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建复习备考资料--场地与建筑设计(10)

二建复习备考资料--场地与建筑设计(10)

1题任务书与解答
【设计条件】
某坡地平面及尺寸,如图4 一 3 一12 ( a )所示。

已知坡地上有5 层住宅3 栋,并附建共用的1 层地下车库,城市道路中心点标高 A 为99 . 25m , B 点为98 . 35m 。

【任务要求】
根据设计条件,沿建筑周边布置车行道,并从城市道路A 点引人;车行道边缘距用地边界5m ,道路中心线B 点标高为98 . 35m ,车行道宽度为4m ,转弯半径为8m 。

在南侧车行道外3m 处设置挡土墙,估算挡土墙高度。

路面纵坡为5 % ,南面道路无纵坡。

车行道两侧自然放坡,不考虑除道路外场地的地形处理,要求做到地下车库填方量尽可能小。

标注车行道的坡向、坡度、坡长尺寸及路面各控制点标高。

确定地下车库出人口方向及标高;确定地下车库范围填方区位置(用表示),并计算其面积。

假设地下车库底板与出人口处路面标高一致,确定最大开挖深度。

【解题方法】
1 .确定车行道位置根据题目要求,从城市道路A 点向用地引人车行道,距离用地界线内侧5m 作4m 环通车行道,并在车行道四个转角内边缘线处作8m 转弯半径,如图 4 一31
2 ( b )所示。

2 .确定各控制点标高
由于题目已知道路中心线B 点标高为98 . 35 ,路面纵坡为 5 % ,因此从B 点开始分别向东、西两侧按5 %放坡,到道路转折点再继续向南侧也按5 %放坡,因为南侧道路无纵坡,故放坡至南侧道路为止。

下面具体求出道路转折点高程,连接道路中心线,我们可以画出环形车行道四个转角的控制点,设定四个控制点分别为C 点、D 点、E 点、 F 点。

根据题目,路面纵坡为5 % , BC = BD = l04m / 2-5m-2m = 45m ,由此可以计算出B 点与C 点、E 点高程相差45m×5 %=2 . 25m ,已知B 点高程为98 . 35m,所以C 点、D 点高程为98 . 35m -2 . 25m = 96 . 10m 。

同理,CE = DF = 96m -7m ×2 = 82m , 一由此可计算出E点、F 点高程为96 . lm-82m×5 % = 92m 。

根据题目要求,南面道路无纵坡,为了尽量减少填方量,则场地地形最低点应为南侧路面中心标高
92 .00m ,即地下车库人口的标高。

同理,南侧路面中心标高也是南侧挡土墙顶的标高。

根据题目要求,在南侧车行道外3m 处设置挡土墙,可知,挡土墙位置刚好位于89 .5m 等高线处,因此南侧挡土墙的高度应为92 . 00m -89 .5m=2 . 5m ,如图4 一3 一12 ( c )所示。

3 .确定挖、填方区域,标注相关尺寸
根据题目要求,为了做到土方量尽可能小,则92 . 00m 以上的房屋地基均应开挖,得出最大开挖深度为96 . 50m-92m=4 .5m 。

反之,92 00m 以下均应填方,从自然地形92 .00m 等高线起,向南到地下车库南边缘的范围是填方区,并在填方范围内绘制斜线,得出地下车库范围填方区面积为22m ×3 ×20m=1320m2,如图4 一3 一12 ( d )所示。

2题任务书与解答
设计条件:
某坡地上已平整出三块台地,如图 4 一3 一11( a )所示。

每块台地均高于相邻坡地,台地与相邻坡地的最小高差为0.15m 。

比例:1:200 单位:m
【任务要求】
绘制等高距为0 . 15m 且经过A 点的坡地等高线,标注各等高线高程。

标注三块台地及坡地上B 点的标高。

【解题方法】
1 .确定100 . 00 等高线位置
由于题目已知基地南侧边界线上100 . 00m 高程A 点位置,故我们只需求出基地西侧边界线上高程为100 . 00m 的点的位置,连接两点即可确定100 . 00 等高线位置。

已知 A 点高程为100 . 00m ,设定西南角为C 点,C 点与A 点之间距离为5 . 00m , A 、C 点之间坡度为0. 5 % , 由此可计算出 C 点高程为100 . 00m - 5 . 00m×5 %=99 . 75m 。

下面我们可以找出西侧边界线上100 . 00 标高点(H 点)的位置。

已知 c 点高程为99 . 75m ,与100 . 00m 高程相差0 . 25m , 南北方向上坡度为 3 % ,所以 C 点与H 点之间的距离为0.25m÷3 %=8 . 33m 。

从 C 点垂直向北8 . 33m 即为南北方向上高程为100 . 00m 的点(H 点)的位置。

连接AH ,即为100 . 00 等高线,如图4 一3 一11 ( b )所示。

2 .确定场地上其他等高线位置
由于题目要求场地内等高距为0 . 15m ,已知东西方向上场地坡度为 5 % ,可以得到东西方向上等高线间距为0.15m ÷5 % = 3 . 00m ,所以从100 . 00 等高线分别向西、东两侧以3 .00m 的距离依次作100 . 00 等高线的平行线,得到99 . 85 、100 . 15 、100 . 30 、100 . 45 、100 . 60 、100 . 75 、100 .
90 、101 . 05 、101 . 20 、101 . 35 、101 . 50 、101 . 65 、101 . 80 、101 . 95 等高线,如图4 一3 一11 ( c )所示。

3 .确定三个台地标高和B 点标高
根据题目要求,台地高程必须高于坡地高程,且台地与坡地之间的最小高差是0 . 15m 。

如图4 一3 一11 ( d )所示,台地1 最高高程点为D 点100 . 60m ,则台地 1 高程为100 . 60m + 0 . 15m=100 . 75m 。

台地2 最高高程点为E 点101 .20m ,则台地2 高程为101 . 20m + 0 . 15m = 101 . 35m 。

台地3 最高高程点为 F 点101 . 80m ,则台地 3 高程为101 . 80m + 0 . 15m = 101 . 95m 。

台地1 与台地2 相差高度为101 . 35m-100 . 75m=0 . 6m 。

看图可知,101 . 50m 等高线正好与B 点相交,故B 点高程为101 . 50m 。

台地 2 高程为101 . 35m,台地 2 原地形中最低点高程为100 . 60m ( D 点),所以台地 2 与原地形最大高差为101.35-100.60=0 . 75m 。

图4-3-11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