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高二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衡阳县一中2019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学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分值100分时量120分钟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周汝昌1.晚清有一个叫陈蜕庵的学者曾指出曹雪芹的《红楼梦》不是一部小说,而应当归入子部。

我觉得这个人实在了不起,归入子部,等于说《红楼梦》不是传统观念中的野史或“闲书”,而是一部思想巨著。

在晚清能有这样的认识是非常难得的,可惜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与重视。

2.他说的“子部”,就是指我们中华文化体现于书册形式上的经、史、子、集中的“子”类,皆为古代大思想家的论说,亦即“诸子百家”的“子”。

这就点明了《红楼梦》的巨大的文化蕴涵。

这是敏锐的文化眼力与灼见,十分重要。

3.何谓“文化”?“文”,大家都懂得,那么这一个“化”字如何理解呢?“化”即感化、教化、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化”,而且古时以异族学习汉文化为“归化”。

要想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必须先学会“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中国文化最高之境界。

举个例子来说,大家都记得甄士隐与贾雨村,但有谁记得他们二人的名字?贾雨村,名“化”,取“春风化雨”之意,别号“雨村”。

甄士隐,名“费”。

《四书》中有句曰“君子之道费而隐”,故名“费”,字“士隐”。

在曹雪芹时代,读书识字之人一看都懂,又有义理又有趣味,而且还利用谐音,有双关妙语的匠心。

这是独特的汉语之魅力!我认为汉字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

4.中华文化的特征有两条主脉:一条是“仁义”二字,这是自修待人之道,是孔孟之道的精髓;另一条是才情灵秀之气,正是这才气智慧凝结成一部中国文学史。

懂了这两端,再看《红楼梦》,体现的也主要就是这两大方面。

即人际交往、社会伦理、道德仁义与才情灵秀之气所缔造的精神事业。

5.有人问我研究红学多年的体会是什么,就是两个字——“沁芳”。

“沁芳”二字又有何重大意义,值得研究五六十年吗?这是因为:大观园的一条命脉是沁芳溪,而所有轩馆景色都是沿着此溪布置的,是故沁芳亭、沁芳桥、沁芳闸,都采此名。

6.《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写到宝玉与众清客穿过“曲径通幽处”,见到园中一带清流泻于石隙之下。

贾政欲因水取名为“泻玉”,但宝玉认为“泻”字不雅,提议名为“沁芳”。

“沁芳”这个美好的名字的取义当源于王实甫的《西厢记》,莺莺上场时那段唱词:“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芳”即“落花”,“沁”即“浸于水”,正是《西厢记》“花落水流红”的“浓缩”和“重铸”——它标出了全书的巨大悲剧主题,即“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字面“香艳”,内涵沉痛。

这就是汉字语文的精髓之表现。

7.如果你不懂《红楼梦》与我们的文化的关系,你又怎能懂得它的价值意义,又怎能领会欣赏它的意境之美妙呢?(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蜕庵是一个很有文化眼力的学者,在晚清这个时代就看出了《红楼梦》是一部思想巨著,可惜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与重视。

B.《红楼梦》里有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人物,他们的名字有义理又有趣味,而且还利用谐音,有双关妙语的匠心,是中国文化的体现。

C.《红楼梦》是一部伟大而不朽的著作,它是人际交往、社会伦理、道德仁义与才情灵秀之气所缔造的精神事业,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主脉。

D.《红楼梦》里“沁芳”这个美好的名字,取义于《西厢记》“花落水流红”句,标出了全书的巨大悲剧主题,字面“香艳”,内涵沉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经、史、子、集中的“子部”收集的都是古代大思想家的论说,而在传统观念中小说是野史或“闲书”,是不能收在“子部”的。

B.作者用举例的方法来解释“文化”的“化”,指出这里的“化”就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化”,意在突出“化”对人的感化和教化作用。

C.汉字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要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必须学会“咬文嚼字”,要了解《红楼梦》里的中国文化,要从研究人名开始。

D.读《红楼梦》必须懂得它的价值意义,必须领会欣赏它的意境之美妙,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领会《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在表现形态上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经、史、子、集的分类就是中华文化在书册形式上的体现。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特征有两条主脉:一是仁义,二是才情灵秀之气,正是这才气智慧凝结成一部中国文学史。

C.《红楼梦》有巨大的文化蕴涵,它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独特的汉语的魅力上,甄士隐等人的名字就表现了汉字语文的精髓。

D.欣赏《红楼梦》的意境之美妙,探寻其价值意义,需要先懂得《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体会《红楼梦》的文化蕴涵。

二、文言文阅读(12分,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侯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B.(虞常)私候.胜曰候:拜访C.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攀、招供D.舆.归营舆:抬、扛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C.使牧羝,羝乳乃.得归精思傅会,十年乃.成D.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冰,水为.之,而寒于水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幸蒙其赏赐..B.武使匈奴,明年..,陵降C.且陛下春秋..高D.皆为陛下所成就..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武出使匈奴,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贏得了敌国的尊敬。

D.李陵作为昔日同僚对苏武进行劝降,从侧面塑造了苏武忠于国家、坚守气节的形象。

8.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2)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译文: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0分)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1)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2)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3)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4)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10.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每空2分,共4分)武昌阻风方泽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这首诗一、二句运用了(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思想感情)。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父爱之舟吴冠中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②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

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③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的渔船。

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

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

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

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夜半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钱换个较好的房间。

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不肯再加钱换房子。

④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确是无比的快乐,我欢喜极了。

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文边走边唱,看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

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

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

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⑤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

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

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

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⑥初小毕业时,鹅山小学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方圆二十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鹅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