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施工组织设计1.投标人应按以下要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字宜精练、内容具有针对性,总体控制在30,000字以内):(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2)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尤其对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3)工期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4)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含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内容)(5)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含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内容)(6)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7)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8)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9)其他应说明的事项2.施工组织设计除采用文字表述外可附下列图表,图表及格式要求附后。
附表一施工总体计划表附表二分项工程进度率计划(斜率图)附表三工程管理曲线附表四分项工程生产率和施工周期表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劳动力计划表附表七临时占地计划表附表八外供电力需求计划表附表九合同用款估算表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针对本工程的现状情况,本着科学合理、经济实效的原则,对本工程的施工做总体部署及场地总平面布置,使工作开展得明确而有序。
1.1工程特点本工程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本工程施工道路施工材料、施工人员、设备的转场比较困难。
2、本工程施工专业多,专业性强,施工技术管理富有挑战性。
3、本工程存在与沿线企业交叉施工的潜在可能,届时施工人员、施工机械集聚,相互之间交错频繁,施工组织管理要求高。
4、工程位置紧邻东海,海风大有扬尘,施工环境差,台风季节对工程影响较大。
1.2施工区域划分及布置安排1.2.1 总平面布置原则(1) 充分利用场地的现有条件,将生产、办公区、堆场等均设置在施工场地附近。
(2) 围绕各单体范围根据现场情况设置施工便道,便于材料运输通行。
(3) 堆场靠近施工区域,便于材料调运。
(4) 采用堆场和加工场尽量靠近各单体,便于工程的顺利进行。
(5) 项目部场地设在场外主要通道旁边。
1.2.2 施工区段空间布置本标段在空间上划分为3个施工段,雁楠公路景观提升工程起点为雁楠公路K20+20,终点为雁楠公路K45+360,全长25公里。
总工期120日历天。
1.2.3施工围挡设置施工围挡设置具体要求:施工现场与外界接触处均设置施工围挡,采取封闭式施工方式,各主要出入口设置大门,均指派专人留守,严格控制外界无关人员进入工地。
采取统一市政施工围挡,围档设置高度一致,颜色鲜明,整齐而美观,在施工前统一重新喷塑,以树立我单位良好的施工形象。
本工程施工场地围挡采用双面夹泡沫的彩钢板材料,高度≧2.0米,配置相应的活动围护,高度≧1.8米,材质同固定围护,所有围护全新。
围挡在各施工段间周转使用,安排专人进行日常维护,保持围挡的完好、整洁。
1.2.4办公宿舍等临时布置由于本工程位于市郊,办公及宿舍租用周边居民的房屋和空置场地。
进出的机动车辆计划利用施工便道与现状原有道路通行。
在各大门口车辆进出位置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高差处采用混凝土接坡,为了路面排水的畅通,并在接坡处埋设过水钢管。
1.2.5材料堆场及生产加工区布置本工程工程量大,材料存储需求较大,必须设置足够的材料堆场及生产加工区,经现场调查,材料堆场设置在项目部东侧,面积990㎡,能满足现场临时存放材料和设备等。
1.2.6临时供电由业主指定的电源接入点接至施工区。
按照国家及瑞安市对建筑行业临时用电的要求,我们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设专用保护线及三级漏电保护开关。
在箱式变压器出口设总动力箱,工地施工处设多处分动力箱,从各分动力箱用橡胶软电缆或通过移动式配电箱供给各负载。
为尽量避开施工面及降低成本,动力线路、照明线路、生活用电线路等低压线路尽量沿围墙采取架空方式铺设。
此外,自备6台200kw、6台30kw的发电机,通过电源切换箱备用于停电抢修及施工高峰等情况下的照明及适当动力用电,以保证施工高峰期的补充电力和临时停电时的备用电力,争取施工时间和施工的连续性。
1.2.7临时供水由附近的给水管接口(管径φ80~100)分别引至项目部、民工宿舍及施工现场,之后采用DN50、DN25的供水管引至各用水场地。
水管路及用水设施符合国家及瑞安市关于水力安装、使用、维修的有关规定。
1.2.8现场通讯主要管理人员配备移动电话,施工现场办公室安装与电脑联网的电话两台,以便承包商对外联络及业主进行网络化管理。
施工现场配对讲机数部,供项目负责人及各作业班组联络使用。
第二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2.1路基工程场地清理→路基挖方→路基填方→路基整形→路基检测在施工中各施工处按平行流水作业分别对各自范围内的工作逐项完成。
施工作业机械由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总体安排灵活掌握和调配。
各路基施工队在本分项工程中的人员配备为:施工队长1人,施工队技术负责人1人,其他人员根据根据工程内容相应配备。
2.1.1路基施工准备工作a.由于本合同段路基土石方工程量大。
为有效完成该部工程,应加强路基施工准备工作。
b.人员、设备分批分期到位,投入该项目的人员、设备将按照计划数量、功率、型号准时进入现场并投入工作。
c.测量工作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结束后整理完整的报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使用。
