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的化学成分
晶体化学式的计算:
具体做法是:
元素或氧化物质量%
原子个数
分子个数(换算成原子个数)
即:要求已知该矿
物的晶体化学通式
以某个原子在该矿物晶
体化学式的原子个数为
准,换算出其他原子在
晶体化学式中的系数 结合晶体化学
知识将各原子
进行分配
举例说明:已知单斜辉石晶体化学通式:XY[Z2O6]
以上举例为阴离子法,即以氧原子数为准计算, 也可以以阳离子总数为准计算,称阳离子法, 计算的思路是一样的。
H2O
H2O
H2O
H2O
H2O
H2O
返回
五、矿物的化学式及其计算
实验式:白云母:K2O 3Al2O3 6SiO2 2H2O 或:H2KAl3Si3O12
仅仅表示各组分的含量比。
晶体化学式:K{Al2[(Si3Al)O10](OH)2}
络阴离子团
结构单元层
不仅表示各组分的含量比,同时还表达了晶体结构信息。
地壳中元素丰度极不均匀,最多的氧(O) 与最少的氡(Rn)含量相差1018倍。
地壳中最常见的元素为: O,Si,Al,Fe,Ca,Na,K,Mg 这8种,占地壳总 质量的99%。
常见8种元素的克拉)
O
46.60
Si
27.72
非化学计量性:某些变价元素矿物,由于离子价态变 化而引起的部分离子缺席空位造成矿物化学成分变化。 如:Fe1-XS,其中x=0~0.125;
机械混入:包裹体等。
矿物化学成分的变化可以反映矿物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 因而可作为标型特征。
关于胶体矿物:
胶体的概念:细分散体系,含分散相(胶粒,一 般小于100nm)和分散媒(相当于溶剂,一般是 水),与真溶液是不同的。 当胶粒含量小于分散媒时,形成的是胶溶体,反 之,形成的是胶凝体(固态)。
但是,不能以某个阳离子为准计算,为什么? 请同学们思考。
本章重点总结:
克拉克值、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离子类型与 矿物种类的关系;
矿物化学成分变化因素(类质同像、胶体吸 附、非化学计量);
矿物中水的5种形式及其特点; 读懂晶体化学式并会计算。
作业:本章习题8。
结晶水: H2O,参加晶格,一般在晶体结构中的大空隙 中,含量固定,较不易脱水(200-500°C),脱水 后结构改变,如:石膏Ca[SO4] •2H2O。
结构水:OH-,H+,H3O+,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晶体 结构中,位置、含量固定,非常稳定,极不易脱水 ( 600-1000°C ),脱水后结构完全改变,如:高 岭石Al4[Si4O10](OH)8。
五、矿物的化学式及其计算
晶体化学式的书写原则: 1)阳离子在前,阴离子在后; 2)多个阳离子时,按碱性强弱排序,按价态低高排序; 互为类质同像关系的阳离子用圆括号括起来,按含量多少排 序; 3)络阴离子团用方括号括起来,更大一级的结构单元用花 括号括起来;一般附加阴离子写在所有阴离子的最后,中性 水分子写在整个化学式最后,并用“•”分开。
Al
8.13
Fe
5.00
Ca
3.63
Na
2.83
K
2.59
Mg
2.09
62.55 21.22 6.47 1.92 1.94 2.64 1.42 1.84
93.77 0.86 0.47 0.43 1.03 1.32 1.83 0.29
可以形象地比喻:整个地壳是由O离子作最紧密堆积,阳离 子充填在空隙中。
另外还有两种过渡型水:
层间水:H2O,存在于层状结构矿物中的层间 大空隙中,与层状结构有一定的键合作用(分 子键),但很微弱,脱水后层状结构基本不改 变。稳定性介于吸附水与结晶水之间。层间水
沸石水:H2O,存在于沸石族矿物晶体结构中 的大空隙或通道中,脱水后结构基本不改变。 稳定性介于吸附水与结晶水之间。
胶粒的特点:比表面积极大,带电荷,具有选择 性吸附。胶粒
胶体矿物:以水为分散媒的胶凝体,特点:非晶 质或超显微隐晶质,具有选择吸附性,水含量不 固定。这就导致了胶体矿物的化学成分极不稳定。
返回
例如:蛋白石,由许多许多的非常细的SiO2胶粒及水 组成。单个SiO2胶粒可能有晶体结构,但太小了; 许多胶粒组合是杂乱的,因此,整体不显晶态特征 而是非晶态或超显微隐晶态。
