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英语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

中学英语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

“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是当代九大外语著名教学法流派之一。

收录在《中国当代有名英语教学法流派》一书,该书由胡春洞教授编写,也是2002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外语教学法研讨会的工作成果之一,标志着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已经登上世界外语教学法的历史舞台。

刘振海先生创立的中学英语“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超前集中,整体掌握,强化训练,习题精做,学一带四,课外拓宽)是现代英语教学理念与传统英语教学精华的结合,也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法。

经过全国在20多个省120多个实验区校中在30余年的实验,经过广大师生、专家、学者研究与开法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深深影响着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2019年5月,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75岁的刘振海教授,经研究决定确立“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为“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模式”试验基地,并确立该校青年教师姚建强为“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传承人。

在深入学习、研讨现代教学论及国内外先进外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本区的外语教学实际,自1986年秋季以来,刘振海老师创立并从培养骨干抓起,先后在全区6处高中,万名学生中组织实施了“中学英语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即超前集中、整体掌握、强化训练、习题精做、学一带四、课外阅读)的实验、推广工作。

使广大英语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从分割式串讲法的死学苦记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坚持了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出现了教材是剧本,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讲台是舞台,使学生在生动愉快的气氛中学好外语的新局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好用好外语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减轻了学生的课上和课下负担,大面积提高了外语教学质量。

为探讨、交流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路子,为给广大师生提供课堂教改的方便,现简介如下:(一) 超前集中一、超前集中学习字母在始学阶段,先利用一节课借助音标注音,让学生正确学会、熟记26个字母的读音、书法。

1.整体呈现旧教材及现行教材在始学阶段均采用了分割式教学字母的方法,有的先从学话入手,将字母分散在4-5节课内学完,这极不利于学生快速、高效的学好字母。

我们采取在始学英语的第一堂课采用投影片,字母表或小黑板等将26个字母(大、小写)整体呈现给学生。

并先由教师示范朗读2遍,让学生听准。

中(小)学生在小学一年级就学过汉语拼音,数学上也初步接触过这26个英语字母,在听两遍正音后基本有个整体印象。

2.然后再由教师将易读错的Aa、Cc、Gg、Hh、Jj、Kk、Ll、Nn、Qq、Rr、Vv、Yy这12个字母借助音标正一下音,让学生跟着读一遍。

3.借助音标,教师领读26个字母3-4遍。

4.采用抢答式找3-4个学生每人读7、8个一气将26个字母从头至尾读完,教师要及时矫正错读的字母。

再找一名优秀生将26个字母一气读完。

5.让学生自读26个字母若干遍。

6.用大卡片检测学生对每个字母的读音。

7.教师用教杆指着按顺序集体朗读26个字母1-2遍。

8.教师在事先于黑板上画好的三格内一一板书26个字母(大小写同时呈现),讲清并示范笔划及书写规则,让学生在三格练习本上模仿着写,反复训练几次,并在课下练习书法及搞书法展。

9.教师领读26个字母一遍。

10.教唱英语字母歌曲。

11.注意课下的当晚、明早等的字母反复识记、书法。

二、超前集中学习音标利用1—2节课将48个音素全部正音、熟记并让学生学会用音标学习生词。

1.整体呈现学习字母时由于已初步接触了音标的读音及用法,这对整体教学48个音素打下了基础。

上课一开始先让学生齐唱英语字母歌,并集体背诵字母一遍。

2.利用投影片或挂图等整体呈现英语48个音素。

表格按元音(长短成对的要对齐,不成对的列在后面,双元音注意归类),辅音(清、浊成对的要对齐,不成对的列在后面),半元音单列。

3.由教师将48个音素示范朗读两遍,让学生听准。

4.教师领读48个音素2-3遍。

5.采用将长短元音成对、清浊辅音成对的对比法领读,帮助学生识记。

6.采用抢答式找几名学生将元音和辅音成对的及双元音相近的进行对照朗读检查。

再将几个不成对的辅音及2个半元音进行检查,并反复进行2-3遍让学生识记。

7.采用大卡片(一张一个音素)检查学生识记情况并及时正音。

8.让学生自读自背音素表,不会的可问。

9.引导学生集体朗读音素表1-2遍。

10.教师讲解音标用法的要领。

①辅音在前,元音在后,二者相拼。

如:字母B〔bi:〕that〔ðæt〕②元音在前,辅音在后,二者不相拼。

如:it〔it〕is〔iz〕③元音同元音相邻,辅音同辅音相邻,各读各的音。

如: our〔auə〕 desk〔desk〕④讲清单音节词及双音节词只有一个重音,并讲清重音符号和轻音符号的标志。

其余的拼读规则暂不涉及。

11.让学生翻开书末的词汇表指导学生练习用音标拼读生词,注意先易后难。

并要注意课下的反复识记音素、字母,并练习用音标学习生词。

在始学阶段的2-3节课内熟记26个字母和48个音素,并初步学会用音标学记生词,从始学阶段先让学生牢牢掌握自学英语的钥匙,不再用汉字为英语字母,生词注音,这就大大加快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进度。

三、超前集中学习单词“二十四字教学法”采取利用假期(始学阶段放在字母,音标教学后)由学生自制新学期要学的单词卡片法(学生反映自制卡片的过程就是自学和预习生词的过程,开学后集中识词时正音)。

在开学初一周内的英语课上时间,抓住各科都不太紧张的机遇,乘虚而入,采用课上集中识记,课下依照记忆规律反复循环的方法,速战速决,快速识记本学期要学的词汇,学新课前再复习本单元已学的单词。

