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肩关节脱位(骨伤科)ppt课件

肩关节脱位(骨伤科)ppt课件


后脱位复位
.
27
七、脱位整复后的表现
1.肩部丰满,与对侧外观相似,方肩 变为圆肩。 2.腋窝锁骨下或喙突下,扪不到脱位 的肱骨头。 3.患肢手掌放于对侧肩前部时,患肘 内侧与胸壁 可以接触(杜格氏征阴性 )。 4.X线片表现肩关节复位。
.
28
八、脱位整复后的固定方法
上臂保持在内收、内旋位,肘关节屈曲 60—90度,前臂贴胸,三角巾悬吊,上臂用 绷带固定于胸壁2—3周。
文献:现已不推荐使用
.
20
六、治疗——手法整复
患者俯卧在担架上,患肢悬在床 边,捆绑重物进行牵引,一般从 5 磅 (2.27 公斤)开始。同样,医生也可 以轻柔的摇晃患肢。通常在 15 至 20 分钟之内可以获得复位。
Stimson牵引复位法(悬吊复位法)
对老年患者尤为适宜 .
21
六、治疗——手法整复
操作方法: 以右肩为例,术者立于患侧。 1.术者用右手把住患肢肘部,左手握住
患肢手腕,徐徐向下牵引,并同时外展外 旋上臂。
2.在上臂外旋和牵引的位置下,逐渐内 收其肘部,使与前下胸壁相接触。
3.迅速地内旋上臂,肱骨头在内旋时滑 入关节盂内,此时可听到肱骨头滑动的声 响。
Kocher复位法(牵引回旋法)
肩关节关节容易脱位的原因。
.
3
三、分类
根据脱位的时间与复发次数:
新鲜性 陈旧性(脱位超过3周) 习惯性(复位后,肩部受轻微外力即反复发生脱位)
根据脱位后肱骨头的位置:(临床常用)
前脱位(>95%)
后脱位
上脱位(罕见)
提示严重的软组织损伤
下脱位(更为罕见)
.
4
三、分类
前脱位又可分为四种类型:喙突下、盂下、锁骨下、胸腔内脱位
搏动减弱或消失。
.
14
六、脱位的合并症
3.神经损伤——肩关节前脱 腋神经一过性损伤,大部 分可自行缓解。
腋神经
支配三角肌与小圆肌 支配肩前外侧、后侧皮肤
4.肩关节复发脱位——肩关节脱位中,据报道,20岁以下者 复发脱位的发生率为80%-92%。40岁以上复发率为10%-15%。
肩关节脱位的体征: (一)前脱位:3.关节盂空虚
复位前
.
复位后
8
五、诊断要点——体征
肩关节脱位的体征: (一)前脱位:4.搭肩试验(Dugas征)阳性
整复前
.
整复后
9
五、诊断要点——影像
X线
.
10
五、诊断要点——体征
肩关节脱位的体征: (二)后脱位:体征一般不如前脱位那样 明显,典型。 如:1.无明显的“方肩”畸形及弹性固定; 2.X线正位片中肱骨头有没明显的脱位表现。 故后脱位有“诊断的陷阱”之称。
文献
外旋位或内旋位固定都可
.
29
九、总结
1.小于20岁的初次脱位者,75%会再次脱位, 建议微创关节镜修复; 2.军人、运动员,再次脱位率很高; 3.老年人合并肩袖损伤较多。

最常见
胸腔内脱位
.
5
四、前脱位损伤机制
上肢受外展、后伸,伴外旋的外力,肱骨头的顶压造成前关节囊 、韧带及关节盂唇的损伤,外力继续作用可使肱骨头滑向前方。
.
6
五、诊断要点——体征
肩关节脱位的体征: (一)前脱位: 1.“方肩”畸形。
2.弹性固定:伤臂于25°-30°外展固定位
.
7
五、诊断要点——体征
外旋复位法
.
25
六、治疗——手法整复
患者俯卧位,给与患肢轻柔的纵向牵引,同 时术者使用拇指稳定肩胛骨上缘,并用其余手指 将肩胛下角向内推。复位的感觉会非常轻柔,甚 至有可能感觉不到复位成功。 文献报道的成功率在 79% 至 96% 之间。
推荐使用
肩胛骨复位法
.
26
六、治疗——手法整复
牵引、外展、外旋
肩关节脱位
郑州市中医院骨伤科 徐毅
.
1
一、概述
▪ 肩关节脱位是指肩胛盂与肱 骨头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 也称盂肱关节脱位
▪ 为全身大关节脱位中最常见 ,占全部脱位的50%。多发 于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
.
2
二、解剖特点
肩胛盂小且浅,只占肱骨头 关节面的1/3至1/4,而且肩关节 囊松弛薄弱,前方尤为明显,这 种结构为增大肩关节的活动度提 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对于肩关节 的稳定则是不利因素。此为产生
.
17
六、治疗——手法整复
前脱位复位手法分为:
牵引法
Hippocratic复位法(手牵足蹬法) Stimson牵引复位法(悬吊复位法)
杠杆法 外旋法 肩胛骨复位法
Kocher复位法(牵引回旋法)
.
18
六、治疗——手法整复
Hippocrtic复位法(手牵足蹬法)
.
19
六、治疗——手法整复
Hippocrtic复位法(手牵足蹬法) 1.该方法目前较少使用,因为其存在 较高风险的臂丛神经牵拉损伤。 2.复位时,有很强烈的复位感,这也 会增加Hill-Saks损伤(肱骨头压缩骨折 )的可能。
.
22
六、治疗——手法整复
Kocher复位法(牵引回旋法) 有引起肱骨颈骨折,神经血管损 伤或肌肉纤维撕裂的危险。
临床慎用
.
23
六、治疗——手法整复
患者仰卧位或坐位,由术者来将患肢极度外 展和当外旋 70 至 100°时可以出现脱位复位。
该方法不会带来创伤并且易于使用。
推荐使用
外旋复位法
.
24
六、治疗——手法整复
2.血管损伤:可能合并腋动脉或腋静脉的 损伤,严重时可有休克的表现
.
冈上肌断裂
13
六、脱位的合并症
1.肩袖损伤——前脱位时合 并肩袖损伤较为多见,发生 率为:31.3%。后脱位时则较 少发生。
冈上肌断裂
2.血管损伤:可能合并腋动脉或腋静脉的 损伤,严重时可有休克的表现
腋动脉损伤
患肢前臂及手部发冷和紫绀,桡动脉
.
11
五、诊断要点——影像
后脱位
特点 2.失去平行关系
3.颈干角投影减小或消 失,头、颈轴线在一条直 线上
1.椭圆形阴影减小或消失
正常肩关节 平行线
椭圆形阴影
“灯泡征”
.
12
六、脱位的合并症
1.肩袖损伤——前脱位时合 并肩袖损伤较为多见,发生 率为:31.3%。后脱位时则较 少发生。
MRI可评价合并的软组织损伤
复位后制动时间及制动方式与复发脱位
的发生率的关系仍有不同观点,某些
作者认为制动时间与复发脱位发生率没有关系。
.
15
六、脱位的合并症
5.合并肩部骨折:
1.大结节骨折
2.Hill-sachs损 伤(肱骨头压缩 骨折)
.
3.关节盂骨折16
六、治疗——手法整复
新鲜肩关节脱位的治疗原则是尽早闭合复位,一般复位前给予 适当麻醉,常用的麻醉方法,则有关节腔浸润麻醉,即用1%利多卡 因20毫升注入于关节腔内,约15分钟后待麻醉发挥效能再行整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