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策
摘要:行政环境是行政管理的基础,良好的行政环境有利于行政的有效实施。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所处的行政环境是否符合中国的国情以及在此环境的应对政策。
关键词:行政环境、现状、对策
行政环境即政府管理的环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能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
行政环境包括了很多方面: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国际环境等等。
行政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否。
一、行政环境
1.自然环境
我国地形复杂多变,海岸线曲折绵延,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强烈差异无疑增加了政府行政管理上的难度。
我们的政府在因地制宜这方面已经有了经验,并且做得不错。
比如新疆的长绒棉种植基地就是很好的例子,每年为新疆增加了很多的财政收入,这是正确的行政环境带来的益处。
2.经济环境
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形式,而我国现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这都是我国几代领导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特有模式。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与隐患。
这与我国上层建筑还不够完善,政府的行政管理存在漏洞有很大的关系。
这就要求我国政府拿出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注重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性,继续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还要注重调整社会贫富差距,加强宏观调控。
政府最近出台的各项关于调整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的政策,就我个人认为还是由其可行性与积极作用的。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在摸索中前进的时期,中国政府的管理模式也正处于过渡阶段,管理方式很松散,没有形成严密的管理体系,以至于在中国政府中好大喜功的现象仍然非常严重。
领导们讲求“政绩”,就对过度式的开发方式不闻不问,同时贪污腐败现象的存在,也同样给一些不法的投机分子以可乘之机。
地方政府对中央阳奉阴违现象非常严重,导致了破坏性的发展模式屡禁不止。
3.政治环境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一个单一制的国家。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政府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行政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谋福利。
在我国,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执政党,这就保证了政府政策的长期稳定,不会反复无常,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的稳定的条件。
除此之外,我国的行政管理是层级式的,地方政府要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与要求,这就保证了全国各级政府政策的一致性,一方面增加了政策实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减少了投机分子投机倒把的机会。
4.文化环境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又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社会,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封建思想还依然残留在我们的意识里,影响着我们的决策。
这就直接导致了“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
此外,封建家长制这种“家庭中的君主制”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两种情况严重的阻挠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进程。
法制的不健全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今中国向前发展的一大瓶颈,这就要求政府通过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法律的不足。
5.国际环境
我国正处于二十年重大发展机遇期,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虽然世界性的恐怖主义浪潮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钓鱼岛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中日关系仍在恶化,但是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的国际环境还是良好的,是适合发展的。
恰逢2008年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国政
府深知这一点,做出的调整还是让人满意的。
二、注重行政环境的实际应用
据哈尔滨新闻网2007年5月9日讯,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全市营造良好的勤俭行政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及《中共哈尔滨市委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规定,自4月30日起,哈尔滨市将以纠正领导干部公务用车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规范公务消费、职务消费,严格控制行政开支,在全市营造良好的勤俭行政环境,促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方案和意见要求哈尔滨市将着力解决好三个方面问题:检查和纠正领导干部在车辆配备及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检查和纠正领导干部公务消费、职务消费方面存在的问题;检查纠正行政开支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哈尔滨市政府十分重视行政环境的作用,从自身抓起,严格要求,全力营造一个纯净、透明的行政环境,为行政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建立良好行政环境是我国行政管理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必须针对问题加大力度予以解决。
要想在反腐败斗争中争取主动,达到标本兼治,大幅度降低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的发案率,就必须一手抓腐败分子的惩治,一手抓行政环境的改善,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降低领导岗位存在的职业高危风险。
而要加强行政环境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责无旁贷,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净化行政氛围,给各级领导干部创造良好、宽松的工作环境,把政策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加强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管理制度的建设,加大监督监察和干部使用内外交流的力度,尽一切办法和手段维护正常的行政环境。
参考文献:
[1]金国坤《依法行政环境研究——法学论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汪旻艳《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的行政生态环境分析》,重庆行政,2006(1).
[3]李超显《我国公务员制度创新的行政生态学分析》,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1).
[4]卢文刚,谢频《发达国家公务员能力培训及对中国的启示》,经济前沿,2005(11).
[5]哈尔滨新闻网《营造勤俭行政环境促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新浪网,2007.5.9。