下周学新课时不再在课上处理生词,这为课文及对话课的整体掌握打下了基础。

这样做的好处是集中识词周期短,包袱小,见效快,学生刚想厌战,疲劳,战役就结束了。

“二十四教学法”集中识词的方法是:1.整体呈现将我们编的“词汇突破”作为正音读本,或者将每堂课要超前集中的50-60个按照重读元音相同排列的生词打在投影片上整体呈现出来。

初中学生识词时教师要先示范朗读两遍,让学生听准。

高中学生可采用抢答式每生读10余个,找几个人分别读完,教师要及时正音。

2.突破难点,教师从这几十个词中找出几个难读的词领读,正音。

3.集中识词时每个词只要求做到三会(会读,会默写,记住汉义,一词一义)应用放在学新课和强化训练时解决。

4.教师领读(或跟读录音)生词2-4遍(高中可由学生读,并增加自己识记的时间)。

5.用大卡片检测学生。

6.让学生利用小卡片自己识记。

7.让学生利用小卡片互相提问。

8.分组抢答识记生词,并要评估激励。

9.检测单词识记情况,将本节集中的全部词汇用汉语印在一张纸上下发,让学生默写。

10.评估默写情况,让学生将各人不会的词课下补上,并布置学生当晚,明早及隔天的复习循环。

11.集中识词结束后的默写竞赛及补缺。

12.下周学新课前的每单元的词汇复习四、超前集中学习语法在集中识词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将本学期要学的语法粗线条的简介一下,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轮廓,学新课当接触到具体的语法条目需要集中时,就将这项语法进行专题系统归纳(但不要在课上大量讲,应将有关条目让学生自己学习识记),到期末、学年或毕业复习时再将语法按系统结网结块,整体掌握,并搞强化训练。

学新课前由于首先扫清了生词,语法这两条拦路虎,为课文(单元)的整体教学作好了准备,大大增强了课堂效益。

(二) 整体掌握整体掌握指的是:在学习对话课和课文时,破除分割式串讲法,采用简笔画(挂图或多媒体等)带语句要点提示法。

这就将抽象繁杂的内容变为生动、形象、一目了然的连环画或看图作文了,经过教师的科学点拨、引导,让全体学生均在一节课内整体熟练掌握起来(若课文课是两篇文章是一个内容的,也要在一节课内完成)。

一、对话课课前1分钟的自由对话。

谈论与教材内容有关的问题。

1.听:采用“心记法(即让学生高度集中精力听准中心),让学生听一遍对话录音,记住三件事:A.什么人在对话? B.在什么场所对话? C.谈话的中心议题是什么?2.问:就上述3个问题进行提问。

可以教师问学生,也可学生互相问答。

3.读:可朗读或默读。

教师领读或学生自读或同桌对读。

借学生读对话的机会,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能联贯表达对话内容的简笔画来,并注上谈论的主要词语,以帮助学生记忆上口。

当然也可以采用图片、挂图、投影器或多媒体等。

4.解疑:对话中没有多少要讲的内容。

新学词语和语法条目也不要作过多的讲解、举例。

可留在强化训练阶段中进行。

解疑时间大体控制在2分钟左右,主要是扫除语句障碍。

5.导背诵、导表演:A.让学生合上书,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和重点词语(或挂图、投影器、多媒体等),教师将对话的主要内容概述一下,形成一个整体情境,再由教师示范表演对话1-2遍,让学生听准、记熟。

B.教师用教杆指着图和文让全班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对话1-2遍。

C.教师用教杆指点引导,让学生看着图文熟背对话,直到上口为止。

D.根据教材上出现的对话人物,让同桌或前后桌展开对话,记不住的地方看一下图和文或相互提示一下,实在想不起来的句子可掀开书看一下。

E.教师依照对话的角色,让学生在座位上对话。

F.采用抢答式找2-3组学生到黑板前进行对话表演。

G.让全班学生集体大声背诵对话1-2遍(照顾中差生)。

至此,全班学生都能熟背、表演对话了。

6.再创情景的模拟对话表演:让学生以同桌或前后桌为一组,运用本对话所学新词语及主要套语编写出更换场所或再创情景的模拟对话。

并在座位上进行对话表演。

在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之后,让2-3组学生到黑板前口头进行对话表演。

7.布置作业:复习课文中已超前学过的词汇,预习课文一遍,将疑难划出。

二、课文课课前1分钟的自由会话。

1.听:既采用“心记法”让学生收听1-2遍课文的录音。

让学生听准①课文的主要线索或层次是什么? ②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③作者的主要观点或意图是什么?2.问:采用抢答式,就上述3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提问。

3.读:教师领读(适用于低年级学生或差班学生),学生自读课文1-2遍(低年级学生1-2遍,高中学生一遍)。

教师借学生读课文的机会,依照课文的线索或层次,在黑板上画出几幅能连贯表达课文内涵的简笔画,并在每幅画下注出能串连课文内容的关键词。

这就成了一目了然的连环画了(也可用挂图、表格、投影器或多媒体等),极易整体熟练掌握课文。

4.解疑:破除对课文的分割式串讲法及逐句翻译法,只对课文中出现的语法和词语疑难扼要解释,扫除语句障碍,对于课文中的大量新学词语和语法项目放在强化训练中归纳、简介、训练,以保证充足的对课文的整体掌握时间。

该环节控制在2分钟左右。

5.导复述,导背诵:这个环节有很强的伸缩性和包容性,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依照学情可长可短,体裁可以是故事、小品、戏剧或科技说明文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