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2
【分析】名词“目、衣、官”用在副词“数、皆、不”的 前面,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为“使眼色、穿、封官”。 【规律】
6、名词前面有副词,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副词一般只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受副词修饰,则 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总结
①名词+名词(非修饰关系) ②名词+补语 ③能愿动词+名词 ④所+名词 ⑤名词+代词 ⑥副词+名词
【分析】名词“兵、水、妻”用在心理动词或能愿动词“欲、
能、可”的后面,用作动词,分别译为“杀、游泳、娶”。
【规律】
3、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 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 能愿动词: 1.表示可能:能 能够 会 可 可能 可以 得以 2.表示意愿:愿意 乐意 情愿 肯 要 愿 想要 要 想 敢 敢于 乐于
• 2、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活用的词类:在文言文中,通常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才出现活用
现象。
掌握方法 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一﹑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
语、状语。
二﹑以今律古分析。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
是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
活用。
范增
数目
项王
名词活用作动词
主谓宾
了解类型 一、名词活用 二、动词活用
坐。
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 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动词活用
• 1.动词活用为名词。 • 2.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 3. 动词活用为为动用法 • 4.动词活用为状语
动词活用为名词 主语位置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这里的人
追亡逐北
宾语位置
宾语位置
逃亡的人
规律: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动词跑到了主语和宾 语的位置上。
例如:又郊败之。 练习:比较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
①合流屈曲而南。 (名词用作动词)
②斜削东下,与东山夹溪南流。 (名词用作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如何翻译
找出下列句中哪些词语是属于词类活用。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比喻式: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 …… 一样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连夜、在夜里
(为……伤心)
⑥秦人不暇自哀.。
(为……哀叹)
⑦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为……哭泣)
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 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 物而怎么样。
规律总结:动词的为动用法: 1.看动词和它的宾语之间是不是“为动”关系。 2.为动用法的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服务的性质。 3、翻译时,应根据文意灵活地译为“为(替、给、对、 向)+宾+动”格式。
行为
古代汉语的使动用法:
晋侯
饮
使
赵盾
具体动 作是宾 语发出 的
指出下面加颜色词的意义,找找它们的特点。
名词使动用法: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
•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王:使……称王 • 2、齐威王欲将孙膑。将:使……为将
特 名词所描述的动作属性或身份 点 是 宾语 所具有的。
指出下面加颜色词的意义,找找它们的特点。
3.表示必要:应 应该 应当 得(dei) 该 当 须 得 犯得着 犯不着 理当
4.表示估价:值得 便于 难于 难以 易于
①置所罾鱼腹中。 ②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③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分析】“罾、志、货”本为名词,与“所”一起组成 “所字结构”,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捕捉”、 “立志”、“购买”。 【规律】
•救死扶伤 动词作名词,将死的人,受伤的人 •量入为出 动词作名词,收入,支出 •道不拾遗 动词作名词,遗落的东西
形容 词的 活用
形容词 活用为 使动
形容词 活用为 名词
形容词 活用为 动词
形容词 活用为 意动
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
形 容 词 活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作主语
找出下列句中哪些词语是属于词类活用并翻译
1、杖汉节牧羊。 2、邹忌朝服衣冠 3、寻向所志。 4、二月草已芽。 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一狼洞其中。
拄着,拿着 穿上戴好 做标记
发芽 吃饭 打洞
❖ 下列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
1.函梁君臣之首
❖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
3.表示处所。 译为:在……,从……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卒廷见相如。 4.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 译为:用(乘,凭借)……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5.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译为:依据……,按照……
其势必不敢留君。
发现规律
规律一:就一般情况说, 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 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 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 小结: 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动词,且具有表示
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可判断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有时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 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动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语。例如: 1、登高而招 “登高”在这里修饰后面的招,表示招手的方式。 2、执刃而立
弃甲曳兵而走
考考你:下列成语中哪个词活用了?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
幼以及人之幼。
尊敬、疼爱
3、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擅长 缺乏
4、敌人远我。 远离
数词的活用
一、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 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动词)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有二心(动词)
翻译时,在动词后面补上符合语境的名词中心语。。
练习: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过秦论》 收藏的珠宝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为:埋伏的人(伏兵)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4、翩翩两骑来是谁?
骑马的人
收获的东西、心得
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译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找出下列句中属词类活用的词并指出规律 ①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寿毕,请以剑舞。 ③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分析】“舍”后带了介词结构“于其址”充当补语,活 用为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寿”活用为动词 “祝寿”。 【规律】
2、名词后面带了补语,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①左右欲兵之。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③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劝学》)
2.日削月割。
(日: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六国论》)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南:向南,西:向西)(《过秦论》)
规律二: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时间或频率。
※注意名词用作动词和名词用作状语的区别。
※名词用作动词,其后面没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用作状语则其后面还有其他谓语动词。
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1、两个名词(或名词短语)连用,如
②刑人如恐不胜。
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二者是主 谓关系、动宾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
③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活用为动词。
【分析】“王”与“陈胜”构成主谓关系,“刑”与 “人”,“籍”与“吏民”是动宾关系,都作动词。译 为“称王、处罚、登记”。 【规律】
4、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
介宾式:
5 、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在朝廷上 在词前加合适的介词
6、骊山北构而西折 从北……向西……
7、良庖岁更刀。 年年(每年) 8、而乡邻之生日蹙。
重叠式: 一天天
天天(每天、一天天)
总结:
活用类型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
如何识别 名在主谓间
如何翻译
介宾短语:用(在、当、 从、向……)、 像……一样、重叠式
❖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4.沛公军霸上 5.火尚足以明也
❖ 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10.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1、2、4、6、8
B.1、3、4、6、10
C.2、4、5、6、8
D.5、6、8、9、10
文 词言 类文 活复 用习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及高考对这一考 点的考查。 2、总结词类活用的规律,掌握辨析词类 活用的方法。 3、学会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实词的意义和 用法。
词类活用
• 概念:是指某一类词在
中 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
法功能,而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 特点:
• 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动词使动用法:动作由宾语实行。
(1)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
(2)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使(让)……斗争
特 点
动词的动作是由 宾语 发出。
指出下面加颜色词的意义,找找它们的特点。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 词的性质或状态。
•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
以今律古
名词活用为状语(比较)
现代汉语:
副词、介词短语作 状语,普通名词很少 作状语。
古代汉语:
时间名词、方位名词、 普通名词等名词常常作状 语。
主语 + [名词] + 谓语
活用为状语
普通 名词 做状 语可 分为 以下 几种 情况:
1.表示事物的特征、状态。比喻。 译为:像……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常以身翼蔽沛公。 2.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 译为:用对待……的方式。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人皆得以隶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