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G移动通信系统的热点技术及其发展动态

4G移动通信系统的热点技术及其发展动态

等特点。
14 G通信的特点
4 G通信具有以 下特征:
1目的就是提高蜂窝电话 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 I n t e r n t的速率, e 因此 4 G通信的 特征莫过于它具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专家预估, 第四代 移动通信系统的速度可以达到 1 0M一 0N 2 b [ 声, 最高可以达 到1 0 0 N 几 娜 。
山西电子技术 2 08 年第 2 期


4 G移动通信 系统的热点技术及其发展动态
赵瑞玉
( 重庆通信学院地管部信息与通信教研室, 重 庆4 00 3 ) 5
摘 要: 简述了4 G系 统的特点, 并介绍了4 G中的O F D M 、 软件无线电、 智能天线、 I P 6 等新技术, v 依靠这些复 杂的 技术, 4 G系 统得以实 现1 0M b s的 P 传输速度, 为人们提供高 质童的数据服务。文章最 后指出了4 G未来的发
软 件无线电 技 术主要涉及数字信号处理硬件( 公 护 H ) 、 现场可 编程器件( 班 ℃ A ) 、 数字信号处理( E 6 p ) 等。目 前, 软 件无线电 技 术虽然基本上实现了其基本功能: 硬件数字化、 软件可编程化、 设备可 重复配置性, 但是其传统的流水线式 结构严重影响了 设备可配置功能和设备的可扩展性。1 9 9 年, 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v . B 次等 人在异 冶 : t n 』 n w r a e 项目 支 持下提出了网络 式结构的虚拟无线电概念。 这个项目 致力 于建立一个充分利用工作站提供的资源和网络优势的理想 无 线电 结构, 人 们称 它为 虚 拟 无线电, 这将 是软件无线电的
于 是 它 们 的 频 谱 是 相 互 重 叠 的, 这 样 不 但 减 小了 子 载 波 间 的 相 互 干 扰, 同 时 又 提 高 了 频 谱 利 用 率 。
随 着 电 子 通 信 产 业 的 飞 速 发 展, 我 们 生 活 环 境中 的 无 线 干 扰 也日 渐 嘈 杂, 来自 广 播、 移 动 通 信、 无 线 通 信 等 各 个 不 同
了系统容量。 智能天线原名自 适应天线阵列( A A A , da A Pt i eA v nt 介 A T r a y ) , 最初应用于雷达、 声纳等军事方面, 主要用来完成空 间滤波和定位。智能天线采用了空分多址( DM S A ) 的技术, 利用信号在传输方向上的差别, 将同频率或同时隙、 同码道 的信号进行区分, 动态改变信号的覆盖区域, 使主波束对准 用户方向, 旁瓣对准干扰信号方向, 并能够自 动跟踪用户和 监测环境变化, 为每位用户提供优质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 信号, 从而达到抑制干扰、 准确提取有效信号的目的。智能 天线具有抑制信号干扰、 自 动跟踪以 及数字波束调节等智能 功能, 被认为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24 G系 统的关键技术
4 G是一 个远比3 G复杂的移动通信系统, 它的实现要依 托于很多新兴的技术, 如O D M、 F 软件无线电、 I P 6技术、 v 智 能 天线等。 正 是依靠这些复杂的技术, 4 G系统才得以实现
要 想 使4 G通 信 达 到l oM b 声的 传 输速 度, 通 信 运营 商
1 . 4 智能 性能更 高
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 不仅表现在4 G通信的 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 更重要的是4 G手机可 以实现许多难以想像的功能, 例如, 4 G手机将能根据环境、 时间以及其他因素来适时提醒手机的主人。 1 . 5 兼容性能更平滑 要使4 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受, 还应该考虑到让更多 的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轻易地过渡到4 G通信。因此, 从这个角度来看, 4 G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 接口开 放、 能跟多种网络互联、 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 Z G平稳过渡
1 . 2 网络频谱更宽
1 . 6 实现更高质t的多媒体通信 4 G 通信提供的 无线多媒体通信服务将包括语音、 数据、 影像等, 大量信息透过宽频的信道传送出去, 为此4 G也称 为“ 多媒体移动通信” 。 1 . 7 通信费用更加便宜 由于4 G通信不仅解决了与 3 G的兼容性问题, 让更多 的现有通信用户能轻易地升级到 4 G通信, 而且 4 G通信引 人了许多尖端通信技术, 因此, 相对其他技术来说, 4 G通信 部署起来就容易迅速得多。同时在建设4 G通信网络系统 时, 通信运营 商们将考虑直接在3 G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之 上, 采用逐步引入的方法,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
发展方向。 2 . 3I P 浦技术
3 4 G通信的发展动态 目 前, 世界各国的4 G研究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早在 2 0 2 年3 月, 上海交 通大 学联合国内 一些科研、 学术机构共 同 投 标的“ 蜂窝移动通 信系 统 无线 传输 链路 技术研究项目 ” , 意味 着我国 正式 启动了 开发4 G的 步伐。目 前, 中、 日 、 韩三 国 也 达成协 议联手开发4 G 。 4 G系统会融 合现有的 各种 无线接入 技术, 包括蜂窝、 卫 星、 WL A N 、 蓝牙、 d一 A 1 1 又 、 D A B 月 D V B ( 数字音频和视频广 播) 、 w A 尸 等。 这 些 技 术的 融 合 将 使4 G成 为 一 个 无 缝 连 接 的
由 于。 下 D M 技 术 能 够 克 服 在 支 持 高 速 率 数 据 传 输 时 符 号 间 干 扰 增 大 的 问 题, 并 且 有 频 谱 效 率 高 , 硬 件 实 施 简 单 等 优 点, 因 此O F D M 被 看 作 是 第四 代 移 动 通 信 系 统中 的 核 心
首 先, 由 于承 载网是I P网, 未来的移动 终端必然需要拥
