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3)整体性体现
第2讲
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 协调一致 。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 相互制约 的,即“牵一发而动 全身”。 ③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之间是 相互联系 的,一个区域的 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2.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1)作用: 能量 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是联系
峰丛
孤峰
峰林
地下河
石钟乳 石笋
石 柱
溶洞
天坑
天 坑
峰丛
峰林
孤峰
落水洞
③ __________ ,④ 落水洞 __________ , 孤峰
地下河 ⑤ __________ ,⑥ 石钟乳 __________ , 石笋 石柱 ⑦ __________ ,⑧ __________ 。
(2)图示地貌在我国_________地区分布广泛,形成该地貌的 云贵高原
作用有___________。 溶蚀、淀积 (3)桂林地区该地貌“甲天下”,试描述桂林地区该地貌的 发育条件。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CO2 _____
O2
有机物 制造_______
消耗有机物
CO2 _____
植物的产生使化学元素在四大圈层间运动 ②地理环境中的 水循环 、 碳循环 等物质运动。
CO2
呼吸
CO2
呼吸 光合作用
死亡的生物 呼吸 光合作用 水生植物 死亡 微生物分解作用 煤
腐败生物
石油和天然气
第三节:
读“某假想地域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分析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1)地壳运动(或地形抬升)。
(2)图中所示地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最主要体现了( A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3)试简要分析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演变的过程及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 用。 ①该地地形平坦,距海近,常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湿润,大陆东西 两岸植被都为森林;②由于地壳运动,使中部地形隆起,从海洋吹来的湿润西 风受到阻挡,大陆东岸降水减少,植被演变为草原;③随着海拔的进一步升高, 地形对西风的阻挡作用越来越显著,大陆东岸的降水进一步减少,最后演变为 荒漠。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3)整体性体现
第2讲
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 协调一致 。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 相互制约 的,即“牵一发而动 全身”。 ③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之间是 相互联系 的,一个区域的 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2.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1)作用: (2)主要体现 ①海洋与大气之间 a.海洋输送 给大气;b.大气将 传输给海洋。 ②大气圈与水圈之间:存在 的传输与交换。 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是联系 、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 ________、大气圈、
B)
A.石芽、漏斗、落水洞
C.天生桥、石林、洼丛
桂林山水是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的绵延100多千米的山 水风光的代名词。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是对桂林山水自然景观描述的是(
D)
A.“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B.“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反馈练习: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 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A )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岩石的透水性
(与岩石空隙、裂隙发育的程度有关)
水的溶蚀力 水动 力条 件 (取决于水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 机酸的数量以及水的流动性的强弱 ) 水的流动性 (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 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喀 斯 特 地 貌 的 类 型
地面喀斯特 地貌
主要包括峰林、峰丛、孤 峰,以及溶蚀洼地和落水 洞等
思考:喀斯特地貌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 来哪些影响?
利:喀斯特地区奇特的地貌景观可以作为旅游 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010· 安徽文综)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弊:喀斯特地区地表崎岖不平、交通不便, 给工程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因为溶洞、地下 河常常造成漏水,地表水缺乏,土壤不保水, 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低,不利于农 业生产。
(2010·安徽文综)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 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 要来源区。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 变化?为什么?
• (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 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黄 土高原。 • (2)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 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 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 沉积。
桂林山水的自然环境特征
环境要素 所属圈层 环境特征表现
石灰岩广布,且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发育好 东、西、北地势高,西南部地势低,漓江纵贯全境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植物生长 地表水、地下水富集,流水侵蚀作用强 生物的生长旺盛,使土壤、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
岩石
地貌 气候 水文 生物
岩石圈 岩石圈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CO2+H2O+CaCO3═Ca(HCO3)2
溶蚀
地下喀斯特 地貌
主要包括溶洞、地下河 以及各种有碳酸钙淀积 形成的堆积体,如石钟 乳、石笋和石柱等。
淀积
Ca(HCO3)2═ CaCO3↓+CO2↑+H2O
落水洞
地下河
悬挂于洞顶 石钟乳
石笋:由地面向上生长
石柱 石钟乳与石笋相连接
二、桂林“山水”的成因(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岩石圈 ________、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
(2)主要体现 ①海洋与大气之间 a.海洋输送 热能 给大气;b.大气将 动能 传输给海洋。 ②大气圈与水圈之间:存在 势能 的传输与交换。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3.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第2讲
(1)作用:与能量交换一样,是 地理环境 发展演化的原因, 也是 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2)实例 ①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吸收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释放 O2 制造或消耗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临清三中
孔明
一、认识喀斯特地貌
预习提问:
1.喀斯特地貌的由来?
2.什么是喀斯特地貌?
3.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什么?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 淀积作用。
喀 斯 特 作 用 的 四 个 基 本 条 件
岩石 本身 条件
岩石的可溶性(最基本)
[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 白云岩)]
D.“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
5.桂林山水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B ) A.花岗岩 B.石灰岩
“青莲出水,碧 莲玉笋世界”是 徐霞客对桂林山 水的形象描述。
C.大理岩
D.白云岩
7.读下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貌名称:
峰林 溶蚀洼地 ① 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