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师教育学15秋在线作业

东师教育学15秋在线作业

教育学15秋在线作业3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包括本科的各校各科新学期复习资料,可以联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60 分。

)V 1. 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

A. 教育大纲B. 教育目标C. 培养目标D. 教育目的满分:3 分2. 教育这一永恒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是A. 社会性B. 历史性C. 阶级性D. 民族性满分:3 分3. 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说,家庭教育的首要特点是()。

A. 科学性B. 强制性C. 生活性D. 规范性满分:3 分4. 受教育者个性得以充分施展的最好途径是A. 教学B. 社会实践C. 课外活动D. 劳动满分:3 分5. 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劳动具有()。

A. 责任性B. 创造性C. 复杂性D. 长期性满分:3 分6. 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A. 系统性B. 制度性C. 无阶级性D. 等级性满分:3 分7. 在教学过程的预备阶段,其根本任务是( )。

A. 启发学生思维B. 呈现教学材料C. 激发学习动机D. 进行教育评价满分:3 分8. 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 教育关系B. 心理关系C. 社会关系D. 主客体关系满分:3 分9. 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A. 融合课程B. 广域课程C. 核心课程D. 合并课程满分:3 分10. 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是()。

A. 对话行为B. 讲述行为C. 指导行为D. 提问行为满分:3 分11. 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多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教育活动是A.社会教育B. 学校教育C. 家庭教育D. 社区教育满分:3 分12. 人的世界观基本形成于( )。

A. 幼儿期B. 儿童期C. 少年期D. 青年期满分:3 分13.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

A. 教学改革和实验B. 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C. 实施素质教育D. 个性发展满分:3 分14. 当前我国教学评价的新理念( )。

A. 客观性评价B. 结果性评价C. 发展性评价D. 全面性评价满分:3 分15. 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

A. 孔子B. 夸美纽斯C. 杜威D. 布鲁纳满分:3 分16. 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观点是A.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B.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C.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D.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满分:3 分17.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A. 感知B. 理解C. 判断D. 创造满分:3 分18. 社会主义教育唯一科学的教育指导思想是A. 毛泽东思想B.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C. 邓小平思想D. 列宁主义满分:3 分19. 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A. 原始社会初期B.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D. 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满分:3 分20. 素质教育是A. 一种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的教育,是正在发展的教育B. 一种全面发展人的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个体的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C. 一种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的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D. 一种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是一种面向个体的教育,是正在发展的教育满分:3 分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V 1. 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A. 教育者、受教育者B. 教育内容C. 教育手段、途径D. 教育环境满分:2 分2. 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A. 面向学生B. 面向未来C. 面向现代化D. 面向世界满分:2 分3. 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A.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B. 教育具有经济功能C.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D.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满分:2 分4. 教育是通过培养具有()的人来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的。

A. 实践精神B. 实干能力C. 创新精神D. 创造能力满分:2 分5. 隐性课程的特点()。

A. 隐蔽性B. 广泛性C. 非预期性D. 权威性满分:2 分6.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A. 没有阶级性B. 为生产劳动服务C. 在生产生活中进行D. 原始性满分:2 分7. “温故而知新”;“对症下药”是指教学应遵循( )。

A. 循序渐进原则B.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 巩固性原则D. 因材施教原则满分:2 分8. 影响和制约教育发展的人口状况有A. 人口数量B. 人口性别C. 人口结构D. 人口质量满分:2 分9. 班主任应具备的素养( )。

A. 热爱事业、热爱学生B. 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有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C. 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D. 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满分:2 分10. “拔苗助长”违背的教学原则是()。

A. 直观性原则B. 巩固性原则C. 循序渐进原则D. 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满分:2 分三、判断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V 1. 学科课程依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但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2. 培养人的“个性”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和基础。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3. 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是校长全面负责。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4. 德育原则是指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应达到的要求。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5. 人的发展是由遗传素质决定的。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6. 人的“未特定化”是人的可教育性的前提。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7. 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必然会弱化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8. 教育对社会发生作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作用的整体性与全方位性以及作用重心的转移性。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9. 教育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0. 德育过程是促进个体思想道德社会化和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统一的过程。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教育学15秋在线作业2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60 分。

