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岩体:是指地下工程较大范围内的岩石,它可由一种或几种岩石组成。
2、岩石的密度:是指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内岩石的质量。
3、岩石的空隙比:是指岩石中各种孔隙、裂隙体积占岩石固体部分实体总体积的百分比。
4、岩石的碎胀性:是指岩石破碎以后的体积将比整体状态下的体积增大的性质。
5、岩石碎胀系数:是指岩石破碎前整体状态下的体积和破碎膨胀后的体积比。
6、岩石的水胀性:是指软岩遇水而膨胀的性质。
7、岩石的水解性:是指软岩遇水崩解、破碎的性质。
8、岩石的软化性:是指岩石侵水后的强度明显降低的特征,用软化系数表示。
9、岩石的软化系数:是吸水饱和状态下岩石试件的单向抗压强度与干燥岩石试件单向抗压强度的比值,其表示水分对岩石强度的影响程度。
10、岩石的硬度:是指岩石表面抵抗其他较硬物体压入或刻划的能力。
11、岩石的耐磨性:是指岩石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
12、岩石的弹性: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当取消外力后,能完全恢复到原形状的性质。
13、岩石的塑性: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当取消外力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的性质。
14、岩石的流变性:是指岩石的应力应变随时间因素变化的特性。
15、岩石的蠕变:岩石在恒定载荷持续作用下,应变随时间变化而增长的现象。
16、稳定蠕变:是指当岩石应力较小时,经过一定时间,应变能稳定下来,不再增加的现象。
17、不稳定蠕变:是指当岩石应力较大时,应变随时间变化而不断增加,直至岩石破碎的现象。
18、岩石的后效弹性变形性:是指岩石在弹性变形阶段,卸载以后,有一部分变形立刻恢复,还有一部分变形不能立刻恢复,但是经过一定时间仍能完全恢复的特性。
19、岩石的松弛性:是指在应变保持一定的条件下,应力将随时间而逐渐减小的现象。
20、岩石的坚固性系数:是用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R(MPa)除以标准岩石的抗压强度10(MPa),即f=R/10来表示的。
其值大小表示岩石被破坏的相对难易程度。
21、围岩松动圈:是指由于巷道开挖而使围岩应力平衡状态破坏,产生松动变形的范围。
22、井巷地压:是指在地下岩体中进行采掘活动,而引起的作用在井巷、硐室等周围岩体中或支撑物上的压力。
23、地压现象:是指由于井巷地压作用使巷道围岩和各种人工支撑物产生的变形、移动和破碎等现象。
24、围岩压力:是指巷道周边岩石抵抗围岩变形的能力,即支承物所承受的松动破碎圈范围内岩石的形变压力,也称支承压力。
25、巷道围岩顶压:是指巷道顶板冒落的岩石作用在支承物上的压力。
26、巷道围岩侧压:是指当巷道顶板破碎岩石冒落到一定范围而形成自然平衡拱,在平衡拱形成过程中,巷道上部压力不断传给巷道两帮,若两帮发生移动而片帮,这部分跨落的岩石产生的水平分力。
27、巷道围岩底压:是指巷道产生的侧压得到新的平衡之后,新的自然平衡拱仍将上部压力传给巷道两帮,再传给底板;当巷道底板为软岩时,底板在水平集中压力作用下产生底鼓或遇水膨胀而产生的压力。
28、水泥初凝时间:是指从水泥加水拌合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止,其所需的时间。
29、水泥体积的安定性:是指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在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和不产生裂纹的性质。
30、水泥标准稠度的用水量:是指水泥净浆在一定时间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要的拌合水量,用加水量占水泥重量的百分数表示。
