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基础研究能力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方面存在着不足,知识产权运用方面的能力也非常有限。
因此,企业可以成立知识产权战略联盟,来提升和扩大知识产权运用的能力。
案例:日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联合体
20世纪70-80年代,日本在微电子、半导体、存储器等电子领域超越美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日本采取了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来进行关键战略技术研发。
为在计算机制造领域赶超美国,在1976~1979年,富士通、日立、三菱机电、日本电气和东芝5家公司组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联合体,共同研究开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
在4年内,该项目的研究经费总额达737亿日元,政府预算内补助291亿日元,约占总金额的40%。
结果,1980年,日本比美国提早半年公布研制成64K集成电路,1981年占领了70%的电子领域世界市场。
1980年日本比美国早两年公布研制成功256K动态存储器。
1986年,日本半导体产品占世界市场的45.5%,成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国。
企业构建知识产权战略联盟的重要性
一般说来,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战略高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能够加快一个甚至多个产业的技术升级的步伐,具有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但是,这类技术往往有很强的外部性,表现出市场失灵程度高,市场供给严重不足的特点,其庞大的投入往往是单个企业无法独力承受的。
所以,在这一领域不能仅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而需要一个有效的组织来支持。
但是,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部门对重大战略性、关键性技术产业化的组织和投入功能弱化,而市场却未能及时承接上述功能。
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之间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是它们之间缺乏有效的组织模式,基本上也是依靠单个企业投入研发的方式跟踪和追赶先进的技术。
因此,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联盟,开展联合创新能够推进产业化进程,解决重大战略性、关键性技术产业化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支持和资金支持的问题。
这对保证我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通过成立知识产权战略联盟不仅可以整合和协调产业资源和社会资源,协助政府实现行业自律,而且可以提升成员在相关领域的研发、制造水平,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面出现的两个问题。
知识产权战略联盟的建立,也为企业联合创造自己的标准进而组建专利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有利于标准的研发和推广,也有利于标准的巩固和组建合理的产业链。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建立专利池是构建知识产权战略联盟的首选方式。
案例:产业联盟
近年来,出现了以推进产业化进程为核心目标,大多围绕龙头企业形成的产业联盟,典型代表如TD- SCDMA产业联盟、中关村下代互联网产业联盟、龙芯产业联盟等。
2002年10月,TD-SCDMA产业联盟由大唐电信、联想、普天、华为等8家单位发起成立,目前成员已发展到26家,目的是为了更快地推进TD- SCDMA的产业化进程,早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多厂家供货环境。
2002年12月,龙芯产业联盟由中科院计算所、海尔集团、长城集团长软公司、中软股份、中科红旗、曙光集团、神州龙芯等国内7大厂商及科研机构发起成立,旨在推进龙芯技术的产业化。
2005年2月,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由天地互连、清华比威、网通、长城战略咨询等11家企业发起成立,目的是推进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化进程,抢占下一代互联网市场先机,并且以整体联盟的形式在CNGI招标中获得了大额订单。
汇桔网不断追求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利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与知识产权行业深度融合,凭借一流的运营管理团队,强大的资金、专业、渠道等资源优势,汇聚政府、高校、金融机构等战略合作伙伴及众多知商企业,结成了广泛的知识产权“用权”产业联盟,协助企业实现商标、专利、版权的买卖、许可、合作,让企业有效配置技术创新资源,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