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蟹肥簕杜鹃阅读答案

蟹肥簕杜鹃阅读答案

蟹肥簕杜鹃阅读答案
:螃蟹大闸蟹蟹肥簕杜鹃
丁之境
菊黄蟹肥秋正浓。

中秋节那天,小北专门到成隆行买了五只大闸蟹。

128元一只,小北心里痛了一下,但想到妻子阿苏好这一口,也想让刚从农村老家的父母尝尝正宗的大闸蟹,他那点小小的心痛转瞬即逝,那点钱算什么呢?
丰腴白净的阿苏生于江南,近段时间她正在减肥,晚上只喝一小碗汤和吃几口青菜。

小北妈妈做的面食,她绝口不吃。

但家乡大阉蟹的诱惑,阿苏还是抵挡不住的。

她将小北买回的活蟹洗净,放入蒸笼,蒸透后取出,去绳,将蟹一个个地整齐地码在白瓷盘中,红蟹白盘,煞是养眼。

小北的老家在缺水的黄土高原,小时候从未吃过螃蟹。

记得和阿苏谈恋爱时,他在一家上海菜馆里第一次吃蟹,把蟹腿放进嘴里一阵乱嚼,味同嚼渣,连肉带碎壳都吐进了骨碟里。

阿苏吃吃地笑着,说他简直是暴殄天物。

月圆之时,阳台上淡菊和秋桂的清香飘入室内,餐桌上除了红蟹白盘,还有各色佳肴、时令鲜果。

6岁的儿子一航早已等不及了,坐在餐椅上大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吃螃蟹啦,吃螃蟹啦。

”小北先给自己的爸妈各拿了一只蟹,阿苏语带炫耀地说:”爸妈,这是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128元一只,小北专门买给你们尝鲜的。


“多少钱?128一只?这啥螃蟹啊?咋恁贵?那我不吃了,让航航吃。

”小北妈赶忙把自己面前的蟹放在了孙子的盘子里,小北的爸爸几乎同时也把蟹放回了白瓷盘里。

小北又让了几次,老人坚决不肯吃。

小北妈说:”俺们不爱吃,再说谁没吃过螃蟹啊?我们小时候村里有条小河,村里小孩们都在河里摸螃蟹,半天就一篓子,回家洗干净了,裹上面粉,在油锅里炸得焦黄焦黄的。

”阿苏鄙夷地说:”你们北方人吃什么都是襄着面粉油炸,蟹的鲜味全给糟蹋了!再说小河蟹能和大闸蟹比吗?”
阿苏边说边拿起一只蟹,她用葱般水嫩的手指掰下蟹脚,再用洁白整齐的牙
齿咬去蟹脚两头,用蟹脚的小头一捅,再用嘴一嘬,完整的蟹肉就出了。

小北胃寒,再加上不善吃蟹,吃了一只便觉索然无味,儿子也就是好奇,碗中的蟹肉尝了几口也作罢了。

阿苏一边说笑丈夫儿子公婆不食美味不懂享受,一边大快朵颐,不仅如此,她吃完一只蟹,还能原样把蟹壳拼装回去,一只蟹好像又原样复活了。

第二天下班后,小北和阿苏一进家门,小北妈快步走进厨房,竟然从冰箱里端出了四只用草绳捆缠着的锃亮的青壳螃蟹!”每天晚上看你都不怎么吃饭,但昨天那么爱吃螃蟹,我今天在莱市场后面,见到有人在卖,28元四只,比小北买的便宜多了……”“多少钱? 28元四只?螃蟹?妈,你买的是死蟹吧,死螃蟹可是坚决不能吃的。

”阿苏觉得乡下的婆婆肯定上当了。

小北妈急着辩解说:”怎么可能?眼珠都在动,不信,我解开给你看。

”解开草绳的螃蟹张牙舞爪,看起很生猛,似乎在为小北妈解围。

”在菜市场买的吗?”阿苏又问。

”不是,菜市场后门,有人卖螃蟹。

好多人都在排着队买,听说是刚从湖里捞的,很新鲜……”小北妈嗫嚅着解释。

阿苏口气里有了责怪:”妈,我都告诉过你。

不要贪便宜去流动商贩那里买东西,怎么可能有7块钱一只的大闸蟹?再说了广州哪里会产大闸蟹啊?还刚捞的?这种路不明又便宜的东西,我是不敢吃的,吃出什么毛病怎么得了?”小北妈一脸的不知所措。