31、水泥的水化热:是指水泥水化作用时,放出的热量。
32、水泥的抗水性:是指硬化后的水泥对环境水腐蚀的抵抗性能。
33、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是指新拌合的混凝土拌合物在保证质地均匀、各组成成分不离析的条件下,适合于拌合、运输、浇灌和捣实的综合性质。
34、混凝土拌合物:是指混凝土组成材料按一定比例加以配合、拌匀而未凝结以前。
35、殉爆:是指在某处炸药爆炸时,通过在某种惰性介质(如空气)中产生的冲击波,引起另一处炸药爆炸的现象。
36、殉爆距:是指在装有雷管的主炸药包爆炸时,能使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种同种药包百分之百也爆炸的最大距离。
37、殉爆安全距离:是指在装有雷管的主炸药包爆炸时,能使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种同种药包百分之百不爆炸的最小距离。
38、间隙效应:是指在深孔爆破时,炮眼内连续装入多个铵梯炸药卷,时常不能全部传爆,总要留下一些残药的现象。
39、炸药的猛度:是指炸药爆炸对周围介质的冲击粉碎能力,也就是冲击波的作用强度。
40、炸药的爆力:是指炸药爆炸时对周围介质做功的能力,它是由炸药能量转化而来的。
41、炸药的热安定:是炸药在均匀加热条件下发生爆炸、燃烧和分解的难易程度。
42、炸药的机械感度:是指炸药对冲击、摩擦、挤压等机械作用的敏感度。
43、炸药的起爆冲能感度:是指炸药对爆轰冲击波(即激发冲击波)的敏感度,又称爆轰感度或起爆感度。
44、炸药的静电感度:是指炸药对静电的敏感程度。
45、自由面:是指暴露在空气中的巷道围岩面。
46、最小抵抗线:是指自由面到装药中心的最短距离。
47、爆破漏斗:是指如果装药的最小抵抗线小于其临界抵抗,当炸药爆炸后,靠近自由面一侧的岩石便完全破坏,脱离岩体形成的圆锥形坑。
48、不耦合系数:是指炮眼直径与药卷直径之比。
49、不耦合装药:是指药卷直径小于炮眼直径的装药。
50、耦合装药:是指炮眼内采用散装药。
51、正向连续装药:是指药卷在炮眼内连续装填,起爆药卷在炮眼眼口处,爆轰向眼底传播。
52、反向连续装药:是指药卷在炮眼内连续装填,起爆药卷在眼底处,爆轰向眼口传播。
53、间隔装药:是指药卷在炮眼内分段装填,药卷之间有空气隔开。
54、炸药的钝化效应:是指相邻炮眼底部靠得很近,如果岩石较软,先爆的炮眼以极高的压力挤压邻近炮眼变形、位移,造成邻近炮眼后续起爆时熄爆或爆燃的现象。
55、毫秒爆破:是指把炮眼分组以毫秒级的时间间隔进行顺序起爆的一种延期爆破。
56、炸药消耗量:是指爆破1m3的实体原岩所需要的炸药量,称为单位炸药消耗量。
57、煤巷:是指沿煤层掘进的巷道,在掘进断面中,煤层占4/5以上(包括4/5在内)的巷道。
58、半煤岩巷:是指在掘进断面中,岩层占1/5~4/5(不包括1/5和4/5)的巷道。
59、岩巷:是指在掘进断面中,岩层占4/5以上(包括4/5在内)的巷道。
60、电雷管的全电阻:是指脚线电阻与桥丝电阻之和。
61、最大安全电流:是指技术标准中,以50mA恒定直流电通入单个雷管5min,不引爆任何一发雷管的最大电流。
62、最小发火电流:是指在技术标准中,以700mA恒定直流电通入单个雷管持续300ms,必须起爆的电流值。
63、准爆电流:是指在技术标准中,直流电起爆时,串联准爆电流值,鏮铜丝雷管为2A,镍铬丝雷管为1.5A;使用交流电起爆时,鏮铜丝雷管为4A,镍铬丝雷管为3A。
64、爆破作用指数:是指在工程爆破中漏斗半径r与最小抵抗线W的比值。
65、炮眼利用率:是指炮眼深度与实际爆破进尺的比值。
66、压入式通风:是由局部通风机吸入新鲜空气,通过风筒压入到工作面,吹走工作面爆破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使之流经掘进巷道而排出。
67、抽出式通风:是局部通风机直接将掘进工作面爆破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通过风筒吸出至回风巷中,新鲜风流则由巷道进入工作面。
