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貌月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弘扬雷锋精神,营造文明氛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积极开展文明平安校园创建活动。
学校将3月份文明礼貌月活动定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特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
从3月1日至3月31日,结合学校食堂项目改造实情,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卫生、文明礼仪、安全、学习习惯培养为主的养成教育,鼓励学生做好人好事,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树立良好校风,使各班在卫生习惯、礼仪习惯、安全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有较大的进展,并以此建立我校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实施细则
(一)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讲究卫生是一个人文明的直观表现,既体现良好的个人面貌,也体现对他人的尊重。
1、环境清洁区和教室要定时清扫干净。
室内桌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经常性的消毒工作。
2、不在墙壁及桌椅上乱贴、乱写、乱画。
3、要养成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丢东西的习惯。
杜绝从楼上往楼下扔东西的不道德行为。
4、养成随手捡拾废弃物,主动丢进垃圾桶的习惯,共同维护学校环境的整洁。
5、禁止购买、携带管制玩具进入校园。
(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举止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文明的举止是修养的外在体现。
1、尊敬师长,见到老师或客人要主动打招呼,与教师谈话要立正站好。
有事进入办公室,先喊报告,得到室内任何一位教师允许方可进入,任何时候不得私闯办公室。
2、团结同学,文明礼貌,互相关心爱护,相互尊重理解,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3、举止文明大方,坚持穿校服,佩戴红领巾,做到衣着整洁。
4、遵守公共秩序,广播操、升旗及集合时快、静、齐,严守纪律。
5、爱护花木,不准攀折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的公共设施,无故损坏要赔偿。
(三)安全习惯养成教育。
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切实增强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思想是顺利开展各项活动的保障。
1、进行体育活动、户外活动时,要有明确要求,严密组织。
上课前,要在走廊站好队,按两队靠楼梯右边行走到大操场。
2、注意用电安全,保管好本人的物品,以免丢失,未经他人同意不准拿、用别人的东西。
3、注意道路交通安全,学生不得骑自行车上学,应靠公路边行走,进入校门不捅挤。
4、不准攀、滑教学楼内楼梯扶手、学校校门、教室窗台,上下
楼梯靠右行。
5、不在校园、楼道、教室内追逐打闹。
(四)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前提与保证,是学生文明素养的体现。
1、学生每天必须按时到校,不得迟到、早退、随意旷课,有事主动向班主任老师或保育老师请假。
2、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迅速起立向老师问好,听到下课铃声后,教师没有离开教室前,学生不得争抢出教室。
3、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回答问题时需举手起立,独立并及时完成作业。
四、工作措施
1、班上的文明监督员应及时纠正本班出现的不良行为;少先队大队部成立文明监督岗,督查全校学生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值日教师、学生干部及时制止不良现象,表彰优秀典型。
2、家校联手,利用家访、家长会、电话、邮箱等形式,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
3、长抓不懈,建立长效评比机制。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校将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工作做为检查的主要内容,长期开展下去。
为创建文明平安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文明习惯伴随学生健康成长。
4、大力宣传在校园文明礼貌活动月中涌现的先进教师和学生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五、实施步骤
1、宣传启动阶段:
各班主任利用班队课向学生进行此项工作的动员。
2、学习实践阶段:
a、进一步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
健
全班规、班约,整理规范好本班的班务。
b、政教处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进行全校师生安全演练。
c、学习“文明礼貌的故事”和颂读“文明礼貌用语”。
d、开展“大家唱”活动,要求会唱一首革命歌曲(独唱或合唱)。
e、每一位学生向雷锋叔叔学习,学做好人好事。
3、总结评比阶段:
①、各班召开“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总结本月活动开展情况。
②、办一期题为“三月风”的主题黑板报。
③、评比“校园文明小天使”。
六、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班级的考核评分,作为评
定优秀班级、个人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