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踢毽子》教学案例

《踢毽子》教学案例

《学习踢毽子》教学案例
东陶希望小学王宝良
[引言]:
新课程关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提出,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

在体育教学中目前仍然存在不少追求学生服从命令、步调一致机械操练的现象。

这种学习方式只会打消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如何使教师由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一节踢毽子的教学课使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案例描述]:
这是一节水平二的体育教学课,教学内容是“踢毽”。

上课时教者先出示教学挂图,讲解正踢的正确方法及要领,然后让学生按照图解与方法模仿练习,再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按要求继续练习。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者发现,只有很少的学生在练习正踢,很多学生显得无精打采,有的学生随意乱踢,有的甚至干脆站在一旁,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

看到这种情形,我想:虽然课程已进行了一部分,但是像这样继续下去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很难掌握住正踢的方法,那么这一节课就是非常失败的。

于是,我临时改变了原有的授课计划,继而产生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教师:同学们踢毽是我国一项古老的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非常好“玩”,你们看见过好玩的踢毽子?
学生:思考。

(一双双清澈的眼睛转动了起来)
教师: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1:在课间休息时见过高年级学生踢过,自己也玩过,就是玩不好。

学生2:在公园里玩耍时看到过有人踢毽子,两人交换踢可有意思了。

学生3:看到电视上播放的踢毽表演,真是眼花缭乱。

教师:你们想不想也能把毽子玩得好,玩得有意思?
学生:想!
教师:好!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哪些同学能把毽子“玩”好?
学生:(显得兴奋,开始来劲了)
二、拓展思维、自主探究,完成学习内容。

教师:同学们踢毽的方法有很多,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吗?
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教师:通过你们平常自己看到的以及了解到的能想出有哪些踢毽方法吗?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大家看看是什么踢法?
(教师熟练的给学生演示了毽子侧踢的方法)
学生:凝神观看,思考。

教师:老师刚才踢毽使用的是什么方法呀?
学生1:(一个个把手举的老高,有几个甚至跳了起来。


学生2:是侧踢。

教师:说得很对,就是侧踢。

教师:现在大家分散开来,边想边试一试,看一看大家还能找到哪些好的踢
毽方法?
学生:讨论,练习摸索。

(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教师:教师巡视,对那些找到好的踢法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

教师:谁给大家说一说你的方法?
学生1:可以单脚踢,双脚踢。

学生2:可以正踢,反踢,转身踢,跳踢等。

教师:刚才同学们找到的方法都很好,你们能把这些踢法都掌握吗?哪种踢法即简单易学又容易控制?
(这一设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练习,互议,探究。

(很多学生在尝试侧踢、反踢、跳踢等方法之后发现很难掌握,最后还是停留在正踢的方法上。


教师:大家把刚才找到的踢法都掌握了吗?
学生1:面面相看。

学生2:很多踢法很难,不易掌握。

教师:那么谁能告诉大家哪种踢法即简单易学又容易控制呢?
学生1:我!我!(个个争先恐后)
学生2:我发现正踢的方法即简单易学又容易控制。

教师:大家都赞成他的想法吗?
学生:同意!
教师:让我们分成6个小组,一起按照正踢的方法来练习踢毽好吗?
学生:好!学生分成6个小组进行练习。

(课堂气氛活跃)
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合作创新。

教师:发现在练习过程中有几个同学共用一只毽子踢,神情十分专注,生怕失误。

教师:你们能用正踢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创出踢毽新玩法吗?
学生1:思考,小组讨论、练习。

(个个雀跃欢腾)
学生2:有的两人一组交换踢,有的多人一组循环踢。

学生3:还有的分成两组,画场地,踢起了比赛。

教师:(对那些创出了好的踢毽玩法的同学们给予肯定和表扬)
教师:刚才我发现这两个组创出的分组踢毽对抗比赛的方法,非常新颖,非常好“玩”。

大家也想玩一玩、赛一赛吗?
学生:想!
教师:先请这两个小组给大家做个演示。

学生:小组演示。

(学生们个个迫不及待)
教师:那么就请大家先分成8个小组进行练习,熟练后我们来较量一番好吗?
学生:好!学生分成8个小组进行练习。

(学生练习热情高涨)
教师:下面哪两个小组先为大家作比赛展示?
学生:我们!我们!
……
[案例分析]:
在预设的教学中,我采取的是教师先讲解、学生模仿、再分组练习的形式进行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设框框让学生来参与,结果学生被动参与,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只是在一味的接受性学习。

机械的训练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效果差。

之后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变换学习方式后,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中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的学习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针对本案例教者有如下几点反思:
转变教学理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实施新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在本案例中,课的一开始教师实行的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学生只是在接受性学习,学习被动无积极性。

之后教者意识到教学存在问题,随即转变了教学理念,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有效引入课堂。

与原有的学习方式相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因而学生参与的热情高,学习效果好。

有效运用学习方式。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主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


1、有效的学习方式引导。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并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中,使学生在情境中得以激发学习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

本案例中,学生对于踢毽子并不陌生,平常已经接触过,也玩过,因此再以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进行教学,造成学生学习情趣低下。

这时教师把教学内容《踢毽子》怎样能“玩”得好作为导火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引入到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去,使其对“踢毽”课程产生学习兴趣。

2、有效学习方式的整合。

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放手给学生必要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就为学生的发现、创造,提供更多的机会;而接受式学习可以更快更好地接受现成的结论。

本案例中,教师通过设问让学生自主的去寻求、去尝试多种踢毽方法,最终在不断探究中找到“正踢”的方法,如果这时教师适时运用示范、讲解的学习方式,将更有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本案例中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正踢”为基本教学内容,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学生在不断的合作探究中创出了踢毽新玩法,整个过程使他们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课堂中学生始终处在“玩中寻、玩中学、玩中练、玩中思”的氛围中,让每一位学生打心眼里愿意、乐意学习“踢毽子”,这节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但学生在自主探究“正踢”踢毽方法过程中,始终有一部分学生在不知所措的乱踢,该如何解决呢?我想,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不是万能的,关键在于合理地运用,并与其它的学习方式有效整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