。

g.用内卡簧钳取出前泵盖中的卡簧,用专用钢套轻轻敲出内侧的油封。

(5)结构特点观察a.注意观察泵盖上的泄油孔、卸荷槽、并比较泵体两端的卸荷槽。

b.注意铭牌的观察,铭牌标注了泵的基本参数,如泵的排量,泵的额定压力等。

c.注意观察泵的三片式结构的装配特点。

d.注意观察齿轮泵中存在三个可能产生泄漏的部位:齿轮外圆与泵体配合处、齿轮端面和端盖间、两个齿轮的齿面啮合处。

(6)装配要点和注意事项装配按拆卸相反顺序进行。

装配时应注意以下事项:a.零件拆卸完毕后,用汽油清洗全部零件,干燥后用不起毛的布擦拭干净。

b.注意油封唇口的方向。

c.装配时应防止对零件的损伤。

d.拧紧螺钉时要让几个螺钉均匀受力。

e.装配后向油泵的进出油口注入机油,用手转动应均匀无过紧感觉。

(7)实验报告要求a.根据实物,画出CB-B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简图。

b.简要说明该型齿轮泵的结构组成。

c.通过拆装,掌握该型齿轮泵内主要零部件构造,了解其加工工艺要求。

d.掌握拆装内啮合齿轮泵的方法和拆装要点。

(8)思考题a.齿轮泵的密封容积怎样形成的?b.该齿轮泵有无配流装置?它是如何完成吸、压油分配的?c.该齿轮泵中存在几种可能产生泄漏的途径?为了减小泄漏,该泵采取了什么措施?d.该齿轮泵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小泵轴上的径向不平衡力的?e.该齿轮泵如何消除困油现象的?f.泵盖上的卸荷槽与泵体两端的卸何槽各起什么作用?1.2YB-1型双作用叶片泵拆装(1)实验目的了解YB-1型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2)实验内容拆装YB-1型双作用叶片泵,并分析其结构特点。

(3)实验原理双作用叶片泵由定子、转子、叶片和配油盘等组成。

转子与定子中心重合,定子内表面近似为椭圆柱形,该椭圆柱形由两段长半径为R、短半径为r的椭圆曲线和四段过渡曲线所组成。

当转子转动时,叶片的离心力和(减压后)根部压力油的作用下,在转子槽内作径向移动而压向定子内表面,由叶片、定子的内表面、转子的外表面和两侧配油盘形成若干个密封空间,当转子按图2所示方向旋转时,处在小圆弧上的密封空间经过渡曲线运动到大圆弧的过程中,叶片外伸,密封空间的容积增大,吸入油液;在从大圆弧经过渡曲线运动到小圆弧的过程中,叶片被定子内壁逐渐压进槽内,密封空间容积变小,将油液从压油口压出,因而,当转子每转一周,每个工作空间要完成两次吸油和压油,所以成为双作用叶片泵。

图1-2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1-定子2-压油口3-转子4-叶片5-吸油口图1-3YB-1型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1-左配油盘2,6-滚珠轴承4-定子5-右配油盘6-左泵体7-右泵体9-油封10-压盖11-叶片12-转子13-螺钉(4)拆卸步骤a.拆下右泵体盖板上的紧固螺栓,取下盖板和两个油封。

b.拆下连接左、右泵体的4个固定螺栓,分离左、右泵体。

c.用铜棒轻轻敲击传动轴,退出主轴和两端径向球轴承。

拆下左右配油盘、定子、转子和叶片组成的部件。

d.拆下两个紧固螺钉,分解左右配油盘、定子、转子以及叶片组成的部件。

(5)结构特点观察a.注意观察左右泵体、转子、定子、配油盘、传动轴、两个径向球轴承和油封的位置及各零部件间的装配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