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信学院2013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我的中国梦——云南青年志在四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丰富大学生暑期文化生活,使大学生更充分更全面的接触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更好的服务广大群众。
深入农村,为农村群众传播先进文化,关心农村留守儿童,为农村中学生送去温暖。
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现根据校团字〔2013〕16号文件,制定数信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如下:一、活动主题大学生“我的中国梦 教育帮扶”实践服务二、参加对象数信学院全体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三、活动时间2013年7月12日起四、活动形式此次活动将根据校团委文件要求、结合学院具体情况及学院各班级专业特点采取集体实践与分散实践的形式进行。
1.集中实践。
7月12日—7月19日,组织15人的重点团队到师宗县进修学校、师宗县雄壁镇扯乐完小,五龙乡民族中学,分别开展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留守儿童作业辅导及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等实践。
2.分散实践。
没有参加集体社会实践的同学要求利用假期自行安排,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与大学生就业见习,以个人或几个同学为单位,一起就近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形式政策成就宣传、科技支农、学业辅导、社区服务、法律援助、就业创业等志愿服务活动。
所有参加实践的同学,按附表1认真撰写实践调查报告,本次调查报告要求........一律使用............,并于开学后第一周...内,以团支部为单....A4..打印(电子稿请妥善保存)位,各团支书收齐社会实践报告(介绍信附报告后),统一交至学院团总支科技实践部。
附1:数信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调查报告写作要求附2: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团总支2013年7月4日附1:数信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调查报告写作要求一、调查报告简介调查报告是把调查得来的情况用书面形式向有关领导部门汇报的一种公文。
调查报告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典型经验的调查、揭露问题的调查、历史沿革的调查,新情况新事物的调查,以及基本情况的调查等。
其中常用的调查报告有两种:1.群众来信的调查报告。
是对来信反映的情况或揭露的问题进行核实。
包括调查了哪些人,所调查问题的真实情况以及对来信的处理意见。
2.典型的调查报告。
包括典型经验、典型事件的叙述和分析。
调查报告的一般写法:标题:直截了当地把调查的问题写在标题里,如《关于××问题的调查报告》。
概况:交代所调查问题的基本情况,点明调查的结论。
调查内容:写清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及产生的影响、后果。
可以按时间顺序写,也可以按问题性质从不同侧面来写。
结论: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性意见。
最后写调查人姓名及整理调查报告的时间。
写调查报告注意事项。
要深人群众,深人实际从各方面了解有关情况,包括直接的、间接的、正面的、反面的。
要尽可能掌握大量的事实材料。
要对掌握的材料作认真的分析研究,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
要如实反映调查情况,要具体,不要空洞。
要简明,不要繁琐。
要有点有面,要有观点,还要有说明观点的典型材料,不要笼统浮泛,不要以偏概全。
要有叙有议,不要罗列现象,也不要空泛议论。
要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要善于运用一些统计数字,还要善于运用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其特点是具有写实性、针对性、逻辑性。
二、格式要求1.标题要求(正标题三号黑体,副标题小四号黑体)标题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
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陈述式如《曲靖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城市》,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调查》等。
2.列出调查的主要内容,格式如下:(小四号黑体)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人:调查分工:(以小组形式调查的要求,小组人数不得超过3人)可配备内容摘要,摘要应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
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包含“摘要”字样、摘要正文、关键词。
3.报告正文。
(小四号宋体,段落行距:单倍行距)正文是实践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的详细表述。
这部分内容为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事实和观点,包括介绍实践活动的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对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结论的详细叙述。
通常需要有数据、图表分析,便于比较观察。
正文要能够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有新观点、新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和借鉴作用,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
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
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也可以是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收获和感悟。
文中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居中排放,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
文中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要匀称,图面要整洁美观;插图6幅以内,用计算机绘制;若为照片,应提供清晰的照片,比例一般以1:1为宜。
插图一律插入正文的相应位置,并著名图号、图题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序和图题一般用五号字。
4.参考文献(五号宋体,单倍行距)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要齐全,其排列顺序以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准;参考文献列表时应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格式分类为:专著:[序号]. 作者. 书名[M]. 版本(第一版不著录).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码.期刊:[序号]. 作者. 题名[J]. 刊名, 出版年, 卷(期): 起止页码.论文集:[序号]. 作者. 论文集名[C].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码.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 题名[D]. 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 年.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所有者. 题名[P]. 专利国别: 专利号, 出版日期.报纸:[序号]. 作者. 题名[N]. 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电子文献:[序号]. 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 电子文献网址. 年-月-日.三、撰写实践报告的准备与主要步骤:实践报告的写作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收集资料、拟订报告提纲、起草、修改、定稿等。
各个步骤具体做法如下:1.收集资料资料是撰写实践报告的基础。
收集资料的途径主要有:通过实地调查、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渠道获得;从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已有的资料中查找。
2.拟订报告提纲拟订报告提纲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
根据报告主题的需要拟订该文结构框架和体系。
我们在起草报告提纲后,可请指导教师审阅修改。
3.起草报告提纲确定后,可以动手撰写实践报告的初稿。
在起草时应尽量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详略得当、井然有序”。
4.修改、定稿报告初稿写之后,需要改正草稿中的缺点或错误,因此应反复推敲修改后,才能定稿。
附2:范文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一、调查背景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此我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
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1.调查时间:2010年7月1号至2010年7月20号。
2.调查地点:云阳县盘龙镇旺龙村及附近几个村庄:九龙,活龙村,青龙村,金龙村。
3.调查人:徐丁钦舒小红冯大军4.调查方式:和朋友一起,我对自己所在的旺龙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及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
5.调查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