有唯一的一个 I P地址作为身份标识。目 前使用的 I P 月的地 址长度仅有 3 2b t, i 其I P地址资源已 经逐渐枯竭。 而】 P 6具有 v 长 达1 8 2 肠 t 的 妞 功 上 空间, 能 够 彻底解决 班 功 上 资源 不足的 问 题。 其次, 未来的移动用户接入4 G通信系统与现在的互联 网用户接人 I n t e r n e t 不同, 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不确定的移 动性, 因此必然要求所采用的 I P 协议能够提供强大的移动 性管理功能以支持越区切换及无缝漫游。I P 诵 中引人了移 动I P 的概念, 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 . 4 智能天线( A) S
务, 实现人们自由通信的梦想。 2 . 10 F D M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以C D M 人为核心技术, 而
万方数据
第2 期
赵瑞玉: 4 G移动通信系统的热点技术及其发展动态
8 9
第四 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则以O F D M最受瞩目 , O F D M是
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无线信道的频率响应曲 线大多是非平坦的, 而O F D M技术的主要思想就是在频域 内将给定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 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 个子载波进行调制, 并且各子载波并行传输, 这样, 尽管总的 信道是非平坦的, 即具有频率选择性, 但是每个子信道是相 对平坦的, 并且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的是窄带传输, 信号带 宽小于信道的相应带宽, 因此就可以 大大消除信号波形间的 干扰。( ) F I 〕 M技术的最大优点是能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或 窄带干扰。 在O F D M系统中各个子信道的载波相互正交,
必须在3 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造, 以便使4 G 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 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 每 个4 G信道将占 有1 0M 卜 几 的频谱, 相当于W -C DM A3 G网
收稿日 期; 2 佣7 一 n一 巧 作者 赵瑞玉 女 2 9 岁 硕士
l oM b 声甚 至 更 高 的 传 输 速 度, 为 人 们提 供高 质 量的 数 据 服
领 域 的 电 磁 波 相 互 干 扰 着 , 这 为 在 复 杂 的 背 景 噪 声 中 正 确 接 收 有 效 信 号 带 来 了 一 定 的 难 度 。 目 前Z G 通 信 系 统中 采 用 的 天 线 分 为 全 向 天 线 和 定向
天 线 两 种, 全向 天 线 应 用于3 0 6 ’ 覆 盖 的 小区, 定向 天 线 应 用 于 小 区 分 裂 后 的 部 分 覆 盖 小 区 。 这 两 种 天 线 覆 盖 的 区 域 形 状 都 是 不 变 的, 因 此 对 于 基 站 来 说, 给 每 一 个 移 动 用 户 的 下 行 信 号 是 广 播式 发 送的, 这 样 势 必 会 引 起 系 统 干 扰, 并降 低
技 术。 O F D M技 术 的 主 要 的 技 术 难 点 是 系 统中 的 频 率和 时 间 同 步 , 基 于 导 频 符 号 辅 助 的 信 道 估 计, 峰 平比 问 题 和 多 普 勒 频 偏 的 影 响 以 及 基 于。 F D M 、 多 载 波 技 术 的 新 一 代 蜂 窝 移 动 通 信 系 统 的 多 址 方 案 的 研 究 。
展动态。
关键词: 4 G ; O F D M; 软件无线电; 智能天线
中图分类号二 T N 9 4 8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3 G的出现使移动通信前进了一大步, 相对于Z G , 它能 够提供更大的容量、 更佳的通信质量并且支持多媒体应用。 目 前, 虽然3 G系统还没有在全球全面铺开, 但人们已经开 始了对4 G的研究, 因为3 G系统尚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在3 G系统中, 全球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这就产生了 相互之间的漫游的问题。此外, 用户在使用中的速率要求也 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I M 了 2 ( 0 洲 ) 要求 3 G用户在慢速移动 和静止状态下的数据接收速率在 Z M以上, 而现有 3 G系统 的实际接收速率只有几百 K 。此外, 手机问题、 与原有网络 的兼容问 题等等, 所有这些都增加了人们对 3 G的不满, 从 而开始对 4 G进行研究。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4 G ) 也称为b e卯 n d 3 以超3 G ) , 它 集3 G与WL A N于一体, 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 它的 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4 G系统能够以 1 0N b I 声的速度下载, 比目 前的拨号上网快2 00 倍, 上传的 速度也能达到2 0N b [ 娜, 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 服务的要求。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 4 G与固定宽 带网络在价格方面不相上下, 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 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 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此外, 4 G 可以在D 6 L 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 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 4 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 性, 它是能够解决3 G系统不足的下一代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