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墙抹灰施工技术交底
9、抹灰前,内墙螺杆眼采用防水砂浆封堵,外墙螺杆眼采用发泡剂封堵。螺杆眼封堵完成后方可开始墙体抹灰。
二、机械准备
浆车、手摇喷雾器、托灰板、木抹子、铁抹子、靠尺板、半截大桶、铁板、铁锹、阴角抹子、阳角抹子、毛刷、大杠、小杠、托线板、线坠等。
三、其他要求
1、现场所用的砌筑砂浆均为1:2.5或1:3商品干混砂浆,现场不设搅拌机;
7.洒水湿润:抹灰前一天,应用胶皮管自上而下的浇水湿润。
8.抹底灰:内墙底灰为7mm厚1:3干混砂浆,外墙底灰为12mm厚1:3水泥砂浆(掺5%防水剂)找平层,两遍成活,划出纹道,一般情况下冲完筋2h左右就可以抹底灰(随伴随用,禁止用过夜灰),分层装档、找平,再用大杠垂直、水平刮找一遍,用木抹子搓毛。然后全面检查底子灰是否平整,并用托线板检查墙面的垂直与平整情况。抹灰后应及时将散落的砂浆清理干净。
配电箱及消防箱预留洞口及管线开槽补抹灰时,先用聚合物干混砂浆(添加微膨胀剂)填塞密实至墙体平齐,界面处设置加强网,加强网与每边搭接尺寸150mm,加强网的安装方法采用钢钉加垫铺钉,在抹灰前必须用聚合物水泥浆做好结合层,再分层抹灰。
3.基层处理:抹灰前检查砌体质量,对松动、灰浆不饱满的拼缝及粱、板下的顶头缝,用聚合物干混砂浆(添加微膨胀剂)填塞密实。将露出墙面的舌头灰清理干净。墙面坑凹不平处、砌块缺楞掉角以及切割的设备管线槽、洞口、接线盒、管根等应用细石混凝土填塞密实、平顺。用托线板检查墙体的垂直偏差及平整度,将抹灰基层处理完好。
6、在大面积施工前应做样板间,待样板经监理、甲方验收合格后进行大面积抹灰。
7、内墙抹灰分又为室内部分和公共部分(电梯前室、走廊及楼梯间),按照设计要求公共部分墙面(除楼梯间)要贴砖,故对抹灰层的厚度控制有严格要求。
8、室内部分及公共走道的抹灰厚度为18mm,分三层进行施工,底层厚度为7mm,垫层厚度为6mm,面层厚度为5mm,底层和垫层抹灰采用1:3干混砂浆、面层抹灰采用1:2.5干混砂浆;
4.墙体拉毛:采用1:0.5(水泥:砂)专用108胶搅拌均匀,使滚刷墙面竖向拉毛,不能漏拉,沿顶板四周水平方向拉一道。个别地方拉的毛不符合要求,可以补拉1~2次,一直到符合要求为止。按以上操作拉出的毛有棱角,且很分明,待稍干时,表面呈毛刺状为宜,拉毛的花色、斑点均匀,颜色一致,不显接槎。如不能及时抹底灰,需对墙体拉毛部位养护,每天不得少于2次。
内墙抹灰施工技术交底
一、施工准备
1、对主体结构工程进行核查验收,并取得结构验收手续后,方可进行抹灰工程;
2、所有机具、材料全部准备完毕;室内砌体墙面质量验收完毕,门窗附框安装完成;
3、抹灰前穿越墙面的管线应安装完毕,并对墙体上预留或被剔凿的管线槽、洞及接线盒等用细石混凝土填塞密实(管线开槽采用机械切割),填塞密实后并加设钢丝网防止开裂。检查窗框位置是否正确,连接件安装是否牢固;
4、抹灰前用笤帚将顶、墙清扫干净,如有油渍或粉状隔离剂,应用10%火碱水刷洗,清水冲净,或用钢丝刷子彻底刷干净;抹灰前一天,墙、顶应浇水湿润,抹灰时再用笤帚洒水或喷水湿润;
5、按抹灰墙面的高度,支搭好抹灰用脚手架、高凳。脚手架及高凳应离开墙面及门窗口200~250mm,以利操作。脚手架及高凳要稳定、牢固、可靠;
5.抹灰前将墙体与框架梁、柱、剪力墙等处设置通长加强网,加强网与每边搭接尺寸为150mm,加强网的安装方法采用钢钉加垫铺钉。在抹灰前必须用聚合物水泥浆做好结合层,再分层抹灰。
