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forum-253-1.html
(3)在完成基层的铺 装后,适时喷洒透层油还 可以减少基层的养生费 用,提高养生质量;
(4)经过透层油渗透 成型以后的基层表面的开 口空隙被填充,从而得到 一个渗透深度上的防水 层;
(5)在由于某种原因 推迟铺筑面层的情况下, 透层可向基层提供临时性 防护,防止降雨和临时行 车的破坏。
如果因城市规划需要,
/forum-253-1.html
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线 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 一般称后退道路红线 建造。任何建筑都不得 超越给定的建筑红线。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规 定建筑物的台阶、平 台、窗井、地下建筑及 建筑基础,除基地内连 通城市管线以外的其
பைடு நூலகம்
/forum-253-1.html
透层
透层【prime coat】指 的是为使沥青层与无沥青 材料的基层结合良好,在 基层上浇洒的石油沥青、 煤沥青、液体沥青或阳离 子 乳化沥青而形成的透入 基层表面的薄层。
其主要作用如下: (1)透入基层表面孔 隙,增强了基层和沥青面 层间的粘结; (2)有助于结合基层 表面集料中的细料;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 路用地的边界线。有时 也把确定沿街建筑位
/forum-253-1.html
置的一条建筑线谓之 红线,即建筑红线。它 可与道路红线重合,也 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 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 线,在红线内不允许建 任何永久性建筑。
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压实度(degree of compaction) (原:指的是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 标准最大干密度 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压实度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检测的关键指 标之一,表征现场压实后的密度状况,压实度越高,密度越大,材料整体性能越好。 对 于 路 基 本 、路 面 半 刚 性 基 层 及 粒 料 类 柔 性 基 层 而 言 ,压 实 度 是 指 工 地 上 实 际 达 到 的 干 密 度 与 室 内 标 准 击 实 实 验 所 得 最 大 干 密 度 的 比 值 ;对 沥 青 面 层 、沥 青 稳 定 基 层 而 言 , 压实度是指现场达到的密度与室内标准密度的比值。
/forum-253-1.html
路床 1 路床分上、下两层:路面底面以下深度 0~30cm 范围内的路基称为上路床;路面底面 以下深度 30~80cm 范围内的路基称为下路床。
路床将承受从路面传递下来的、较大的荷载应力,因而要求它均匀、密实,达到 规定的强度。 、、
土的干密度一般常在 1.4~1.7 g/cm3。 在工程上常把干密度作为评定土体紧密程度的标准,以控制填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在土方填筑时,常以土的(干密度 )来控制土的夯实标准。
路床
路床【road bed】指的是路槽底部一定深度的部分称路床。土质路床又
称土基。 路床是路面的基础,是指路面底面以下 80cm范围内的 路基 部分。
背斜常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背斜处适合建隧道。 煤、石油等是由千万年的地质演化形成的,与岩层的新老关系密切。 有些含有油气的沉积岩层,由于受到巨大压力而发生变形,石油都跑到背 斜里去了,形成富集区。所以背斜构造往往是储藏石油的“仓库”,在石 油地质学上叫“储油构造”。通常,由于天然气密度最小,处在背斜构造 的顶部,石油处在中间,下部则是水。寻找油气资源就是要先找这种地方。 形成石油圈闭(oil trap)之地质结构有很多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称为 背斜型圈闭(anticline trap),外形如窟隆状,天然气、石油和水均储存 在储油岩(reservoir rock)内,而储油岩被一层非渗透性岩所覆盖,它可 防止天然气和石油之逸离;第二种类型称为断层型圈闭(fault trap),因 为不渗透性岩发生断层而阻止石油和天然气之逃逸;第三种类型称为可变 渗透性型圈闭,由于储油岩之渗透性发生变化而导致石油无法逸离储油岩。
/forum-253-1.html
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 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成地下水,故打井可以在向 斜槽部。
背斜向斜如何区分 一般的是“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当岩层弯曲方向相反时,要用以下方法判断: 向斜:指的是岩层向下弯曲,主要的判断方法是内新外老,在一水平面 上,中间是新岩层,而两边是老岩层。 背斜:指的是岩层向上弯曲,主要的判断方法是内老外新,在一水平面 上,中间是老岩层,而两边是新岩层。 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井位置。
褶皱 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而形成褶皱,常形成高大的
褶皱山脉。 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中间向上隆起的叫背斜,中间向下凹陷的叫向
斜。 编辑本段背斜(anticline)
褶皱构造中褶曲的基本形态之一,与“向斜”相对。背斜外形上一般 是向上突出的弯曲。
背斜向斜
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心部分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这一点是其与 向斜的根本区别)。如图中的 A 就是背斜。
沥青表面处治
沥青表面处治 【 bituminous surface
/forum-253-1.html
