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13课 五四运动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13课 五四运动优秀课件
28.可以失败。可以哭闹。但是不能失去对自己的勇气和信心。 42.不要嘲笑铁树。为了开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别的树种更长久的努力。 97.即使脚步下是一片岩石,它也会迸发出火花,只要你拿起铁锤钢钎。 85.要先打败任何事情得先学会打败自己。 58.埋首前进,只为抬头能看见梦中最向往的地方。 39.对一个年轻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个人价值的增加。
2.“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 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 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 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
代是( C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3.“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 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 校时受到热烈欢迎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
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 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 捏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 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 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B )
A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具体表现。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三 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 拒签和约。
4.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79.越努力,越幸运,若是不幸运,就一定是不够努力。 15、做一个平静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人与人相交,若是懂得,何必多言,人如果能抛弃偏执,丢下无谓的烦忧,哪怕一片树叶,一朵小花,都能发现它的美,只要用心,生活中的美和喜悦便 会不请自来。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主力:学生——工人
五 过程 方式:罢课 罢工 罢课 罢市
四
重心:北京——上海
运 动
释放被捕学生 成果 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拒绝巴黎和约上签字
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随堂练习
1.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讨论,
正确的是( C )
A.都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 B.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 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C.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23.善良的人永远是受苦的,那忧苦的重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只有忍耐。 6.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56.你可能只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人,但对于某些人来说,你就是全世界。 10.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 55.我现在这么努力奋斗,就是为了以后我爱的能够幸福。 二、努力把日子都填满,别让孤单把你包围,请善待珍惜自己,给自己一个坚强的理由,生活中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90.最清晰的脚印是留在最泥泞的路上的。 13.站起来的次数能够比跌倒的次数多一次,你就是强者。 48.最怕自己平庸碌碌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3.人生如车,或长途,或短途。人生就是一种追求,一种努力,一种期盼。渴望着把梦想变成现实,将虚幻化为真实。生活,因梦而美好;人生,因梦而苦闷。然而,再难的道,也有尽头;再长 的路,也有出口,坚持就会有光明!
《五四运动》(绘画)
“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
五四时期的 爱国纪念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战胜国,为 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 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 有许多特权;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五四运动的扩大:
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 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 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 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 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相关史事: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代
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 邵飘萍报告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 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 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激愤。 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第13课 五四运动
目标导航
1. 识记五四运动导火线、爆发、口号、领导者、 初步胜利、发展等基本史实。
2. 知道五四运动的口号和性质。 3. 认识五四运动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
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1.背景: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
巴黎和会全 体会议现场
2.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
2.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 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 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 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
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 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 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 的广泛拥护。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 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 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支持北 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 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 800多名学生被捕。消息传出,6月5日,上海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 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1919年6月初前后,五四运动的不同点
时期 1919年6月5日前 1919年6月5日前
中心
北京
上海
主力
青年学生
工人阶级
斗争方式 示威游行罢课
三罢斗争
2.五四运动中取得的胜利:
在举国上下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之下,北洋 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 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 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 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