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的,是通过内部管理人员一步一步总结和完善才构成的自行
调整以及自我监督的体系,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
首先,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指的是组织实施内部控制的
基础,通常包含了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以及权责分配、人力
资源政策、内部审计等等。
其次,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值的是组织和识别以及系统
分析经营活动里同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有关的风险,积极制定
2. 经济风险。
3. 社会风险。
4. 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其他因素
产生的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风险因素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面临以下内部风险:
1. 管理风险
2. 道德风险
3. 财务风险
4. 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以
及其他因素产生的风险。
第二节 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
风险,或者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和程度之内。
管理者要对单位的外部风险进行评价和分级,并了解风
险变化的情况 ; 各职能部门应通过每月的管理服务活动分析
向管理层汇报其所了解的风险并提出风险管理方案。
管理层应建立一定的监控和沟通机制,使业务部门将其
在日常管理中意识到的内部风险向管理层及时汇报并提请
其注意 ; 同时,内部审计应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
风险评估是组织及时识别、系统分析运行活动中与实现
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 , 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此处
的风险评估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了风险管理的全过
程,即设置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
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风险评估是指内部控制应该能够
有效防范和遏制履行其职责和自身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
对单位和个人进行高层次风险评估,从策略管理机制、核心
业务流程以及资源管理机制等方面对单位的业务流程风险,
尤其是内部风险进行评级,并取得适当管理层的确认。
行
政事业单位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一次风险评估
并不能一劳永逸。 课堂练习
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一次风
险评估并不能一劳永逸。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
预算管理随意、对外投资盲从、财务监管不当等内部不完善
的现象,使得需要面对较大的财务风险。在这样的状况下,
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 试行 ) 》,并在
XX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 如何可以让事业单位能够有意识的
进行实施,成为了事业单位急需处理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涵
( 一)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定义和特点
当局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组织所面临的风险
; 而剩余风
险则是在管理当局进行风险应对之后所残余的风险。
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上的任何主体都面临着各种来自外部和
内部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险。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履行自身的
社会管理职能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其面临以下风
险:
1. 法律政策风险。
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再次,信息沟通。信息和沟通属于组织正确、及时的采
纳、传递同内部控制有关的信息,保障信息在组织内部以及
外部之间获得有效的沟通。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 二 ) :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的
风险
风险是指组织在未来经营中面临的、可能影响其经营目
标实现的所有不确定性。
风险又分为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管理
(7) 其他情况。 【案例】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推进源头治理腐败 【案例启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采取的 通用收付方式,也是我国财政制度改革的内容之一。 它能实现对财政预算执行全过程资金流的控制、监督和 信息及时反馈,改变财政资金多 环节拨付、多户头存放的弊端。 在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过程中,主管部门认为,既 然建立了国库支付中心,就没有必要成立财务结算中心,要 求以国库支付中心取代财务结算中心。 珠海等地的一些同志认为,财务结算中心与国库支付中 心并不矛盾,前者是政府的“大会计” ,后者是政府的“大 出纳”,会计改革与预算改革、国库改革是财政管理体制改 革的三个重要环节。 三者是相互联系、互为依靠、优势互补的关系,配套改 革、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评估的内容 一、目标设定 风险总是与特定目标的实现相联系。 风险评估首先要设定目标。设定目标是风险评估的前提 条件。 风险是与目标伴随的,首先必须有目标,管理层才能对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就是指为了实现事业单位的管理目
标,将财政部门预算管理当做主线,透过制定并进行科学合
理的控制程序以及方法,面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风险采
取有效识别、监督和控制的机制。
从理论角度来讲,内部控制属于一个持续发展并完善的
过程,而且处在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体过程当中,而事业
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就是在这样的管理活动当中创建起来
包括 ( ) 。
A. 识别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
B. 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C. 确定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 D. 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 显示本题答案 答案: ABCD 【答案】 ABCD 1.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 关注以下方面: (1) 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 (2) 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 (3) 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包括内部管理制度是否 健全 ; 执行是否有效。 (4)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 (5) 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 (6) 其他情况。 2. 单位进行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 关注以下方面: (1) 预算管理情况。 (2) 收支管理情况。 (3) 政府采购管理情况。 (4) 资产管理情况。 (5) 建设项目管理情况。 (6) 合同管理情况。
性质较为特殊,使得完善内部控制以及强化风险管理更加具
有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防范以及控制财
务风险,提升资金的使用率,以此更好的对事业单位内部控
制进行编排。 由于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筹资渠道逐渐丰富,
出现了内部控制的需求,可是其内部依旧具有资产管理紊乱、
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识别。 目标包括单位整体层面的 目标和业务层面的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在确定风险承受度时应当考虑的内容包 括:
① 法律、经济方面的限制。 ② 控制程度。 ③ 风险转移的可能程度。 ④ 机会成本。 ⑤ 成本和效益。 行政事业单位只有根据设定的风险承受度,才能全面系 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 评估。 课堂练习 行政事业单位在确定风险承受度时应当考虑的内容包 括( ) 。 A. 法律、经济方面的限制 B. 控制程度 C. 风险转移的可能程度 D. 机会成本 显示本题答案 答案: ABCD 【答案】 ABCD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下文是关于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对
你有一定的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 摘要:由于市场结构逐渐趋
于复杂化,竞争逐渐提高,使得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以
及风险持续加强,甚至会出现危机。内部控制属于强化风险
管理,是用于规范管理行为的主要保护措施。事业单位因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