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协商解除合同方式裁员案例解析

协商解除合同方式裁员案例解析

协商解除合同方式裁员案例解析
来源:胡律师网作者:上海律师胡燕来所属栏目:企业法律顾问
协商解除合同方式裁员案例解析 2006 年 11 月 , 小李到某外贸公司工作。

2008 年年初 , 外贸公司扩展经营市场 , 准备将生意拓展到东南亚。

小李是公司重要管理人员 , 公司希望他能够作为……
协商解除合同方式裁员案例解析
2006年11月,小李到某外贸公司工作。

2008年年初,外贸公司扩展经营市场,准备将生意拓展到东南亚。

小李是公司重要管理人员,公司希望他能够作为第一批“拓荒者”前往泰国设立分公司。

不巧的是,就在小李准备出发之际,家中来电称“母亲病危,速回老家”。

小李非常担心母亲的病情,将情况通知了公司,希望能够延迟出国。

公司不同意,对小李说:“泰国新公司的发展是你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如果你现在无法完成,就不要再干了。

”无奈之下,小李只得要求与公司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公司方面称,要解除合同可以,但是需要他支付因为他无法前往泰国对公司造成的损失6O00元人民币。

因母亲病重,小李急于回家,虽觉公司要求支付的补偿金不合理,将6O00元人民币交于公司即匆忙回家。

事后,小李认为赔偿金额巨大,同时自己也是在无奈之下同意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不应该支付补偿金,因此提请劳动仲裁。

仲裁审理过程中,用人单位抗辩称: “当时公司与小李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双方自愿,因此小李必须依照解除条件支付补偿金。

”某仲裁委员会审理后认为,本案中的情况不属于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因为公司是在小李必须尽快赶回家探望母亲的情况下,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的;
作为劳动者的小李则是出于无奈而被迫接受了公司提出的补偿金要求。

在协商过程中,用人单位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协商一致、平等自愿的原则,属于乘人之危。

仲裁委员会同时认为,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公司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但并没有规定公司不能要求劳动者赔偿因为劳动者的行为对公司造成损失的费用。

如劳动者未按《劳动合同法》的挑定解除劳动合同,并对用人单位造成了物质上的损失,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支付赔偿金,但本案中,某外贸公司以乘人之危方式要求小李支付不符合实际损失数额的赔偿金,明显不符合法律规定。

最后,某仲裁庭作出如下裁决:根据用人单位与小李提供的证据,小李没有前往泰国,公司派遣其他人前往一样需要支付飞机票等费用,因此不存在公司利益的损害,小李不需要就公司所谓的损失部分作出赔偿,最后裁决某外贸公司退回小李的赔偿金6000元人民币。

(文章来源:胡律师网上海地区邮箱:hulvshi1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