第十二章 矿物的化学成分
地壳中化学元素丰度对矿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元素的离子类型与矿物种类的关系 矿物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因素 矿物中的水 矿物的化学式及其计算
一、地壳中化学元素的丰度
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的百分数,叫克拉 克值(美国学者克拉克(F.W.Clark) 最先 提出),可分为:质量克拉克值,原子克拉 克值。
铜型离子:电离势高,不易失去电子,与硫形成共 价键,形成硫化物,故称为亲硫元素或亲铜元素;
过渡型离子:性质介于上述两类离子之间,可形成 氧化物、含氧盐,也可形成硫化物,取决于元素在 周期表中的位置(靠近惰性气体型离子还是靠近铜 型离子),也取决于外部氧化-还原条件。
二、元素的离子类型与矿物种类的关系:
例如: 白云母K{Al2[(Si3Al)O10](OH)2} 白云石CaMg[CO3]2 镁方解石(Ca,Mg)[CO3] 铁闪锌矿(Zn,Fe)S 蛋白石 SiO2•nH2O
请同学们读懂上述晶体化学式的含义。
晶体化学式的计算:
总的思路是:以矿物化学分析所得到的元素或 氧化物质量%,换算成该矿物中各原子、离子 系数比例,再结合晶体化学知识判断是否为类 质同像关系、是否组成阴离子团等,写出晶体 化学式。
克拉克值对矿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聚集元素:Au、Ag、Bi、Sb等,尽管克拉克值 很低,但它们的地球化学性质是趋于聚集的, 所以能够形成独立的矿物种,甚至富集成矿;
分散元素:Ru、Cs、Ga、In等,尽管克拉克值 较高,但它们的地球化学性质是趋于分散的, 所以不能够形成独立的矿物种,往往以微量元 素混入物(如类质同像形式)赋存于其他矿物 种中。
二、元素的离子类型与矿物种类的关系:
惰性气体型离子:外层电子8或2 铜型离子:外层电子18或18+2 过渡型离子:外层电子9~17,有未满的d电子。
外层电子构型直接 影响到离子的化学 键性质。
二、元素的离子类型与矿物种类的关系:
惰性气体型离子:易失去电子,与氧形成离子键, 形成氧化物、含氧盐矿物,故称为亲氧元素或亲石 元素;
但是,元素的离子类型与矿物种的关系不是绝对 的,在极端外部条件下,也可改变,如:Cu+ 在氧化环境下也可形成氧化物:赤铜矿Cu2O.
三、矿物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因素:
类质同像:引起矿物化学成分变化的主要因素。特点: 离子之间取代,占据晶格位置,可引起结构、物性等 规律性的变化;
胶体吸附与脱水:引起胶体矿物(非晶态,准矿物) 和含水矿物化学成分变化的主要因素。(下面详叙)
胶粒堆积形成胶体矿物示意图
但是,胶体矿物不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转 化为晶态,这就是胶体的晶化作用,也称胶体老化。 为什么?
胶体晶化后形成的一般是纤维状的细小晶体集合体, 不可能形成一个大单晶。为什么?
四、矿物中的水
水是矿物中的一种特殊的化学成分。分3种基本类型及2 种过渡类型:
吸附水:H2O,被吸附在矿物微粒(胶粒)表面、裂隙 中等,不参加晶格,含量不固定,易脱水(100- 125°C),如:蛋白石SiO2•nH2O
克拉克值对矿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克拉克值高的元素组成的矿物种含量也高,地壳上 的矿物种主要是由前述8种元素组成的硅酸盐(占地 壳总质量的3/4)和氧化物(占地壳总质量的 1/5) ;
但是,地壳上的矿物种除了受克拉克值影响外,还 要受到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的影响,有的元素含量 低,但它能够形成独立矿物种, 而有的元素尽管含 量多,却不能够形成独立矿物种。这就涉及到元素 是趋于“聚集”或“分散”的地球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