)V 1. 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 )。

A. 教育的社会现象和内部现象B. 教育的认识现象和外部现象C. 教育的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D. 教育的内部现象和外部现象满分:3 分2. 学校体育能使学生在劳累之后在体力和精神上得到恢复和放松。

这是指体育的( )。

A. 健体功能B. 育智功能C. 育德功能D. 娱乐功能满分:3 分3. 教师的根本任务A. 教好功课B. 教书育人C. 管理学校D. 道德教育满分:3 分4. “教师是太阳底下做光辉的职业”这句话出自A. 柏拉图B. 苏格拉底C. 夸美纽斯D. 亚里士多德满分:3 分5. 《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A. 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B. 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C. 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D. 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满分:3 分6. 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个人或团体都是()。

A. 教育者B. 教育主体C. 教育因素D. 德育指导者满分:3 分7. 教育的主体形态是A. 学校教育B. 社会教育C. 家庭教育D. 终身教育满分:3 分8. 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的是A. 社会实践B. 语言的产生C. 生产劳动D. 学校的出现满分:3 分9.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 劳动起源论B. 生物起源论C. 心理起源论D. 生物进化论满分:3 分10. 在教育过程中究竟形成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A. 学生B. 环境C. 社会D. 教师满分:3 分11. 社区教育的对象是()。

A. 社区内的少年儿童B. 社区内除学生以外的社会成员C. 社区内的每一个成员D. 社区内的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满分:3 分12. 教育的育人功能的周期世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 社会发展B. 儿童身心发展年龄阶段特点C. 自然条件D. 教育年限长满分:3 分13. 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环境。

A. 宏观的B. 间接的C. 一般的D. 特殊的满分:3 分14. 我国古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

说明( )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 遗传B. 环境C. 教育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满分:3 分15. 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

A. 知识拓展能力B. 设计教学的能力C. 教学创新能力D. 教育教学能力满分:3 分16. “六艺”是指()。

A. 诗、书、礼、乐、易、春秋B. 礼、乐、射、御、书、数C. 诗、书、礼、乐、书、数D. 礼、乐、射、御、书、诗满分:3 分17. 以倡导“非指导性教学”而闻名于教育界的教育家是A. 谢夫特B. 罗杰斯C. 巴班斯基D. 布卢姆满分:3 分18. 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A. 一种实践活动B. 一种主体活动C. 一种文化活动D. 一种认识活动满分:3 分19. 正确描述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 )。

A. 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B. 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C. 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D. 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满分:3 分20.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具体表现在A. 自觉性独立性长期性B. 自觉性复杂性创造性C. 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D. 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满分:3 分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V 1. 20世纪教育发展目标中“两全”是指A.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B.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C. 全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D.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满分:2 分2. 潜在课程主要是指()。

A. 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B. 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C. 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D. 学校物质文化所构成的物质文化影响满分:2 分3. 人的发展的内因是指A. 环境B. 教育C. 遗传素质D. 主观能动性满分:2 分4. 构成人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 )A. 行B. 情C. 思D. 知满分:2 分5. 学校管理的功能()。

A. 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B. 看管学生C. 增强办学整体效益D.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满分:2 分6. 自然环境对教育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A. 适应自然的教育的价值取向B. 自然环境制约着一定的教育内容选择C. 影响教育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形式D. 影响教育发展战略的选择满分:2 分7. 赞可夫提出一般发展的教学原则是( )。

A. 以高难度进行教学B. 以高速度进行教学C. 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D.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满分:2 分8. 马克思认为现代生产劳动的主要形式是A. 直接劳动B. 一般劳动C. 脑力劳动D. 共同劳动满分:2 分9. 学校教育与广义教育相比,主要的区别在于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A. 专门化B. 制度化C. 终身化D. 大众化满分:2 分10. 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