treatment】 是用沥青 和细粒料按层铺或拌 和方法施工,厚度不超 过 3cm 的薄层路面面 层。由于处治层很薄, 一般不起提高强度作 用,其主要作用是抵抗 行车的磨耗和大气作 用,增强防水性,提高平 整度,改善路面的行车 条件。
工程应用: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向斜处适合建水库。由来:向斜一字,来自 希腊语,原指对向倾斜之意。为褶曲构造之一部分,两翼指向上方,中央 向下屈曲。其在褶弯内之岩层,愈往中央,愈为年轻。向斜之两翼,如向 同一方向倾斜,曰转倒褶曲;如两翼之倾斜,几近水平,或作水平状态, 曰偃卧褶曲。向斜与背斜相连,彼此方向相反,常使地壳岩层,呈现波状。 在向斜构造之中,如含有甚多之小褶曲在内,曰复向斜;如地层是由多个 不同方向,向中心倾斜,使向斜略呈圆形,曰盆地。构造与圆丘相反。向 斜与背斜,俱指地层之构造而言,与地形之高低起伏无关。背斜层有时可 被侵蚀成为低地,曰背斜谷;而向斜层有时亦可被侵蚀剩下成为高山之形 状,曰向斜岭。此种与构造相反之地形,曰相反地形。向斜之构造,在沈 积岩中最为显著,其规模之大者,可达五十公里以上,小者,可小至一公 分以下,曰微褶曲。向斜褶曲,可来自水平之压力;岩层之可塑性流动、 重力之滑落,与垂直之运动等。
地形特点: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 下形成谷地。向斜与背斜的情况相反,底部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易接受 沉积。背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谷,向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山,这种情 况称为“地形倒置”,是外力作用的典型体现。 工程应用:
/forum-253-1.html
反射裂【reflection crack】。
在旧有的水泥混 凝土路面的接缝、裂缝 处,其上部的新的沥青 混凝土加铺层在使用 的短时间内出现的对 应的裂缝。
在进行柔性路面 结构组合设计过程中, 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
/forum-253-1.html
轻反射裂缝。面层时, 对等级较高的道路应 适当加厚面层或铺设 土工织物或采取其他 措施以减 道路红线
反射裂缝
/forum-253-1.html
旧混凝土路面补强时 常在原有路面上加铺 一层沥青罩面,当混凝 土位移产生的拉应力 超过沥青罩面层的抗 拉强度时,罩面层就会 开裂,这种裂缝即称为
/forum-253-1.html
土 的 孔 隙 中 完 全 没 有 水 时 的 密 度 ,称 干 密 度 ;是 指 土 单 位 体 积 中 土 粒 的 重 量 ,即 :固 体颗粒的质量与土的总体积之比值。 干 密 度 反 映 了 土 的 孔 隙 比 ,因 而 可 用 以 计 算 土 的 孔 隙 率 ,它 往 往 通 过 土 的 密 度 及 含 水 率计算得来,但也可以实测。
编辑本段向斜(syncline)
褶曲的基本形态之一,与背斜相对。如图中的 B 就是向斜。 地形特点:从形态上看,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因此,从地形的 原始形态看,向斜往往会成为谷地。但是,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 坚实不易被侵蚀,经长期侵蚀后反而可能成为山岭,相应的背斜却会因岩 石拉张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岩层新老关系来确定一 个褶皱是背斜还是向斜(参看褶曲词条),而不能单凭地表形态来判断。
/forum-253-1.html
褶皱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石油、天然气、地下水三者比较,天然气的密度最小,石油次之, 水的密度最大,且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即储水。
相反,背斜是良好的 储油构造。 因为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受力集中于中心。所以,同一平面上各点受力不均匀,不宜修 建铁路、隧道等工程。
沥青针入度指数
沥青针入度指数 penetration index (简写 PI) 针 入 度 指 数 是 一 种 沥 青 结 合 料 的 温 度 感 应 性 指 标 ,反 应 针 入 度 随 温 度 而 变 化 的 程 度 ,由 不 同 温 度 的 针 入 度 按 规 定 方 法 计 算 得 到 。可 通 过 沥 青 针 入 度 和 软 化 点 在 事 先 绘 制的诺莫图上查找。也可以按公式计算,PI=20-500A/(1+50A),其中 A 为针入度-温 度 感 应 性 系 数 ,可 由 针 入 度 和 软 化 点 简 易 求 得 。也 可 由 三 个 以 上 不 同 温 度 下 的 针 入 度回归 A 后求得。 针入度指数也可用来表示沥青的胶体类型。溶胶型 PI<-2;凝胶型 PI>+2. PI 增加, 沥青的弹性和触变性增加。大部分氧化沥青为溶胶型——凝胶型。
/forum-253-1.html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道路交通和标志线》(GB5768-1999)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河床比降:以沿水流方向河床两点高差除以其间的距离来表示。注:任意河段 英文名称:slope of river bed 流域面积:流域面积是指流域周围分水线与河口(或坝、闸址)断面之间所包围的面积,一 般指地表水的集水面积,其单位以 km2 计。一般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 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 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分水线:是 流 域 四 周 水 流 方 向 不 同 的 界 线 ,在 山 区 是 山 脊 线 ,在 平 原 则 常 以 堤 防 或 岗 地 为分水线。地下水的分水线难以测定,常以地表水的分水线来划分流域的范围 向 斜 :底 层 中 一 种 向 下 的 褶 曲 构 造 ,其 核 部 由 新 底 层 组 成 。底 层 时 代 由 核 部 向 两 翼 由 新到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