68、一次成巷:是将巷道施工中的掘进、永久支护和掘砌水沟等分部工程视为一个整体,在一定距离内,前后连贯地最大限度地同时施工,一次做成巷道,不留收尾工程。
69、分次成巷:是先以小断面掘进,架设临时支架,过一定时间后再刷大到所设计的断面,并进行永久支护。
70、掘进与永久支护平行作业:就是巷道掘进与永久支护工作相距一定距离同时进行。
71、掘进与永久支护顺序作业:就是先将巷道掘进一段距离,然后停止掘进、边拆除临时支架,边进行永久支护工作。
72、掘进与永久支护交替作业:是指在距离接近而又平行的两条巷道内掘进时,可以由一个综合掘进队负责施工,对每条巷道来讲,掘进与永久支护是顺序进行的,但在相邻的两条巷道中的掘、支(或锚喷)工作是交替进行的。
73、正规循环作业: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劳力和施工设备,按照作业规程、爆破图表和循环图表的规定,完成全部工序及工作量,并保证周而复始地进行工作。
二、填空题1、从煤矿采掘角度看,岩体包括(岩石)、(地下水)和(瓦斯)等三部分。
2、岩石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各种强度值,一般符合下列顺序:(三向等压抗压强度)>(三向不等压抗压强度)>(双向抗压强度)>(单向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拉强度)。
3、影响稳定爆轰的主要因素是:(药卷直径)、(炸药密度)、(起爆冲能)。
4、煤矿许用炸药共分为(五)级多个型号,适用于不同的工程条件,其中(1、2)级适用于低瓦斯矿井,(3)级适用于高瓦斯矿井,(4)级适用于煤于瓦斯突出矿井,(5)级适用于溜煤眼或石门揭煤爆破。
5、煤矿铵梯炸药分1、2、3号,号越(小)威力越大,号越(大)安全性越好。
6、煤矿铵梯炸药在井下施工中普遍使用的是(2)号和(3)号,其中(2)号用于低瓦斯矿井,(3)号用于高瓦斯矿井。
7、目前生产的煤矿乳化炸药主要有(2、3、4)级三种,(2)级适用于高瓦斯矿井,(3)级适用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4)级适用于煤与瓦斯突出最危险的矿井。
8、煤矿毫秒延期雷管的总延期时间不超过(130)ms。
9、通常把(最小抵抗线W)、(爆破漏斗半径r)和(爆破漏斗作用半径R)称为爆破漏斗的三要素。
10、根据爆破漏斗半径r值的不同,可将爆破分为以下几类:(标准抛掷爆破)、(强抛掷爆破)、(弱抛掷爆破)和(松动爆破)。
11、工程实践表明,炮眼利用率随炮头移向装药底部而增加,反向起爆的效果优于正向起爆。
12、深孔爆破易采用(反)向起爆;浅孔爆破时,(正、反)向均可。
但有瓦斯与煤尘爆炸危险的工作面(反)向起爆时,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13、爆破引起瓦斯爆炸的因素有三个:(空气冲击波)、(炽热的固体颗粒)和(爆炸生成的高温气体)。
14、掘进工作面不得有阻塞断面(1/3)以上的物体,以免造成冲击波反射,并不能使用延期时间超过(130)ms 的雷管,以防止先爆炮眼对瓦斯的加热。
15、预防爆破引起瓦斯爆炸的措施很多,主要有:(加强通风)、避免(瓦斯)超限、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
16、防止爆破引起透水事故的原则是:(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17、掘进工作面的炮眼,按其用途和位置不同可分为(掏槽眼)、(辅助眼)和(周边眼)三类。
18、掏槽分为(斜眼掏槽)和(直眼掏槽)两大类。
19、斜眼掏槽常用的有(锥形掏槽)和(垂直楔形掏槽)两种。
20、直眼掏槽有(菱形掏槽)、(螺旋掏槽)和(五星掏槽)等。
21、周边眼的布置是控制巷道成形的关键。
按照光面爆破的要求,其眼口中心都应布置在巷道设计掘进断面的(轮廓线)上,眼底应稍向(轮廓线)外偏斜,一般不超过(100~1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