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练习题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练习题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土梁承载能力(C )。

A.相同B、有所降低 C.提高很多 D.提高很少
2.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土梁抵抗开裂的能力(C)。

A.相同 B.有所降低 C.提高不多 D.提高很多
3.就混凝土的徐变而言,下列几种叙述中( D )不正确。

A.徐变是在荷载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长的现象。

B.持续应力的大小对徐变有重要影响。

C.徐变对结构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是不利的。

D.水灰比和水泥用量越大,徐变越小。

4.线性徐变是指(C )。

A.徐变与荷载持续时间为线性关系
B.徐变系数与初应力为线性关系
C.徐变与初应力为线性关系
D.瞬时变形与初应力为线性关系
5.对于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其强度取值的依据是( D )。

A.最大应变对应的应力
B.极限抗拉强度
C.0.9极限强度
D.条件屈服强度
6.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A)
A.纵向受力钢筋外表面到构件外表面的最小距离
B.纵向受力钢筋形心到构件外表面的距离
C.箍筋外表面到构件外表面的最小距离
D.纵向受力钢筋的合力点到构件外表面的最小距离
7.超筋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A)。

A.混凝土强度有关
B.配筋强度f y A s有关
C.混凝土强度和配筋强度都有关
D.混凝土强度和配筋强度都无关
8.受弯构件正截面弯曲破坏形态的决定性因素是(C)。

A.荷载大小
B.混凝土强度等级
C.计算受压区高度
D.箍筋用量
9.钢筋混凝土单筋矩形截面适筋梁,若截面尺寸给定,混凝土及钢筋强度给定,则配筋率ρ越大(A )。

A.破坏时受压区高度越大
B.破坏时的变形越大
C.破坏时受压区边缘的压应变越大 D.破坏时受拉钢筋的应变越大
10.提高梁的配箍率可以(D )。

A.显著提高斜裂缝开裂荷载
B.防止斜压破坏的出现
C.使斜压破坏转化为剪压破坏
D.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抗剪承载力
11.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设计时,当受压区x<2a s’时,表明(B )。

A.受拉钢筋不屈服
B.受压钢筋不屈服
C.受拉、受压钢筋均不屈服
D.应加大截面尺寸
12.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D)。

A.随外荷载增大而增大
B.随钢筋强度增加而增大
C.随钢筋埋入混凝土中的长度增加而增大
D.随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而增大
13.限制箍筋最大间距的目的主要是(B )。

A.控制箍筋的配筋率
B.保证箍筋和斜裂缝相交
C.防止出现斜压破坏
D.保证箍筋的直径不致太大
14.提高受弯构件抗弯刚度最有效的措施是( C )。

A.增加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B.采用高强钢筋
C.增大构件截面有效高度
D.采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
二、判断对错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混凝土强度等级为立方体的抗压标准值,而不是其设计强度(对)。

2.混凝土的应力等于应变与弹性模量的乘积(错)
3.混凝土试件处于横向受压约束状态,可以提高它的纵向抗压强度(对)。

4.钢筋的含碳量越高,其强度越低(错)。

5.无明显屈服极限的钢筋,一般称为软钢(错)
6.高强度钢筋的极限拉伸应变比低强度钢筋大(错)
7.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成正比(错)。

8.凡正截面受弯时,由于受压区边缘混凝土的应变达到极限压应变,使混凝土压碎而产生破坏的梁,都称为超筋梁(错)。

9.T型截面梁是以梁肋宽度乘以截面有效高度作为截面有效面积来计算配筋率的(对)。

10.增加箍筋对提高斜压破坏梁的受剪承载力作用不大(对)。

11.控制梁的最小配箍率,是为了防止梁的斜拉破坏(对)。

12.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能力与其长细比无关(错)。

13.采用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在受压构件中比在受弯构件中更加有效(对)。

14.受扭构件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中,系数 是受扭的纵向钢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其值应满足大于1.7的要求(错)。

三、简答题
1、何为等效矩形应力图?等效矩形应力图系数是怎样确定的?
因为在Mu的计算中仅需要知道C的大小和作用位置yc就可以,为了简化其计算,便引入等效矩形应力图来代替理论应力图。

其等效条件包括:
(1)混凝土压应力的合力C大小相等;
(2)两图形中受压区合力C的作用点不变。

设等效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为a1fc,高度为x,则
C=a1fcbx=k1fcbxc、x=2(xc-yc)=2(1-k2)xc
其中应力系数β1=x/xc=2(1-k2)、a1=k1/β1=k1/2(1-k2)
系数a1是受压区混凝土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系数β1是矩形应力图受压区高度x与中和轴高度xc的比值。

2、如何保证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通常斜截面受弯承载力是不进行计算的,而是用梁内纵向钢筋的弯起、截断、锚固及箍筋的间距等构造措施来保证。

3、什么是“最小刚度原则”?
“最小刚度原则”就是在简支梁全跨长范围内,可都按弯矩最大处的截面弯曲刚度,亦即按最小的截面弯曲刚度,用材料力学方法中不考虑剪切变形影响的公式来计算挠度。

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有哪些?
1】是指在荷载作用下,梁的变形规律符合“平均应变截面假定”,简称平截面假定;
2】忽略中和轴以下混凝土的抗拉作用主要是因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小,且其合力作用点离中和轴较近,内力矩的力臂很小的缘故;
3】采用抛物线上升段和水平段的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4】把纵向手拉钢筋的极限拉应变规定为1.01,实际上是给出了正截面达到承载力极限状
态的另一个标志。

5、梁斜截面抗剪箍筋的构造要求有哪些?
1】满足抗剪要求的最大箍筋间距(表5-2);
2】间距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同时不应大于400mm;
3】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18mm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
4】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5】当梁中绑扎骨架内纵向钢筋为非焊接搭接时,在搭接长度内,箍筋直径不宜小于搭接钢筋直径的0.25倍,箍筋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
●受拉时,间距不应大于5d,且不应大于100mm;
●受压时,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mm;
●当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
两个箍筋;
●当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锚固长度范围内的箍筋不应少于3个,其直径不应小于纵
向钢筋直径的0.25倍,其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直径的5倍。

当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钢筋直径或等效直径的5倍时,可不配置上述箍筋。

6、轴心受压构件,随着荷载不断增加,纵向钢筋与混凝土应力变化有何特征?对于常用
HPB235级和HRB335级钢筋来说,破坏时是钢筋先屈服还是混凝土先压碎?
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和钢筋都都处于弹性阶段,柱子压缩变形的增加与荷载的增加成正比,纵筋与混凝土的压应力的增加也与荷载的增加成正比。

当荷载较大时,由于混凝土塑性变形的发展,压缩变形增加的速度快于荷载增加速度,纵筋配筋率越小,现象越明显。

同时。

在相同荷载增量下,钢筋的压应力比混凝土的压应力增加得快。

因为以构件的压应变达到0.002为控制条件,认为此时混凝土达到了棱柱体抗压强度fc,相应的纵筋应力值为400N/mm2,而HPB235级和HRB335级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都比这个值要小,所以破坏时都是钢筋先屈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