小北知道妈妈尴尬,但也觉得阿苏说的不无道理,这螃蟹确实便宜得令人生疑,说不定真是那无良小贩……这时,阿苏不容置疑地对婆婆说:”你和爸也不要吃,吃出了毛病,还不知要花多少医药费呢。

把螃餐埋到花盆里作花肥吧。

”小北想了想,还是把四只生猛锃亮的螃蟹深埋进了阳台上最大的一个花盆里,那里种着一棵枝干遒劲的簕杜鹃。

冬天到的时候,小北的父母早已回老家了。

不知是不是四只螃蟹的缘故,阳台上的簕杜鹃几乎每月都要盛放一次,并且颜色要比隔壁家的红艳。

那天阿苏在整理阳台上的旧报纸,里面滑出了一张促销传单,印着四只蒸熟的红红的大闸蟹,上写着:”新店开张,金秋送蟹,单只原价128元,现套餐只需28元(仅限前50名顾客)。

”阿苏望着又一次怒放的簕杜鹃,想起了花盆中的四只蟹,想起了不识字的婆婆,她突然很想吃小北妈妈做的面条、饺子和葱油饼……
(选自2015年12月7日《羊城晚报》,有删减)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北从小生活在黄土高原,从未吃过大闸蟹,但为了讨妻子的欢心,竟然为她买了五只每只128元的阳澄湖大闸蟹。

B.阿苏向公婆推介大闸蟹,其语气耐人寻味,既有对自已吃过大闸蟹的炫耀,又有对他们没有吃过的些许不屑。

C.本文只是采用顺叙方法讲述故事,但视角却有不同,如小北夫妻和父母对大闸蟹价格的不同看法,让故事并不给人平铺直叙的乏味之感。

D.阿苏似乎深信”便宜无好货”,无论婆婆怎么解释,她都无法听进去,最后不容置疑地将蟹埋进花盆做肥料。

E.发生在阿苏与婆婆之间的故事耐人寻味,让我们看到一位自不同文化家庭背景的女子对新家庭的接纳过程。

(2)小说在刻画阿苏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分)
(3)从场景照应看,结尾段(那天阿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

(6分)
(4)阿苏对婆婆买的螃蟹不信任甚而责怪,并坚持扔掉了正宗的大闸蟹。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8分)参考答案
11.(25分)
⑴(5分)选B项3分,选E项2分,选D项1分。

D项”无论婆婆怎样解释,她都无法听进去,最后不容置疑地将蟹埋进花盆做肥料”出现的原因很复杂。

A 项”从未吃过大闸蟹”分析错误。

C项”只是采用顺叙方法讲述故事”分析错误。

⑵(6分)①单纯直率: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啥说啥,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②善良真诚:待人真诚,不转弯抹角,也终因公婆的真诚而受到触动,开始接纳公婆及其生活方式。

③天性爱美:生于江南,丰腴白净,却仍追求形体之美,不敢多吃晚饭。

④有些傲慢:阿苏跟公公婆婆说话时常流露出某种优越感和对对方
的不屑。

(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⑶(6分)①和”小北妈妈做的面食,她绝口不吃”照应,暗示阿苏的变化与进步,开始接纳公婆的生活;②和前文婆婆的解释相照应,一定程度上揭示”小北的父母早已回老家了”的原因;③和前文阿苏小北对母亲的不信任的文字照应,凸显人物代沟现象的同时突出阿苏性格的直率单纯。

(每答出一点给2分)
⑷(8分)①(阅历方面)阿苏根据自己的阅历,认为大闸蟹不可能只卖7元一只的价,而且广州也不是大闸蟹产地。

②(心理方面)阿苏有些瞧不起婆婆,觉得她总是那种没有能力享受生活却又贪占小便宜的人。

③(社会方面)社会上制假售假、坑骗顾客的现象多,阿苏将婆婆看成是被骗者,戒备心重。

④(小北方面)不问清事实真相,也想当然地帮腔造势,导致”粪土大闸蟹”的结果出现。

⑤(偶然因素)商家促销,且如此慷慨,着实出乎意料。

(答出四点即可。

每答出一点给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