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复习内容整理
1、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提出“美学”;
2、第一次使用这个概念的是德国哲学家舒巴尔特,1806年出版《论音乐美学思想》;
3、真正成为一门学科,1900年音乐家里曼出版《音乐美学的要义》;
4、音乐美学可以说是一门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基础性的理论学科;
5、音乐学的三大类:系统地音乐学、历史的音乐学、民族音乐学;
6、音乐美学具体课题:(1)关于音乐本质的研究;
(2)关于音乐本体的研究;
(3)关于音乐实践的研究;
(4)关于音乐功能的研究;
(5)关于音乐的美与审美的研究;
(6)关于音乐美学史的研究;
7、音乐材料的基本属性:(1)非自然性——创造性;
(2)非语义性——表情性;
8、音乐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1)模仿性;
(2)象征性;
(3)暗示性;
(4)表情性及其主导作用;
9、音乐形式美的四大法则:(1)连贯性原则;
(2)对比性原则;——求异心理是一种要求改变当前心理
状态与活动发展趋势的倾向,它往往是在一种刺激或
一种心态保持了一段时间后而产生的,在音乐中这种
倾向被表现为一种需要变化、需要对比的倾向。
(3)新颖性原则;
(4)平衡性原则;
10、同构联觉(名词解释):在人的感觉之间有一种相互沟通de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联觉”,即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
当不同的事情引起相同或相似的心理运动状态时,二者之间便由于同构的心里运动而产生“同构联觉”。
11、音乐表现文学性内容的几种主要手段:
(1)通过音调和节奏的特征模仿或暗示文学中的抒情和叙述两种表述的方法;
(2)通过象征性的音乐主题暗示情节发展的过程;
(3)通过具有特定含义的音调象征特定的事物;
(4)通过音乐性的冲突象征文学性的戏剧内容;
(5)通过情绪气氛的渲染暗示或象征某个概括性的文学主题;
12、与绘画有关的音乐作品:
(1)直接取材于绘画作品的标题音乐;
(2)交响音画
(3)与视觉形象有关的某些标题或非标题音乐;
13、音乐表现画面和视觉形象的几种手段:
(1)模仿自然界的声音以暗示某种画面;
(2)通过渲染情绪气氛象征某种情景;
(3)通过印象色彩象征或暗示某种景象;
(4)通过音响运动状态象征某种视觉形象;
(5)通过音响造型象征或暗示某种视觉形象;
14、精神创作:当作曲家已经从现实的生活体验中积聚起创作情绪,并开始着手创作时,
他总是先停留在内心的构想中,这种构想不带有任何物质性的行为,它纯粹是由心灵在创作、在构建,这就是音乐家的精神创作。
15、再造想象:是根据某种表述和条件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一种事物形象。
16、童年记忆:并不是指作曲家有意识地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而是指那些已经在他们的
意识中消失了的,但却在潜意识中对作曲家的创作想象起作用的往事。
所谓记忆,在这里仅仅是指潜意识中的记忆,亦即积存在作曲家潜意识中的童年记忆。
17、创作情绪:是作曲家的有意识地心理活动,也是作曲家的一种主动性的心里要求,
它是推动音乐想象的一个重要的动力。
18、灵感产生的其他条件:
(1)它是在作曲家在长期de艰苦的创造性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是作曲家在创作实践中对他所创作的音乐表象的热烈顽强、百折不回的执着追求的结果;
(2)宁静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情绪状态是捕捉灵感的重要条件;
(3)对客观事物经常保持新鲜感觉,注意摆脱习惯性思维de束缚,也是捕捉灵感的一个重要心里条件。
19、音乐表演是音乐作品的第二度创作;音乐欣赏是音乐作品de第三度创作;
20、浪漫主义音乐表演艺术观:浪漫主义是19th风靡于西方的文学思潮。
这种思潮在
以往古典主义传统的反面,强调艺术应以个人主观体验为核心,着重于情感的表现,反对一切刻板的、保守的美学观念,对艺术的表现方式予以大胆的突破,突出文艺作品的抒情性和戏剧性,在艺术创造上追求自由、幻想与夸张,不拘一格,不崇尚理性。
(倡导者和实践者:小提琴家帕格尼尼、钢琴家李斯特、指挥家冯•彪罗等人)
21、浪漫主义的音乐表演艺术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把表演置于音乐艺术创造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表演者的创造个性,反对拘泥于乐谱上的标记,甚至可以根据表演者的兴趣对乐曲进行随意的处理或改动;
(2)在演奏中经常采用戏剧性的夸张和对比,突出主观情感的表现;
(3)强调音乐表演的技艺性;
22、主观主义的音乐表演艺术观:大约从本世纪20年代末开始,在音乐表演领域兴起
了一种反浪漫主义的美学思潮,这种被称作“客观主义”。
23、客观主义音乐表演艺术观的主要表现:
(1)主张音乐表演必须严格按照原版乐谱来进行,要忠实执行作曲家在乐谱上标明的每一个速度、力度和表情记号,不得任意更改或进行过分的夸张;
(2)在发掘、整理的基础上,把音乐演奏曲目的重要从以往的浪漫乐派作品转向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乐派,甚至中世纪的音乐作品。
(3)在演奏风格上追求朴素、自然、有节制,反对浪漫主义的感情冲动、过分的夸张与自我表现,认为音乐表演的目标是实现作曲家的意图,只有客观地、忠实
地完成作曲家的指令,音乐作品本身的美才不会受到损坏;
24、原样主义的音乐表演艺术观:掀起了复兴“古乐”的浪潮,在这种“古乐演奏”中,仅仅按照原版乐谱来演奏是不够的,还要用当时的乐器及演奏、演唱方法来进行表演;
25、临场心理的控制能力:
(1)要把注意力和兴趣投放到表演的过程中去,不要过分关心表演的结果及这一结果与自己切身利益之间关系,全神贯注地进行音乐表现,出现些小的纰漏也要
当作正常现象来对待,不要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2)多参加演出实践,特别是在一些带有de场合进行表演,较为轻松的气氛和快乐松弛的环境会缓解表演者的紧张情绪;
(3)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也可在专家的指导下发现自己紧张的原因,对症下药,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
(4)加强技术实力增强表演信心,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只有在充分准备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对所要演奏或演唱的作品有了纯熟的掌握,害怕失误的心理才会减少。
26、不同类型的音乐欣赏方式:
(1)纯形式的欣赏方式;
(2)形象化的欣赏方式;
(3)情感化、观念化欣赏方式;
27、艺术知觉三个阶段的理论:
(1)第一阶段:是对于刺激物的直接的和生理上的反应;
(2)第二阶段:是一种建立在审美基础上的反应;
(3)第三阶段:表现出艺术刺激与人的内心活动融为一体,并从自己主观的感受出发赋予艺术作品以某种个人的东西。
28、倾向性功能的额三个方面:
(1)对音乐中非音乐因素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2)人们在欣赏音乐时所具有的感情体验de能力;
(3)人在体验感情的同时,如何根据自己的判断,沿着非音乐因素所制定de方向进行联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