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传播学知识点(21)
一、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把受众看作是社会成员和公众的时候,受众拥有各种各样的正当权利。
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
1、传播权。
表现自由或言论自由的权利。
2、知晓权。
传媒是传播特权的拥有者。
这些权利是建立在它们公共性和公益性基础之上的。
只有在传媒作为社会成员和公民实现自己的传播权和知晓权的场所、工具和手段而发挥作用的时候,它们才能享受这些特权。
拒绝承担这些义务和责任,它们的自由权利也就失去了任何法理上的依据。
传媒应加强自律和行业规范。
3、传媒接近权: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
巴隆《接近媒介——一项新的第一修正案权利》,《为了谁的出版自由——论媒介接近权》
媒介接近权的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三个方面产生了普遍影响:
1、反论权。
社会成员受到传媒攻击或歪曲性报道之际,有权要求传媒刊登或播出反驳声明。
2、意见广告。
媒介接受读者要求刊登的意见广告。
3、体现在多频道有线电视领域。
规定必须开设允许受众资助参与的“开放频道”的附加条件。
二、“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人们接触媒介都是基于一些基本需求进行的,包括信息需求、娱乐需求、社会关系需求以及精神和心理需求等。
卡兹《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链锁过程。
日本,竹内郁郁的“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184页
1、人们接触媒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这些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和个人心理起源。
2、实际媒介接触行为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媒介接触的可能性,其二是媒介印象,即媒介能否满足自己的现实需求的评价,它是在以往媒介接触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3、根据媒介印象,人们选择特定的媒介或内容开始具体的接触行为。
4、接触行为的结果可能有两种,即需求得到满足或没有得到满足。
5、无论满足与否,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改变对媒及的期待。
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
开创了从受众角度出发考察大众传播过程的先河。
使用与满足研究把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
1、认为受众的媒介接触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的活动,这种选择具有某种“能动性”,有助于纠正大众社会论中的“受众绝对被动”的观点。
2、揭示了受众媒介使用形态的多样性,强调了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的制约作用。
3、指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具有一些基本效用。
矫正大众传播的无力性的“有限效果论”理论。
“适度效果”理论。
局限性:
1、过于强调个人的和心理的因素;
2、脱离开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单纯地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因而不能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
3、指出了受众的某种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是有限的,仅仅限于对媒介提供的内容进行“有选择地接触”的范围之内,因而不能反映受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有着传播需求和传播权利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小结
1、大众(mass)的定义及特点
①定义:19C末20C初,随着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及大众传播的发展,形成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
不同于初级群体、群集和公众。
②特点:规模巨大性;分散性和异质(社会属性)性;无组织性;同质性(行为倾向同一);匿名性;流动性。
2、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
①早期的贵族主义观点:一些保守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对工业革命后工人和劳动大众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感到恐惧和危机,充满了正在失去权力和影响力的贵族阶级对崛起的大众的仇视心理和偏见,其观点并无可取之处。
②对法西斯集权主义的批判:30年代后,卡尔?曼海姆。
认为法西斯势力破坏了包括家庭在内的所有中间群体,使人们变成孤立、分散的大众人,并通过暴力强制和宣传动员加以操纵,使他们变成法西斯主义的狂热支持者。
着眼于产业化和资本主义大众民主制的内在矛盾,分析大众的“异化”及其社会结果,并试图由此说明法西斯体制出现的社会原因。
③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50年代始,主要考察美国当代各种社会病理现象。
a.密尔斯:新中产阶级即白领阶层蓝领一起构成了美国社会的“大众”。
大众的状态以及他们与权力精英的矛盾,是美国各种社会病理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b.李斯曼:主要从人的社会性格或社会适应方式的变化来说明大众社会的成因。
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的社会适应方式从“传统型”到“内向型”到“外向型”的变化,现代人的行为具有过多“趋同”倾向,社会成员的自主性降低、均质性增加,成为无个性的一般大众。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