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12册所有语文乐园名言警句汇总三年级(上)1、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学记》(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2、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将万卷书读破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
比喻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书。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眼镜铭》(读万卷书,如同行万里路一样。
形容多读书,则见多识广)。
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
宋孙洙《唐诗三百首序》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南宋.朱熹《朱子家训》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楚辞·卜居》】短:不足,长:有余。
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1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邓析子·转辞》【解释】: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12、雄鸡一唱天下白。
唐·李贺《致酒行》【解释】:公鸡一叫,天就亮了。
形容东方破晓,长夜宣告结束。
指真相大白。
13、初生牛犊不怕虎。
《庄子·知北游》14、骏马蹄下无遥途。
《中华圣贤经》15、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民间谚语三年级(下)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淮南子·原道训》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3、志当存高远。
(指的是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
)《诸葛亮集.诫外甥书》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6、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论语.公冶长》7、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也。
《陆九渊集·语录下》读书做学问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进步8、众人拾柴火焰高。
俗语【解释】:比喻人多力量大。
9、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古今贤文>> 东汉司马迁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四年级(上)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释义: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
)《庄子·养生主》3、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篇》释义: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一》释义: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增广贤文》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上篇·权修》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庄子·渔父》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解释】: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1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君子也就是正直的人,他们交朋友呢,平淡如水,也就是轻轻地问候,默默地帮助;小人交朋友呢,彼此整天黏在一起,也就是一些酒肉朋友。
)《庄子·山木》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释义】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体现了一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品格。
四年级(下)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增广贤文》2、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元·关汉卿(花谢还会有再开的时候,但是人老了不可以再年轻。
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就是说美好的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了.每一天都只有一个早晨,错过了就永远的失去了。
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美好的时光。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三字经》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8、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9、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物品具有光华,天空显示宝气。
人有俊杰,地有灵秀。
)王勃《滕王阁序》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今晚正是白露时节,清辉洒满大地,不知不觉之中心里生起了些许寒意,这就自然想起了远方的弟兄,望月思乡,故乡的月亮应该比他乡更圆更明吧?)杜甫《月夜忆舍弟》1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荀子·劝学》1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朱敦颐《爱莲说》13、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增广昔时贤文》1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初·赵翼《论诗》五年级(上)1、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感叹时间的流逝,转眼之间头白变白了。
)李白《相逢行》2、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唐·杜秋娘《金缕衣》3、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要爱自己的父母,必须爱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他人的父母有一点厌恶。
要敬自己的父母,必须敬天下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毫的怠慢。
)《孝经·天子章》4、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公道的态度对待自己怨恨的人,把恩惠施与对自己有恩的人。
就是说对待自己的敌人不要自私。
对待恩人要感恩图报。
)《论语·宪问》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望岳》杜甫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7、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事情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见,就随便的判断它的存在可以么?)苏轼《石钟山记》8、眼见方为是,传言未必真。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9、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1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孟子》11、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文子·上仁》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1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篇》14、往而无来非礼也,来而无往亦非礼也。
(你到别人那儿拜访,别人没有回访,是不礼貌的。
别人到你这里拜访,你没有回访,那也是不礼貌的!)《礼记·曲礼上》五年级(下)1、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看到了天下众多的奇闻与壮观,眼界和视野变开阔了,才知道了天地的广大。
)宋朝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世界上绮丽、雄伟、诡异、奇怪、难以经常见到的景象,往往都处于艰险、偏远的地方。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
(读书得当的方法,应当是循序渐进,慢慢达到精通文理;广泛阅读,简约合理地取书中有用的知识;大量地阅读,用以论述分析,取得微薄的成就。
)宋朱熹《性理精义》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博观:指看大量的书,多阅读,了解事物;约取:指少量的慢慢的拿出来。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力量;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释放。
多多积蓄,慢慢释放。
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两句话的意思是指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苏轼《杂说送张琥》5、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
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汉书·贾谊传》6、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看到天高地远,才感觉到宇宙的无穷无尽。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
互文手法。
)《观沧海》曹操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9、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站在山头上,情感就好像弥满了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地澎湃。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1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礼记·中庸》11、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人生处于万种物类之冲,智慧和见识最为高尚。
)唐·韩愈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对待其他的老人就象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他人的孩子也象对待自己的一样。
)《孟子·梁惠王上》13、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宋代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六年级(上)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
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语。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3、名垂竹帛,功标青史。
(名字刻在史册上,功劳标上了史册。
)唐·杜甫《赠郑十八贲》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日知录》5、爱与敬,其政之本也。
(爱戴自己的人民、尊敬自己的人民,这是为官执政的基本原则。
)《哀公问第二十七.哀公问第二十七》6、天道以爱人为心,以劝善惩恶为公。
(所谓天道,就是以博爱生灵为内心出发的基础,以劝善惩恶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标准。
)《礼记》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攻:琢磨。
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诗经·小雅·鹤鸣》8、春江潮水边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10、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骛wù:驰。
八极:喻极远之处。
万仞:喻极高之处。
诗人进行艺术构思,不受时空之限制而驰骋无边。
)晋·陆机《文赋》11、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天地虽大,都可概括进形象,万物虽多,都可描绘于笔下。
)晋·陆机《文赋》12、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只有天地能哺育出世态万物,但只有人是世间万物中具灵气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