d.横断面测绘,在控制测绘的基础理论上,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横断面的测绘,从而确定开挖线和开挖深度,指导路基土石方的开挖。
e.地质勘探,在重要地段或重要建筑结构物处,进行必要的地质钻探勘察。
f.施工便道的修筑,根据现场情况将采用换填或片石及泥结碎石进行加宽处理。
g.为保证路基土石方的调配,进场后将首先采用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在红线内修筑一条施工纵向通道。
h.施工方案准备,在以上资料的基础上,在认真阅读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实施方案。
并在施工中按此方案进行组织施工。
i.取样试验,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对路基填料、砂、石、水泥、砼配合比进行取样试验。
2.1.2路基场地清理主要设备配置:履带式挖掘机、轮胎式装载机、履带式推土机、自卸汽车、振动压路机、平地机在路基土石方工程开挖回填前,对地表的树木、灌木丛、垃圾、有机物残渣、建筑物等进行人工砍伐折除,并按规定运出施工现场。
对地表面30cm以的草皮、农作物的根系、表土等采用推土机进行铲除,使用挖掘机结合自卸汽车运至指定弃土场堆弃。
对于填方地段,在场地表土清理完成后,即使用压路机进行填前碾压使其压实度达到规定要求。
对于局部需特殊处理的地段按设计或经监理工程师同意的方法进行特殊处理,确保达到规定要求。
2.1.3特殊路基施工根据设计资料,本合同段特殊路基施工主要为强夯和冲击压实。
1.强夯工艺1)施工机械与设备起重设备:100t履带吊车及自动脱钩装置。
夯锤:采用圆柱型和带有气孔的铸铁锤,夯锤重10~20t,底面积3~5m2。
2)施工方法与步骤(1)清理、平整施工场地;(2)标出第一边夯击点位,并测量场地调和;(3)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程,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夯坑整平;(6)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7)重复步骤3~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8)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9)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夯满拍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3)注意事项(1)第一、二遍的强夯能级(包括多次夯击和补料)达到加固深度。
第三遍(满夯)主要是加固表层,故强夯能级以500~1200KN-m 为宜,要保证锤印彼此搭接。
(2)强夯施工时对夯坑的处理措施:当起锤困难时,应随夯随填料;(3)当地下水位较高,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时,应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铺填一定厚度的粒料。
坑内或场地积水应及时排除。
2、冲击压实冲击压实机械采用25KJ冲击式压实机,其速度控制在10~15Km/h 之间,冲击机距路基边缘净距不小于50cm。
距离填土高度小于3m的涵洞中心桩号不小于5m,距桥涵搭板边缘保持2.0m净距,与挡土墙砌体保持1.5m的距离,填土高度大于3m的涵洞按一般路基冲击压实。
冲击压实机必须纵横向轮迹交错,冲击夯坝均匀按梅花形散布,横向轮迹重叠20cm。
前后连接的两个冲压段之间应保证30cm的搭接长度。
施工中应配备平地机,路基面起伏过大时,进行整平然后继续冲压。
冲压完成后,用光轮压路机进行整平压实。
冲压后经高程检测需进行补土压实时,补土层的最终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且不得进行表层贴补,如补土层厚度较薄,可对表层土用犁钩翻起10cm厚度,与补土摊铺均匀后用压路机压实至设计标高。
3.强夯及冲击压实质量检测方法及标准(1)在大面积强夯施工前,应选择代表性路段进行试夯,以确定合理的强夯参数与工艺。
强夯过程中,每遍每夯点的夯击次数用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控制。
第一、二遍夯沉量不大于10cm,第三遍夯沉量不大于5cm,此外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最后的夯沉量控制值以试夯结果确定,但最大不宜起过15cm。
强夯施工结束后2周应对加固地基质量进行检验。
(2)冲击压实地段,应在施工前和施工后各检测一遍,用前后数据进行对比以判断冲击压实的质量,并及时调整压实次数及压实方法。
(3)强夯及冲击压实质量检测,均采用标准贯入、动力触探、现场荷载等原位测试方法和室内土工试验方法,强夯地基的检测深度要起过设计加固深度1.0m以上,冲击压实地基,其检测深度一般为2.0m。
强夯地基每个加固段不小于2处,每处3点,冲击压实地基一般每100m布设一个检测点。
加固范围内质量标准应满足一般路基及高填土路堤的压实标准,湿陷系数小于0.015,当采用重型动力触探检测地基时,可按下式换算:YD=15.58+0.169N63.5,式中:YD=强夯后路基实际达到的密实度,N63.5=检测击打次数,本路段路床0~80cmN63.5应大于10次/10cm。
2.1.4路基挖方包括路基土方开挖、石方开挖、土石方运输等工作内容。
设备配置;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自卸汽车、潜孔钻机、空气压缩机a.土方开挖及运输施工中根据土质和开挖的不同情况采用 (a)对表层耕作土用推土机掘取并集堆后装载机集中装运;(b)对填方换填土(石)地区开挖至硬基用挖掘机按掘进法施工,开挖未到硬基则用挖掘机按边掘进边换填或预铺土层后按退挖法开挖;(c)对挖方淤田部位采取分层掘取开挖,以区分和避免破坏可利用土。
在路堑分层开挖的同时辅以人工边开挖边刷坡,并使工作面向出口处倾斜2~4º,便于排水。
开挖后的土用自卸汽车运输到填方地点或弃土场。
b.石方开挖及运输对石方路堑进行分层爆破开挖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