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挑战杯的详细报告
“挑战杯”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
“挑战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展现自己实践创新的能力的舞台。
“挑战杯”自1989年来已经走过了24年的发展历程,在这24年中逐步发展壮大。
一、“挑战杯”的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
“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
宗旨是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目的是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二、“挑战杯”带来的功效
1.“挑战杯”竞赛有利于引导我们大学生从事学术科技活动“挑战杯”竞赛的导向性体现在竞赛的宗旨与目的上。
根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竞赛的宗旨是“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竞赛的目的是“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挑战杯”的举办引导我们各个年级的大学生积极从事学术科技活动,从我们科大信息学院就可以看出“挑战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它吸引了一大批同学进入实验室学习科技学术方面的知识,并且形成了以动手能力为主的学习氛围。
2.“挑战杯”竞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挑战杯”竞赛许多存在着许多实践性和前沿性的东西,大学生们参加竞赛便需要搜集、处理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实践就是要求我们结合书本上的知识自己去找一些课题和搜集一些前
沿性的东西,并且需要我们思考。
这些就恰好弥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很难学到的知识。
“挑战杯”竞赛的创造性和综合性使得大学生们需要深刻理解知识、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使得大学生不在脱离实际来对知识盲目理解,也使得学生和老师能够一起探索现实问题,它不仅有利于不仅有利于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课内所学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可以接触很多先进的技术,同时锻炼自
己的思维方式、动手能力。
3、“挑战杯”竞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挑战杯”能够使我们“从老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转变,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人格。
竞赛使得他们自主选题,刻苦钻研,这便造就了他们刻苦、认真、坚持等优良品质,造就了他们超越书本的创新的意识。
“挑战杯”激发了我们大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增强了我们追求创新的精神。
他们在参加比赛前准备是在做东西中学习知识,从而巩固了和深刻理解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又培养了我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增加了我们积极创新的兴趣和动力。
我们学院的实验室名为创新实验室也许来自于此。
三、“挑战杯”竞赛取得的成果和阻碍其发展的因素
1、挑战杯竞赛取得的成果
首先是范围越来越广,刚开始的“挑战杯”只是几所名牌大学之间的学术科技活动,到了现在已经是影响巨大的全国高校大学生的盛大活动了。
然后是影响面越来越宽,全国各个高校有数量非常多的大学生参加了校省国三级比赛,已经确立了竞赛体系由校、省、国三级竞赛组成,而参加这些比赛的人的数量是非常多的,占大学生人数比例非常高。
成果质量非常高,参赛作品在科学性、先进性和创造性上面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成果质量也得到了社会和专家的肯
定,有许多件科技作品从全国300多所高校中脱颖而出,参与拍卖,其中也有一些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权。
2、阻碍它的发展的因素
参赛结果比起参赛过程的关系错位。
大家参加比赛必然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好的结果,对参赛成绩看重也无可厚非,不过太看重了结果就忽略了自己从竞赛的过程中获益,从而过度的看重成绩形成了浮躁的情绪还有急功近利的风气。
可能会导致少数学生不遵循科学规律,没打好基础便试图走捷径,最终将失败。
还有可能使得“挑战杯”演变成尖子生的竞赛,便破坏了活动的宽广性。
对学生的科研投入少,除了少数名牌大学外,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从事“挑战杯”竞赛活动缺乏保障。
首要的就是缺乏资金,没有资金的投入,很难开展学术科学的活动。
从我们学校来说,如果不是有相比其它学校多的投入,我们就很难在“挑战杯”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四、“挑战杯”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挑战杯”活动的不断深入,所暴露出的问题也逐渐增多。
目前大学生“挑战杯”科研活动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有:
1、大学生们的课题不合理,有不知道选什么样的课题,有的选的过大有的选的过小,还有些希望老师给他们课题。
2、知识面相对较窄,选题内容不当。
部分同学的选题仅局限于本专业甚至是课本中已有明确结论的课题,视野不开阔,找不
到正确的选题方法。
3、大学生们没能处理好科研活动和学习的关系,有的人认为科研活动会消耗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如果出不了成绩就得不偿失,实际上在参赛过程中已经能够学到了许多知识。
4、缺乏自己撰写科研论文的基本知识,比如格式不规范和文体不对,对研究目的、方法、手段不清。
五、总结
总之,“挑战杯”竞赛在不断发展,大学生因为“挑战杯”,自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在同时,“挑战杯”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过它总是会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王靖
班级:12级电气5班
2013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