6.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挂网:用靠尺检测一遍墙面不同部位的垂直、平整情况,然后进行套方吊垂直,再根据墙面的实际高度决定灰饼和冲筋的数量。一般水平及高度距离以1.50m为宜。用1∶3干混砂浆,做成50mm见方的灰饼。灰饼厚度以满足墙面抹灰达到垂直度的要求为宜。上下灰饼用靠尺找垂直,水平方向用靠尺板或拉通线找平,先上后下。然后拉尺检查是否符合设计房间尺寸,不符合的必须要进行调整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11.做护角:根据灰饼和冲筋首先应把门窗口角和墙面、柱面阳角抹出水泥护角,用1:2.5干混砂浆作明护角,其高度不应低于2m,每侧宽度不小于50mm。在抹水泥护角的同时,用1:2.5干混砂浆分二遍抹好门窗口边及贴脸底子灰。
12.抹罩面灰:内墙罩面灰为5mm厚1:2.5干混砂浆,外墙罩面灰为6mm厚1:2.5水泥纤维砂浆压实抹光,在垫层砂浆抹好后第二天,先将墙面湿润后,即可进行抹罩面灰工作(随伴随用,禁止用过夜灰,如底灰过干应浇水湿润)。抹灰时先薄薄地刮一道使其与垫层灰抓牢,紧跟抹罩面灰,用大杠刮平找直,然后全面检查底子灰是否平整,阴阳角是否方正,管道处灰是否抹齐,墙与顶交接是否光滑平整,并用托线板检查墙面的垂直与平整情况。抹灰后应及时将散落的砂浆清理干净。
4、商品砂浆进场后必须见证取样并试验合格;
5、如有其它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应立即联系项目部技术管理人员协调解决,严禁私自施工。
四、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墙体拉毛பைடு நூலகம்吊直套方、贴灰饼、冲筋→洒水润湿→抹底子灰→修抹墙面上的箱、槽孔洞→抹垫层灰→抹罩面灰→洒水养护。
2.对未完成门窗框安装、管道井隔墙砌筑、水暖、电气、消防及通风管线等,在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剔凿,用细石砼填塞密实并抹平以后在进行补抹干混砂浆。
2、踢脚和内墙的墙面处理方式:如基层墙体为钢筋混凝土墙,则需要在墙上增设素干混砂浆一道(内掺建筑胶);如基层墙体为砌体墙,则需要在墙上增设3厚外加剂专用砂浆打底刮糙或用界面剂一道甩毛(甩前喷湿墙面);
3、砌体及钢筋混凝土外墙应坚实平整、无空鼓疏松,表面无油渍、浮尘及脱模剂。施工孔洞、架眼及残缺部位应用聚合物干混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补整齐,并局部找平;
9.修抹预留孔洞、电气箱、槽、盒:当底灰抹平后,应即设专人把预留孔洞、电气箱、槽、盒周边砂浆刮掉(预留洞、电气箱、槽、盒清理干净),把洞、箱、槽、盒周边抹光滑、平整。
10.抹垫层灰:垫层灰为6mm厚1:3干混砂浆,底层砂浆抹好后4h左右就可以抹垫层灰(随伴随用,禁止用过夜灰),先将墙面湿润后,即可进行抹垫层灰工作。抹灰时先薄薄地刮一道使其与底层灰抓牢,紧跟抹垫层灰,用大杠刮平找直,用木抹子搓毛。然后全面检查是否平整,并用托线板检查墙面的垂直与平整情况。抹灰后应及时将散落的砂浆清理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